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怎么回事

7765次浏览

葛剑 主任医师

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十二指肠憩室可能由先天性肠壁薄弱、肠腔内压力增高、局部炎症粘连、肌肉收缩异常、肠蠕动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1、先天性肠壁薄弱

胚胎发育时期肠壁肌层缺损可能导致憩室形成,这类憩室多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部分会出现餐后上腹隐痛或饱胀感。日常需避免暴饮暴食,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复方消化酶胶囊、匹维溴铵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肠腔内压力增高

长期便秘或肠梗阻等因素会使肠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导致黏膜从肌层薄弱处膨出。这类憩室常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可能引发憩室炎。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调节肠道功能。

3、局部炎症粘连

慢性十二指肠炎或周边器官炎症可能导致肠壁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牵引性憩室。患者可能出现恶心、黑便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炎症,可遵医嘱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

4、肌肉收缩异常

肠壁环肌与纵肌协调障碍会造成局部肠壁外突,这类憩室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可能引发胆汁反流或胰腺炎,表现为黄疸或脂肪泻。建议低脂饮食,急性期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胰酶肠溶胶囊、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

5、肠蠕动功能障碍

糖尿病或硬皮病等系统性疾病可能影响肠道神经支配,导致蠕动异常形成憩室。常伴随腹胀、腹泻等动力紊乱症状。需控制基础疾病,可配合莫沙必利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蒙脱石散等调节胃肠动力。

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食物,餐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以防食物潴留。合并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时需禁食并立即就医。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胃镜或钡餐复查,监测憩室变化情况。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免增加腹压的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