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
首页 / 科室列表

妇产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妇产科集医教研于一体,具有较强的临床、教学及科研能力。共有医生31名,其中妇产科医生29名,儿科医生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4名。博士生5名,硕士生12名,其余均为大学本科生。拥有妇产科中心试验室1个,妇科病床42张;产科病床22张。产科有温馨爱屋2间,康乐待产室1间。我院妇科门诊有较强的专科特色,每日有全国知名的经验丰富的专家出诊,对妇科内分泌疾病、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设有宫颈病变组,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系统登记和管理。设有计划生育专科门诊,除能够开展各种计划生育小手术、药物流产外,现已开展无痛人流手术。对妇科各类疾病包括普通妇科和妇科肿瘤均有较高的诊治水平。拥有先进的激光治疗仪、电子阴道镜检查仪、宫颈LEEP刀治疗仪。配备专门的B超检查室,每天由专门的妇产科超声医师操作检查。门诊手术室可进行B超引导下卵巢良性肿瘤穿刺术,具有痛苦小,费用低的特点;还可进行B超引导下双氧水通液术,提高了受孕机会。妇科病房,对妇科恶性肿瘤有系统的管理和治疗方法,目前常规可行腹膜内(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性子宫切除、卵巢癌根治等大型手术。卵巢癌化疗达国内先进水平,能够开展子宫颈癌及内膜癌的规范性治疗。近年开展的手术新技术包括腹腔镜下淋巴清扫、阴式广泛子宫切除及保留子宫的宫颈癌根治术,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发展微创技术,广泛开展腹腔镜(气腹和无气腹)手术,全面常规应用于淋巴清扫、附件手术和子宫肌瘤剔除等方面。微创的改良的阴式子宫切除术,方法独特简化,成为科内主治医师普及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我科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学习此技术,使该项技术广泛普及,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注重国际妇科各学科的发展,关注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盆底缺陷问题,开展并个体化常规进行盆底再建手术,包括Burch手术、骶棘韧带悬吊、阴道前壁(反桥式修补、卷桶法和挂线法)修补,后壁骶韧带高位缝合和桥式修补,以及尿道无张力吊带术、阴道封闭术等。宫腔镜检查及手术包括子宫内膜热球技术成为常规。产科病房,为孕产妇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倡母乳喂养,为保证母婴安全提供优良条件。对于病理产科有丰富的处理经验,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妊娠期糖尿病具备系统的处理方法,对于产科严重并发

骨科 查看详情

骨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以来一直是北京医院的临床重点学科之一,承担着高干医疗保健、普通医疗、老年医学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生教学等任务,也是北京市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骨科开展了现代化治疗骨科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并与国内外骨科学界有广泛的学术交流。骨科工作的重点是老年人创伤和退行性脊柱及关节疾病的诊疗工作,北京医院骨科是国内第一个肩关节外科研究中心,是现在全国肩肘外科学组的组长单位。骨科目前拥有69张床位,分4个专业组——脊柱、创伤、关节、关节镜组。全科共有27名医师,2名技师,22名护士。医师中有教授或主任医师11名,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学位人员23名,硕士学位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早在十几年以前在王福权教授和黄公怡教授的领导下,老年创伤及肩关节外科专业在全国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文良元行政副主任、王强副主任等年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继承老一辈骨科教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全科医护人员奋发进取,勇于创新,使老年髋部骨折、肩关节骨折微创手术技术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脊柱微创技术也为很多老年人的腰椎疾病带来福音。老年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也成为业界的焦点,特别是微创技术的开展和多种前沿技术的引进,进一步巩固了北京医院骨科在北京市和全国骨科界的前驱地位。学科带头人黄公怡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国内知名专家,国内现代肩关节外科的奠基人,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及博士导师,北京医院骨科前主任,北京医院骨科的创始人之一。曾留学日本国立神户大学信原整形外科病院和日本东京递信病院关节镜外科,美国迈阿密大学矫形外科克礼夫兰临床中心的客座教授,丹麦奥尔胡斯大学肩肘外科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全国委员,中华骨质疏松骨矿病学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学会委员,国际肩关节学会亚洲分会的常务理事,国际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及下任主席,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与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文良元教授:北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医院骨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及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委,SICOT中国创伤部常委,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

眼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眼科是具有国内一流技术水平、先进设备和优良服务的现代化科室。曾经担任该科室带头人的有我国现代眼科界创始人之一的著名眼科专家罗宗贤教授和德高望重的眼科专家左克明教授。历任各届科室主任的还有张尧贞、周佩瑢、刘云、高岩、关航、戴虹等。现任科副主任为喻晓兵(主持工作)、黄剑锋。眼科现有专业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其中多人先后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眼科学术机构进行长期的学术研修学习,为科内技术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眼科设有8个专业组,分别为眼底病组、白内障组、青光眼组、屈光和眼肌组、角膜病组、老年眼肌疾病组、泪道疾病组和神经眼科组。开展的手术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外伤,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矫正,角膜移植,眼部整形等。多年以来,北京医院眼科形成了以老年眼病诊治为特色和发展方向的,包括黄斑病变(老年黄斑变性、各类新生血管病变、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等)、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老年视光学、老年眼肌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项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新方法。同时开展各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包括角膜疾病、青光眼,各种眼底病,眼肌、屈光类疾病,泪道疾病等。北京医院眼科年门诊量6万余人、手术6000余人次,是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北京大学眼科学教学单位,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8年制学生的教学实习任务及研究生培养工作,是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系教学基地。并负责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医科院校的学生教学任务。北京医院眼科具有国内先进的检查仪器和医疗设备,充分保证了医疗工作的完成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北京医院眼科长期以来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干部的医疗保健任务,科室现有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4人。曾多次完成国家级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的手术和诊治工作。特别是在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次获得中央保健委员会、卫生部保健局和保健对象的好评。科副主任:喻晓兵(主持工作)黄剑锋

