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鳞状上皮增生是什么病

1.23万次浏览

刘晗 副主任医师

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食道鳞状上皮增生是指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胃食管反流、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

1、病因机制

食道鳞状上皮增生主要与长期慢性刺激相关。胃酸反流会导致食管黏膜反复损伤修复,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直接作用于上皮细胞,长期饮酒会破坏黏膜屏障功能。部分患者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该病毒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周期调控。某些地区饮食习惯如烫食、腌制品摄入过多也是重要诱因。

2、病理特征

病理学表现为食管鳞状上皮层次增多,基底细胞增生并向表面延伸,细胞核增大深染但无明显异型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病变局限于上皮下1/3,高级别病变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后者癌变风险显著增高。

3、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吞咽不适、胸骨后灼热感或进食梗阻感。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尤其进食固体食物时明显。反流症状常见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表现为反酸、烧心。少数患者因黏膜糜烂出现胸骨后疼痛。

4、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可发现黏膜粗糙、苍白或糜烂等改变,需进行多点活检。染色内镜如卢戈液染色可提高病变检出率。超声内镜能评估病变浸润深度。病理检查需明确增生程度及是否存在异型增生。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应进行全食管黏膜评估排除多灶性病变。

5、治疗原则

低级别病变可定期内镜随访,消除诱因如戒烟酒、控制反流。高级别病变需内镜下治疗,包括黏膜切除术、射频消融等。合并重度异型增生者可能需要食管部分切除术。所有患者均应治疗基础疾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控制胃酸,补充叶酸等微量营养素。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胃镜监测复发。

日常需避免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餐后保持直立位。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以减少腹压。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复查。定期随访对早期发现恶性转化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建立规范的内镜复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