运动后尿液呈红色是怎么回事

颜克强 副主任医师

颜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运动后尿液呈红色可能是运动性血尿或肌红蛋白尿,通常由剧烈运动导致毛细血管破裂、横纹肌溶解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休息补液、调整运动强度、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 毛细血管破裂

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肾脏或泌尿系统毛细血管机械性损伤,红细胞渗入尿液形成血尿。常见于马拉松、足球等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尿液呈淡红色或洗肉水样,通常无疼痛感。建议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水分,多数情况下24至48小时内可自行缓解。若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腰痛需就医排查肾小球肾炎等病理性因素。

2. 横纹肌溶解

运动过量可能引发横纹肌细胞破裂释放肌红蛋白,经肾脏过滤后使尿液呈可乐色。多见于突击式体能训练或高温环境下运动,常伴随肌肉剧痛和乏力。轻度时可增加饮水量促进排泄,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需通过静脉补液或血液净化治疗。运动前后应做好热身与拉伸,避免短时间内超负荷训练。

3. 脱水浓缩

运动时大量出汗未及时补水会导致尿液浓缩,使尿胆原等色素成分浓度升高呈现深黄色或橘红色。这种情况可通过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改善,建议运动每15分钟饮用150至200毫升水。需与真性血尿鉴别,尿液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即可确认。

4. 泌尿系统结石

原有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患者在运动时,结石移动可能划伤黏膜引发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腰部绞痛伴血尿,尿液可见鲜红色血丝或血块。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结石位置,较小结石可服用排石颗粒配合跳跃运动,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5. 遗传性血红蛋白尿

少数遗传性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运动后可能诱发红细胞膜缺陷破裂,出现酱油色尿液。这类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需进行骨髓移植等根治性治疗。

运动后出现红色尿液应先停止运动观察,补充适量淡盐水或运动饮料。24小时内未缓解或伴随发热、浮肿、少尿等症状时,需及时到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检查。日常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运动前后做好水分补充,避免在极端温度或高原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既往有肾脏疾病或代谢异常者需提前进行运动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