口腔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口腔科自建国以来一直担负着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口腔医疗保健任务,积累了丰富的保健工作经验,多年来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地区领导人提供了高质量、全方位的口腔医疗保健任务,多次获得中央保健委员会、卫健委保健局和外交部等部委的好评。口腔科以医疗保健为中心,以老年口腔疾病治疗为重点,同时开展各种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在临床工作中继承老一辈保健专家的医德医风,学习老专家多年来积累的宝贵临床经验,重视国内外的专业学术交流,不断开拓创新,运用国内外口腔医学的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流的临床医疗服务。北京医院口腔科是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和研究单位协作开展老年口腔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相关科研成果曾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和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医院科研成果奖。口腔科分别设有普通门诊、司局长门诊、特需口腔门诊、口腔种植中心和北楼口腔保健门诊等。临床上开展有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种植、口腔颌面外科门诊与病房等业务。口腔科现有工作人员近6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博士11人,硕士8人。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5人。口腔科共有口腔综合治疗台38张,PLANMECA数字化X线牙片成像系统2台,PLANMECA数字化X线曲面断层成像系统2台,PLANMECA数字化CBCT系统2台,LAICA口腔治疗显微镜2台,铒激光治疗仪2台,半导体激光1台,数字化口内扫描仪3台,拥有NOBEL、STRAUMANN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动力系统、涎腺内窥镜、颞下颌关节内窥镜、CAD\/CAM研磨仪,3D打印机,W&H超声骨刀,STA麻醉仪,佛罗里达(Florida)牙周电子压力探针;赛特力超声根管荡洗器; SchlumbohmEndopilot根测马达,热牙胶一体机等国际一流品牌仪器设备。口腔科诊疗特色1、修复手段多样结合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的学科优势,口腔修复专业在老年人口腔复杂情况合并全身基础病的治疗计划制定和治疗有着突出优势,特别是残根、残冠的保存以及老年人全口无牙颌的活动及种植修复。口腔修复专业本着患者至上、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更新修复理念、材料和方法,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在数字化修复、美学修复、种植修复、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精密附着体修复等技术中有极为丰富的经

神经内科 查看详情

前言——悠久的红色历史,深厚的学术底蕴,厚重的民族文化\"北京医院\"就叫\"北京医院\",她是毛泽东主席唯一题字命名的医院。从行政管理上直属于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医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大华路1号(100730),即原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德国医院。德国医院始建于1905年,因此,北京医院的建院时间即为1905年;从医院发展的历史来讲,北京医院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建立的红色医院,从井冈山的小岗医院,到瑞金的红色医院,从延安的延安中央医院及白求恩国际医院到西柏坡的朱濠医院,直到北京的北平医院,最后更名为北京医院。从北京医院的特色来讲,北京医院是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因此,北京医院在老年疾病防治领域具备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位。北京医院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和传奇,北京医院中央干部保健的工作性质,影响到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强大。她的首任院长为傅连璋,同时兼任国家首任卫生部部长,足见北京医院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北京医院悠久的红色历史,深厚的学术底蕴及厚重的民族文化特色也孕育了一个优秀的科室,那就是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是中国最早独立建立的专科科室,那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称为脑系科。从这个科室走出了中国神经病学界很多优秀的专家,一度占据了最能体现中国神经病学界3个最重要的学术位置,即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新德(已故)】;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许贤豪);中央保健委员会神经病学专家(蒋景文)。在这些前辈们的带领下,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同样夯实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蓄积了强大的学术发展能量,势必与时俱进,实现更大的辉煌。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的总体布局——重点突出,全面发展借助上述强大的平台,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北京医院的重点学科。目前神经内科共有4个病区共104张床位,长期承担着北京医院高干保健以及公众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门急诊、病房等工作。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共有130名左右医务人员,其中医师36人,包括主任医师(教授)17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师生导师6人,博士17人,硕士11人)。护士85人,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占91%,护龄10年以上的占33%。技术员9人,行政秘书1人。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根据北京医院的医疗特色建立了4个专业中心,包括:

消化内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始建于1905年,是唯一一所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院名的医院。秉承\"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北京医院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进,目前已经成为一所面向全社会开放,医、教、研、防全方位发展的以老年医学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是中央重要的干部保健基地。北京医院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从历史中走来,不断发展壮大,在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诊疗方面不断前行。1972年,北京医院大内科消化组成立,王一主任担任首位消化组长。1990年成立内镜检查科,潘其英主任担任首位消化内镜主任。1992年正式成立消化内科,1995年内镜检查室合并至消化内科,2006年新的消化内镜中心建成。在王莲莲、田自然、许乐、罗庆锋等历任主任的带领下,消化内科不断蓬勃发展。消化内科下设病房、门诊、消化内镜中心、消化道动力检查室、消化实验室等。现有医师25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博士15人,硕士7人。年门诊量13万余人次,年内镜检查及治疗量4万余例。1972年7月,我院开展全国第一例纤维光束胃镜、肠镜检查,所应用的胃肠镜是由日本田中首相访华时赠送我国,又由卫生部转送我院的。此后,各项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均陆续开展。1975年开始胰胆管造影术,1984年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1985年开始使用电子胃镜;1986年开展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及套扎治疗;1998年超声内镜、消化道动力、食管PH监测等应用于临床;2003开展胶囊内镜检查;2005年全面开展静脉麻醉下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提高了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对消化内镜的接受程度;近十余年来各项高级内镜技术,包括内镜黏膜下层剥离(ESD)、超声内镜(EUS)、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相关技术及射频治疗、磁控胶囊胃镜等先后成熟应用于临床,目前全面开展各项消化内镜四级手术(最高级别),特别是老年人相关手术及治疗,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年以来消化内科接诊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特别是高龄及合并多种疾病的急危重症的老年人,在老年消化道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医院,积极承担相关教学工作。主持负责十三五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积极培养年轻医生,形成较完整的人才梯队。跟随百年北京医院前进的脚步,消化内科不断发展,未来也将一如既往,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在全体

内分泌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内分泌专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早在1958年,我院国内知名内分泌学者蒋国彦教授编译了国内第一本糖尿病专著《糖尿病学》,推动了中国糖尿病学科的发展。1975年北京医院内科成立了内分泌代谢疾病专业学组,随后创建了专科实验室,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内分泌相关激素的临床检测工作。蒋国彦、张蕙芬、王瑞萍、迟家敏、金世鑫、孙美珍等国内知名专家为科室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医院内分泌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成绩斐然。目前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授予点。在高干医疗保健、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在北京和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科室。目前全科共有医技人员22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技)师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医学博士13人,医学硕士6人。开设有特需、专家、专科以及普通内分泌门诊。特色门诊包括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控制及随访门诊、代谢综合征门诊、内分泌性高血压门诊、骨质疏松门诊、甲状腺病门诊等,与肾内科联合开展了糖尿病肾病专病门诊,成立了肥胖俱乐部并与普通外科联合开展了代谢手术门诊。有专职的糖尿病教育护士及临床药师对门诊和病房患者进行宣教和咨询。病房设有普通病房、单人病房及特需病房,为患者提供了多项可供选择的便利条件。就诊患者的主要病种包括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痛风、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危象、低血糖症等。内分泌科专业实验室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快捷、准确的内分泌激素检测技术,实验室为卫生部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和北京市评估达标实验室。实验室拥有的检测仪器包括化学发光分析仪、离子交换层析分析仪、放射性γ计数仪以及酶标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北京医院开展的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相关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生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测定、甲状腺吸碘率测定、放射性核素扫描、骨密度测定、骨扫描等。\\u2

风湿免疫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于1990年,目前科室共有医技研护人员30名,并将在医院大力支持下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发展壮大。目前知名专家3人,主任医师5人,副高以上医师9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在美国NIH等欧美一流学术机构深造进修8人。科室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多次作为组长和国家重大专项指导专家组成员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市项目的评审。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建设拥有病房床位规模40张和国内先进和最全面前沿的临床免疫检测和科研实验基地和平台,已形成医、教、研、高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科室。学科带头人张烜教授是中国知名风湿病专家,风湿病诊治\/研究领军人物。现为北京医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终身)教授。并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执委兼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协和校友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10\/11届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分会会长。协和医学博士毕业后,曾经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2000年破格副教授,2001-2003年在美国NIH自身免疫病中心访问学者,2005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十三五自身免疫病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对风湿免疫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肺间质病变等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重视疑难重症风湿病临床诊治经验总结,成功救治逾十万来自全国疑难危重风湿病患者,曾多次获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作为风湿病学界唯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率领团队立足改变中国数千万严重风湿病患者高致残\/死率现状,聚焦临床转化研究:发现和鉴定风湿病致病和炎症风暴新型关键靶点和机制;创新研发全新有效诊断标志物\/技术,提高风湿病早期\/正确诊断率;牵头研究确立中西药联合治疗风湿病经济有效\"中国方案\";创建靶向免疫治疗风湿病新技术,引领我国风湿病诊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养博士\/硕士和博士后54人,在《NatMed》《NatImmunol》《ScienceTM》《NatBiomedEng》《AnnRheumDis》《NatCommun》《TrendsMolMed》《Arthritis&Rheumat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泌尿外科简介泌尿外科是北京医院的临床重点科室。科室开创者是知名老专家邵鸿勋教授,他也是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成立时的创立者之一,曾任常委及秘书长,王少华教授也曾担任学会常委。目前我科学科带头人是知名专家王建业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在国内外泌尿外科学界影响重大。泌尿外科技术力量雄厚,人员培养梯队合理,现有医、护、技人员39名。高级职称人数达到15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名、硕士学位人员5名。博士生导师人数3人,硕士生导师5人,是一个专业技术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极强的医教研团队。作为医院重点科室,泌尿外科承担了大量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多年来我们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和高级领导,国家级高级技术专家,重要的来访外宾及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人,负责门诊、会诊、随访、住院等医疗工作。除此之外,我科室还秉承毛主席\"医疗技术要服务于人民\"的宗旨,积极面对社会开放,每年门诊诊治患者超过30000人次,每年病房手术量超过1000台次。由于我科是医院重点科室,长期承担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我科拥有一整套国际上先进的诊疗设备。其中包括泌尿外科微创治疗全套设备(B超,尿流率仪,尿动力学仪器,腹腔镜器械及设备,经皮肾镜、软\/硬输尿管镜、经尿道电切\/激光治疗设备、体外碎石机及X线透视机等),能够完成泌尿外科全部检查、治疗的需要。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展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成熟开展了各类良性前列腺增生微创治疗手术,其中以经尿道2u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最为先进,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老年前列腺增生的规范化治疗研究,其科研成果为我国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目前承担了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老年病的防治。开展了大量各类腹腔镜微创手术,长期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和尿控性疾病的诊治。此外一些泌尿外科新技术,如单孔腹腔镜技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内腔镜手术如经尿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软硬输尿管镜技术、经皮肾镜技术等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果显著。目前我科的特色诊疗技术包括:单孔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经盆腔腹膜外途径)、经尿道2微米激光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软硬镜技术。在完成各类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

普通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普通外科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临床学科,随北京医院的发展而兴起成长。多年来从事高干保健医疗工作,并服务于全国和北京的广大患者。在老院长吴蔚然教授,老主任周光裕教授、曹金铎教授、王在同教授、韦军民教授、肖刚教授和现任宋京海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北京地区大型的普通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临床药理实验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普通外科专培基地。普通外科现有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甲乳疝外科、干部保健医疗4个病区,床位130余张,拥有独立外科实验室,胃肠镜检查室,乳腺检查室。现有医生37人,其中医学博士学位21人,医学硕士8人,医学学士8人,医学工程硕士1名。另有主管技师2人,各级护理人员49人。多名医生曾赴美、德、日、丹麦、瑞士、波兰、韩国等地研修。普通外科拥有多种国内先进的诊断治疗及手术设备,每年诊治病人8万余人次,每年住院病人近7000余人次,完成手术6000余例。为广大患者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尤其依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在老年患者外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保持国内的领先水平。肝胆胰外科肝胆胰外科团队现有床位46张,医生13名,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人;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2人,教授2名,副教授4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科室先后培养研究生20余人。肝胆胰外科近年来在医教研方向全面发展,先后多人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师;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得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近200篇,多名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和国内外杂志担任各种重要职务。特色诊疗中心有肝胆胰疑难疾病诊疗中心,肝移植中心和老年肝胆胰微创诊疗中心,运用多学科(MDT)模式和微创手段对于肝胆胰疑难疾病进行综合诊断、治疗。尤其在老年肝胆胰外科诊治和临床营养治疗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室拥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平台,3D腹腔镜及4K高清腹腔镜手术平台,电子十二指肠镜,奥林巴斯电子胆道镜系统、液电碎石系统、肝储备功能分析系统(DDG-3300K)、肝瘤微波及射频消融治疗仪、肝脏手术三维规划系统(IQQA-Liver)、CUSA、日立术中超声,Aquamantys射频止血系统等先进设备,为肝胆胰精准手术等奠定了必要条件。日前,肝胆胰外科年均完成各类肝胆胰外科手术1500余台,三四级手术占

神经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是北京市大型神经外科诊疗研修中心之一,医护团队临床技艺精湛,服务热情周到,手术设备先进齐全,在脑血管病、颅脑肿瘤、脊髓脊柱和功能神经疾病等方面多有建树。神经外科现有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8人,9人曾在国外学习培训;在临床工作中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保健(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优秀青年医师等诸多荣誉。神经外科在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同时,还担负着高级领导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近十年来先后为数十位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部级以上领导进行了神经系统疾病的介入与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中央保健委员会的高度评价。神经外科现有床位41张,重症监护病床6张,视频脑电监测床位3张。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双大平板三维血管机、神经内窥镜系统、手术导航系统、手术显微镜、立体定向仪和癫痫电生理监测等等,为各类微创手术奠定了坚实的设备基础。神经外科现有脑血管病、颅脑肿瘤、脊髓脊柱疾病和功能神经外科四个亚专业组。在科主任王大明教授、副主任沙成主任医师及全科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以现代微创神经外科理念和技术积极开展着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新技术、新业务的诊治与研究。科主任:裴傲科副主任:陆军,,,,

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是一所以干部医疗保健为中心、老年医学研究为重点,医、教、研、防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直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重要的干部保健基地。北京医院血管外科目前开放床位30张,拥有一支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医护团队,包括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其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3人拥有博士学位,2人拥有硕士学位。科主任李拥军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血管外科专家,2016年8月作为特殊人才、学科带头人由北京协和医院引进北京医院,创建血管外科。科室拥有专用杂交手术室,配备Siemens和Philips数字血管造影机等尖端检查和治疗设备。血管外科团队能够完成血管外科各类疾病的微创及开放手术治疗,在胸腹主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内脏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疾病,腔静脉疾病和下肢静脉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其中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瘤(股动脉瘤、肱动脉瘤、颈动脉瘤等)、内脏动脉瘤(脾动脉瘤、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等)、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布加综合征、累及下腔静脉\/门静脉肿瘤、颈动脉体瘤、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先天性\/获得性动静脉畸形、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诊治理念和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北京医院血管外科目前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同时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医学生教学任务。血管外科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1项,人事部归国人员基金1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1项,杨森科学研究基金1项。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2006年以来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15篇,影响因子累计达58分。血管外科团队将牢记\"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秉承\"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为广大病患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科主任:李拥军副主任:兰勇病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大华路1号北京医院住院部B座9层门诊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大华路1号北京医院门诊楼2层外科诊区,,

肿瘤内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肿瘤内科是以从事肿瘤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科室。科室历史悠久,前身于70年代即为内科的肿瘤专业组,1992年成立肿瘤内科,成为北京市综合医院中成立最早的肿瘤专业科室。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科室现有床位数84张,在职医师22人,高级职称12人,其中6人具有国外留学培训经历,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医师总数80%。科室现有肺部、消化道及乳腺恶性肿瘤三个亚专科,并拥有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亚专科学术带头人。科室依托北京医院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免疫科、中医科、神经内科及老年医学中心等综合诊治平台,具备强大的肿瘤综合治疗实力,结合我科现代肿瘤先进治疗技术,将手术、放疗、微创介入、热疗、生物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有机结合,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建立了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科室紧追国际肿瘤学发展前沿,强调基于肿瘤分子靶点的检测,予以靶向、免疫等个体化精准治疗。科室与包括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协和医院及301等多家大型医院进行长期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并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同时科室与美国DUKE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及瑞士日内瓦大学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学术交流。为科室更好地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新技术、新疗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室的护理队伍同样经验丰富,现有护士34名,其中主管护师9名,擅长放化疗期间PICC管的常规植入术和护理、输液港护理等。精心地呵护,优质的护理为患者解除了焦虑和恐惧,有利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我们取得良好疗效的最佳助力。今后,肿瘤科将进一步发挥百年北京医院的综合实力优势,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规范化综合治疗,为医学生提供更具开拓启发性的临床肿瘤学教学,为临床肿瘤学的基础研究及科学转化研究做贡献。科室主任:李琳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特需)科室副主任:张永强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李旭出诊时间:周四上午前列腺癌多学科门诊,每周四下午肿瘤营养特需门诊其他主诊专家:程刚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特需)李文举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赵赟博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特需)联系电话:(010)85136714

皮肤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皮肤性病科是集高干保健及医、教、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目前有医生13名,其中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4名。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70%,多名医师有美国、英国等海外学习背景。另有技师1名,门诊护士3名,病房护士10名。我科现日门诊量500-600人次,年门诊量超过13万。皮肤科在湿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银屑病、白癜风、脱发、真菌感染、性病、老年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等常见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同时在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自身免疫病、皮肤血管炎、重症药疹、女性外阴皮肤病等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方面也有较高的水平,在同行中处于前列。门诊开展的检查项目有:皮肤病理活检、真菌镜检和培养、斑贴试验、特异性过敏原IgE检测等。治疗项目有:二氧化碳激光、冷冻、局部封闭、疣体刮除、窄谱UVB光疗、高能紫外光治疗、308准分子激光治疗、半导体脱毛、调Q激光(C6)、光动力治疗、红光、皮肤活检外科手术等。为方便病人就诊,我科设有各类专科门诊,包括脱发、痤疮、银屑病、性病、色素性皮肤病、女性外阴皮肤病等。我科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点。同时也是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和北京市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药物观察和科研工作。现有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1名,副教授3名。近5年获得各类科研基金5项,其中省部级2项。近5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北京医院皮肤性病科以热情周到的服务、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在科主任常建民、科副主任傅裕的带领下,全科人员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挑战,争取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科主任常建民科副主任:傅裕联系电话:(010)85133303

耳鼻喉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共有医生18名,护士11名,技术人研究人员5名,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15人。博导1名,硕导3名。医生团队中博士学历10人,博士在读2人,硕士学历5人。国内首家眩晕疾病诊疗中心,拥有先进的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设备,在内耳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已经诊治眩晕及耳聋患者数万人,尤其在治疗梅尼埃病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面采用多种方法,对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治疗。鼻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成功开展了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鼻咽肿瘤切除术,利用血管栓塞加局部栓塞术后鼻内镜下成功切除鼻咽巨大纤维血管瘤等高难度手术;开展了鼻内窥镜下功能性鼻整形术;将鼻内镜技术加以延伸,成功开展了一系列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应用负压吸引技术,完全不用鼻腔填塞,使患者术后零痛苦。开展喉显微外科手术,尤其是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癌、各种喉部良性肿瘤以及癌前期病变和各种喉部分切除术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喉的功能;开展多导睡眠监测及各种术式治疗OSAHS;各型鼓室成型术、听骨链重建术治疗各种类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咽鼓管扩张术治疗咽鼓管疾病;各种内耳疾病手术如内淋巴囊减压术、半规管阻塞术、人工耳蜗、治疗桥小脑角病变的侧颅底手术等。科室设立了各具特色的亚专科学组,耳科组,鼻科组,咽喉头颈外科组,每周开展各亚专科进展学习讲座,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我科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项目3项,每年完成及发表论文数十篇。科室每年组织全国性会议、学习班,定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近年来开展的新手术:国内首创低压脉冲美尼尔氏病治疗国内首创血管栓塞治疗鼻咽腔血管瘤Pearson近全喉切除术美容切口腮腺肿物切除术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功能性鼻整形术经耳咽管途径中耳腔给药治疗内耳疾病耳硬化症手术内淋巴囊减压引流术人工耳蜗植入术鼻内镜鼻窦早期恶性肿瘤切除术CO2激光早期喉癌切除术舌骨肌瓣喉腔重建术鼾症射频消融术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科副主任:杨弋(主持工作)联系电话:(010)85133304,,,,{:"

病理科 查看详情

病理学科在医院的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从病理标本的形态改变对某些疾病提出明确病理诊断,提出可能的病因以及治疗和预后的因素。病理科的具体工作包括:活体组织检查机体在患病时,除发生机能、代谢障碍外,常在相应器官、组织表现出一定的形态结构改变(病理变化)。从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包括:(1)从病变部位切取的小块组织及用纤维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内窥镜钳取的病变组织;(2)手术摘除的部分器官、组织,如乳腺、胃、淋巴结等;(3)穿刺取出病变部位的组织,如肝、肾的穿刺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细胞学检查把患者的尿、痰及穿刺抽取的胸水、腹水、脑脊液、宫颈刮片等制成细胞涂片,经固定、染色后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作出疾病细胞学诊断。细胞学诊断的特点:简单易行、诊断迅速、准确性高。冰冻切片手术台上做冰冻切片的理由是决定下一步治疗的方案。即:在手术过程中,迅速确定病变性质,决定手术范围。如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决定是否需作根治术,又如肢体肿瘤的性质,决定是否截肢等。临床医师也需事先向病理医生介绍病情,写清病史,有利于病理医生作出快而准确可靠的冰冻切片诊断。病理工作可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如是否为肿瘤,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分型、分期等,这些对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判断病人的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病理科的诊断被称为\"金标准\"。中国普通外科学创始人裘法祖教授讲到\"最后一句话应该由病理学家来说\"。充分证明了病理科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北京医院病理科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病理设备以及经验丰富的病理专家、医生和技术人员。可开展全身各个系统的病理学检查,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软组织肿瘤等的病理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痰、尿、胸水、腹水及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开展了薄层细胞学涂片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细胞病理诊断水平,特别是对早期宫颈癌的普查具有重要的意义。病理科除了可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外,还开展了免疫组化、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等多项技术。我们不但承担本院的病理常规检查工作,还接收外院的病理标本和切片会诊。我们将以优良的医疗质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美的环境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科主任刘东戈副主任方芳联系电话:(010)85133881

营养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营养科是我国解放后公立医院中最早设立的营养科之一,是业务院长直接领导下的一级业务科室。目前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9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者3人,副高级职称者1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5人,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朱明炜,北京医院营养科主任\/肝胆胰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导;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美国Brown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5)。从事普通外科及肝胆胰外科临床工作32年,临床诊疗水平高,各类手术技能强,特别是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管理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为肠外肠内营养。主持或参与各类研究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2篇,参加医学专著编写15部,获省部级科学进步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次,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2018,排名第一)。现为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老年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和临床营养医师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肠外肠内营养专委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肝脏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损伤与修复分会常委等。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副总编辑,肿瘤营养与代谢杂志副主编,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药物治疗学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等编委。营养科医、教、研齐头并进:随着大众对营养需求的不断增长,近年来我院营养科在院领导直接关怀下发生了巨大的飞跃。目前科室承担的主要临床工作包括北楼高干保健、营养门诊、病房会诊、重点病房营养风险筛查和查体中心营养咨询等。在糖尿病(包括妊娠糖尿病)、老年病、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临床营养诊疗及科研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2007年始我科陆续开展临床营养与疾病相关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6项,分别涉及老年、慢病、糖尿病及肾病等领域,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影响力。我科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及2018年12月在北京市成功举办三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并获得广泛好评。2013我院营养科获批为我国首批\"临床营养示范基地\",成为中国医师协会认定培养临床营养医师及相关技术人员的权威资质单位。2017年我科获得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颁发的\"肠内营养先进单位\"。2018年我科被北京临床营养治疗质量控制及促进中心评为\"先进集体\"。2019年我

急诊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急诊科于1987年正式成立,依托北京医院雄厚的科研、技术能力及高精尖设备,秉承\"做细心人-技术精湛、做热心人-态度和蔼、做有心人-医德高尚\"的服务宗旨,历经27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干部保健并举的综合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科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强化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力争创建\"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服务\"。经过2009年的全面改造装修,区域分布与功能安排更趋合理。急诊部拥有六个主要功能区域:各科诊室、急危重症诊治区(抢救室与复苏室共13床位)、EICU(10床位)、综合病房(35床位)、留观(21床位+10平车位)和输液区(30座椅)、以及传染病患者隔离区,并设急诊化验室、放射室、药房和收款处,提供24小时的快捷服务。试行由主任(副)医师负责区域医疗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和护士长负责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医疗与护理制度、规程完善。自1995年率先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以来,科室采用床旁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机械通气、床旁血液净化疗法等救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呼吸衰竭、急性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积累了丰富经验。在2003春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急诊科作为隔离病区,全科同志义无返顾、工作一线,科学救治SARS患者和疑似病例,并且医务人员无一感染。获东城区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另有4人次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4人次获卫生部和北京市表彰。2010年以来急诊量10万余人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整体医疗护理质量稳步提升,凝练出以老年急危重症临床救治为核心、以心脑血管急症和脓毒症为重点的学科研究与发展方向,学术氛围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急诊医学、全科医学)教学任务,是北京市首批急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急诊医学硕士点和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医学硕士点,已培养毕业和正在培养研究生16名。科室目前有医生30人(包括技师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8人,学士1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13人,初级11人。护士71人,其中本科20人,大专50人,中专1人;主管护师21人,护师36人,护士14人。科室主任张新超教授是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超声医学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超声医学科始建于1982年,是国内最早开展二维超声诊断单位之一。历年来,承担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部分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友人的超声影像诊疗工作,同时,努力实践着\"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超声医学科现有工作人员25名,包括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任技师1人、中初级医师和技护人员15人,其中硕士导师3人,博士4人,硕士13人。科室拥有各类先进中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仪20台,其中,涵盖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档彩超PHILIPS-iUG4和Elite、GE-LogiqE、HITACHI-ALOKAAscendus、SIEMENS-S2000、ESAOTEMylabTwice等。科室常规开展的诊疗工作包括腹部、泌尿系、胸腔、小器官、软组织、骨关节和颈部、四肢、脏器血管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开展了经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病变的检查诊断、实时三维超声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和弹性成像对乳腺、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等;开展了超声造影对肝脏、乳腺和直肠等脏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开展了介入性超声诊治占位性病变和积液性病变,如超声引导下经皮对肝、胆、胰、脾、肾和乳腺、甲状腺、淋巴结等器官组织的细针穿刺及自动活检枪粗针穿刺活检技术;配合临床开展了超声引导经皮肾盂穿刺造影或\/和取石、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中超声引导对微小肝癌和肾癌的准确定位局部切除等。本科室还承担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在我院学生的超声影像教学任务,作为影像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培养专科医师和进修医师10余名。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多年来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和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课题等的研究工作;负责了多项局级科研课题,并获中央保健委员会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优秀奖和多次局级科研成果奖;科室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多部;还参编了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腹部超声检查指南》、北京医师协会超声诊疗常规《临床医疗护理常规—超声分册》、北京市《住院医师技能规范》等规范和指南。作为北京医院超声医学科的一员,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践行职业精神,尽心竭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科主任戴维德副主任任俊红马娜联系电话:(010)85133831,,,,,

放疗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放射治疗科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专业科室之一,50年代即开始了放射治疗工作,1974年建科,同期在国内最早引进了电子直线加速器,70载的历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目前科室装备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放疗设备:VarianTrueBeam高端直线加速器、VarianiX直线加速器,最新一代BrainLab头部SRT\/SRS设备,Oncentra后装近距离治疗机等,为保证放射治疗剂量的准确性,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实时剂量验证系统、ArcCheck、Compass等三维调强剂量验证系统以及相关质控设备等。80年代初期起开展了骨髓移植前的全身照射技术(TBI),目前已累计治疗800多例;1994年起开展了颅内良恶性肿瘤、AVM等SRT\/SRS治疗技术;2000年配置了PQSCTSim模拟定位机,2001年开展基于直线加速器多叶光栅的IMRT工作;2007年起自行研发和使用了一套涵盖患者放疗全流程的放疗信息管理系统,上述5项技术均为国内开展较早的单位之一。近5年先后开展了基于CBCT的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基于TrueBeam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头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RT\/SBRT)等先进技术。在前列腺癌、早期肺癌、乳腺癌、神经系统肿瘤、头颈部、腹部、妇科等肿瘤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科室现有人员28人,其中具有有高级职称的医生7人、物理师2人、技师1人,先后有6人在美国和加拿大访问进修学习1年及以上,在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室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吴阶平基金等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国际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前列腺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早期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等。北京医院放疗科是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第1至第7届委员及第8、9届常务委员单位,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第8届主任委员单位。科副主任:徐勇刚(主持工作)钟秋子联系电话:01085133803,,,

放射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放射科是北京医院影像中心的领头羊,作为北京医院的重点学科,拥有国家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医学影像科),现为博士学位培养学科、博士后工作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理试验基地,是医疗、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集X线、CT、MRI检查和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临床检查科室。科室承担着大量临床影像检查和高干医疗保健任务,技术力量雄厚,人员梯队合理。医师组分为神经骨肌组、胸部心脏组、腹部盆腔组及介入放射组四个专业组,技术组分为X线、CT、MR、介入四个专项检查设备组和包括南北楼门诊、住院部、急诊及查体中心在内的12个岗位。全科共有35名医师,1名博士后,42名技师,7名护士,2名登记员。医师中教授或主任医师12名,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9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硕士学位人员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是一个专业技术和科研教学能力均较强的医教研团队。科室近年承担多项十二五、十三五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参与撰写多部影像学教材、指南及专家共识,在多个专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室开创者李果珍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影像学专家,曾担任第四~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主编、卫生部医学影像装备专家顾问组组长,获得北美放射学会(RSNA)\"荣誉会员\"、欧洲放射学会(ECR)\"荣誉会员\"、亚太放射学会(AOCR)\"金质奖章\"三项殊荣。先后担任放射科主任的腹部影像学专家韦嘉瑚教授、胸部影像学专家潘纪戌教授、腹部影像学专家周诚教授,都是国内外著名的老专家,为科室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科带头人陈敏教授:放射科主任兼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北京医院党委委员,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后导师,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临床工作主要从事腹部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全身磁共振诊断。1986年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放射学家李果珍教授,在李果珍教授的精心指导下较早在国内开展腹腔间隙的正常解剖及其病变的CT研究;1994至199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医学中心放射科作为高级研究人员,师从于国际著名放射学家、北美放射学会(RSNA)主席HedvigHricak教授,从事体部磁共振诊断学研究三年,主要从事前列腺癌和女

核医学科 查看详情

核医学科创建于1972年,现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核医学和研究生教学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合作项目中国协调员单位,曾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在几代国内知名核医学专家带领下,科室从艰难创业、蓬勃发展到走向辉煌,一直承担中央干部医疗保健重任,逐步发展为集医、教、研为一体,以PET\/CT肿瘤、心脏核医学和老年医学为鲜明专业特色、全面发展并兼备核素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性医技科室,业务水平位居国内先进行列。目前科室医技队伍共2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5人、博士8人、硕士2人。学科带头人首任科主任陈雅清(1972~1991年),北京医院核医学科开创者,主任医师,知名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陈主任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SPECT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研究,并于1985年在《核技术》和《中华核医学杂志》分别发表了国内首篇关于SPECT临床应用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论著。第二任科主任屈婉莹(1992~2000年),主任医师,教授,知名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核医学临床和研究工作52年,先后在瑞典、美国和澳大利亚留学深造。专业领域为SPECT\/CT和PET\/CT临床应用,其特长是骨显像、心肌灌注显像和PET\/CT肿瘤显像。曾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会长,亚洲和大洋洲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副主席。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和联合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2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两项,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核医学科副主任杨瑞品,主任医师,1995年因医疗、科研和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第三任科主任姚稚明(2001-2020年),主任医师,博士,教授,首席专家,知名专家,研究生导师。曾留学日本,专长心脏核医学和PET\/CT诊断。现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会副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专委会副主委,《中华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的呼吸学科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呼吸疾病防治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呼吸学科目前是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呼吸与肺循环疾病领域)和国家呼吸病学临床重点专科所在地。学科带头人孙铁英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科室还拥有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亚专业带头人与结构合理的中青年业务骨干队伍。学科曾主持制定呼吸领域主要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目前牵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1、本学科具备完善的科室建制⑴呼吸专业门诊:开设肺栓塞与肺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结节病与间质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睡眠呼吸障碍,肺癌等专业门诊,年门诊量逾8万人次;设健康呼吸中心承担呼吸疾病健康教育、患者随访、呼吸康复及呼吸治疗工作。⑵普通呼吸病房和呼吸ICU:设有呼吸病床70张,危重症病床6张,承担大量各地疑难重症病例诊治工作和中央保健任务,长于老年呼吸危重症救治,临床水准居国内领先水平。⑶临床呼吸生理实验室(肺功能室):具有完备的临床肺功能检测条件,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年肺功能检查数逾12000例。⑷睡眠呼吸障碍检测治疗室:具有设施完备独立空间的检测治疗病床7张。⑸呼吸介入诊疗室:设施完善,较全面开展各项呼吸介入诊疗技术。⑹呼吸机管理中心:承担全院机械通气等专业化呼吸治疗工作。⑺呼吸临床实验室:开展呼吸疾病临床诊断特殊指标的检测工作。⑻老年医学部呼吸与危重症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全面负责老年医学部呼吸与危重症管理、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⑼呼吸病学教研室:承担8年制本科、研究生及呼吸专科医师教学工作。2、本学科形成了11个专业学组的学术建制本学科建立了11个专业学组,包括: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学组、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肺部感染学组、呼吸治疗与肺功能学组、结节病与间质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烟草病学学组、支气管哮喘学组、睡眠呼吸障碍学组、肺癌学组、介入呼吸病学学组。专业学组的建立积极地促进了学科的发展,部分学组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已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同时,学科注重和相关学科的合作,已形成多学科交融的立体呼吸学科体系。3、本学科专业特色介绍(1)呼吸系感染:本学科牵头制定并推广《肺炎诊断》国家卫生行业标准、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康复医学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内开展理疗与康复最早、规模大、设备全、技术力量强的康复医学科之一。主要从事物理治疗与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我科现有医师9名,康复治疗师19名。康复门诊设在门诊楼四层,面积约800m2,设有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两间诊室、心肺运动功能实验室、电生理及等速肌力检查室、体疗室、高频电疗室、低中频电疗室、骨质疏松治疗室、综合理疗室、作业疗法室、蜡疗室等多个治疗室,配有总价值700多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主治医师以上专家轮流接诊,主要接诊对象为老年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病变、肩周炎、膝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病、各种感染、各种急慢性损伤、创伤术后等。主要治疗手段为运动疗法、手法治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牵引治疗、电疗、光疗、声疗、磁疗、蜡疗等。康复病房设在急诊四楼,有病床13张。主要收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骨关节创伤等疾病急性期(6个月内)需要功能康复的患者。科室特色(诊疗特长及新技术)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物理因子(电光声磁热)、牵引、运动、手法、作业、言语等自然疗法,适应证广泛,能帮助颈椎病、腰间盘病变、肩周炎、膝关节病、各种炎症等疾病患者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能帮助心脑血管病、创伤手术后的患者尽可能恢复运动功能等人体基本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仪器装备诊断仪器:表面肌电图、运动心肺功能评测系统、平衡功能评测系统、语言评测系统、等速肌力评测系统、人体成分分析仪器等电疗设备:超短波、短波、微波、高压电位器、电兴奋、微电脑中频电疗仪、温热低频治疗仪、干扰电、整体治疗仪、直流电药物导入、低中频电刺激、脑循环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器等光疗设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声疗设备:超声波治疗仪磁疗设备:热磁振、超长波(局部、全身)、脉冲磁、旋磁、平衡治疗仪、脉冲磁场骨刺激器、平衡保健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系统热疗设备:场效应中药热敷治疗、浸蜡治疗、盘蜡治疗牵引设备:颈椎牵引、腰椎牵引、Hill牵引床运动疗法设备:Cybex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平衡功能训练系统、肋木、跑台、减重训练装置、多功能健身器、平行杠、步行训练阶梯、全身肌力训练器械、腕关节活动器、前臂活动器、肩关节训练器、脊柱矫正器、平衡训练板、功率自行车、体操棒、起立床、多功能升降治疗床、SET悬吊训练设备等。作业疗法设备:磨沙板、滚筒、多种作业治疗器具、多种手功能训练器具、打字机、电

老年医学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隶属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保健医疗部,是医院重点学科。老年医学部设立了老年心内科、老年呼吸与危重症科、老年肾内科、老年肿瘤血液科、老年神经科、老年外科等亚专科。2015年底开设B10老年医学病房和老年医学门诊,对广大普通老年人开放。老年医学部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建设项目,是老年病防治、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一、开展老年综合评估针对老年人常伴有老年综合征(如跌倒、痴呆、尿失禁、晕厥、谵妄、失眠、疼痛、抑郁症、衰弱综合征和多重用药)等特点,老年医学部开展了多项老年综合评估,如老年人认知功能评估,老年人抑郁量表评估,老年人谵妄评估,老年人跌倒评估,老年人营养评估等,并开展了老年衰弱相关研究。二、诊治老年常见疾病对老年常见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及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骨关节病伴骨质疏松等进行诊治。三、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老年医学部打破单病种诊疗模式,采用以患者为中心,以共病管理、多重用药管理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形成老年慢病管理、急病救治、老年功能维护的专科特色。B10老年医学病房医护团队均由长期从事干部保健的医护人员组成,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理念先进,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工作中突出老年专科特点,提高病人满意度。什么样的患者适合看老年医学门诊?1.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需要简化用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给予综合治疗的老年病人;2.症状太多或症状不典型,不知道该去哪个科室就诊,希望得到医生指导的老人;3.关注自身健康及生活质量,希望在保健、预防、评估自身功能状态,以期早期发现功能衰退,希望得到医生指导,早期进行干预的老人。科主任:施红科副主任:李晶沈姞,,{:"

肾脏内科 查看详情

肾脏内科现有医师19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5名,获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学位3人,已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肾科医生不仅承担普通病人的专科、专家门诊、特需医疗门诊、司局级干部门诊,病房查房、透析治疗等日常医疗工作,还要负责急诊危重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院内院外会诊,以及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此外还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教学、带教实习医师和进修医师培训工作,以及临床科研工作。目前肾脏专科门诊月均病人数约1100~1300人次,年均门诊诊疗人次约12000—15000人次。肾脏内科现有病房床位29张,月均入院人数25~30余人,年均出院人次约300余人次。可收治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住院的各型急性、慢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骨髓瘤肾病等)及各型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不明原因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B超直视引导下行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从而对肾炎的分型、分期、病变程度、可能的预后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的患者,给予全面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及饮食营养治疗指导,从而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推迟患者进入透析治疗的时间。对尿毒症患者,采取肾脏替代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等,并配合药物治疗,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酸碱平衡紊乱,改善全身状况,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部分患者可恢复工作,生存期亦显著延长。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采用连续床旁肾脏替代治疗,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肾内科血透室现有血透机38台,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机4台,腹膜透析机1台。透析机均为瑞典、德国、及美国进口机器,其性能良好,脱水准确,故障率低。此外在透析中可进行血压、心率、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容量、KT\/V等监测,并备有各种抢救设施(心电监测、除颤器、负压吸引器、人工呼吸器等)及抢救药品。对不同病因、不同病种的尿毒症患者,坚持透析处方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可进行血液透析滤过、单纯超滤、序贯透析、血液灌流等多种血液净化方式,以减少透析并发症。我院现有从7岁至9

手术麻醉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手术麻醉科是北京医院重要的平台科室,其涵盖:围术期麻醉管理、手术护理、疼痛诊疗中心、日间中心四部分,科室承担着全院所有的手术麻醉、术后镇痛、手术室外舒适化检查、无痛分娩与人流、急救插管、日间手术及病房护理、慢性疼痛诊疗等多项工作。围术期麻醉管理北京医院麻醉科共有医护59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16人,住院医师1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2人,护士7人。具有博士学历18人,硕士学历20余人。北京医院麻醉科每间手术间内都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全部可同时做多项有创监测、体温监测)、气体浓度监测仪、静脉靶控输注(TCI)工作站、脑电双频指(BIS)监测仪和微量输液泵,科室还具有血气分析仪、神经刺激仪、便携式超声仪、自体血液回收机和其它相关医疗及急救设备。每年手术室内麻醉总体工作量>20000余例次,手术室外麻醉>30000例,而且每年麻醉科工作量稳步上升。在科主任华震教授的带领下,在完善的科室制度和麻醉质量管理体系下,全科同志共同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全院的麻醉任务。北京医院麻醉科在历任科室带头人的带领下,在老年及高龄患者麻醉、危重患者麻醉、气道管理及高干保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医院麻醉科在全北京市最早使用中心供给笑气(NO2),并常规应用于全身麻醉之中;九十年代初麻醉科便积极联合心胸外科开展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等血液保护措施应用于体外循环患者;近年来,全科同仁大胆开拓,勇于进取,不断地接受新的理论和技术,特别是在应对困难气道这一麻醉难题上具有自己一套完善的方法;在国内较早开展超声技术在围术期麻醉管理中的应用,目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经食道、经胸心脏超声、肺部超声、腹部超声等各种技术均在开展,每年还多次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带动更多的麻醉医生共同进步。北京医院麻醉科教学涵盖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北医8年制研究生等不同层面。自1994年起进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目前接受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双重培训和考核。近三年来,无论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考核还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考试,我科通过率均为100%。我科于2006年成为北京市首批麻醉医师专科培训基地,每年接受多名来自北京市各级医院的基地培训医生和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均出色完成培训任务。每年主办多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气道管理和超声应用培训班、TCI\/TIVA

特需医疗部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始建于1905年,\"北京医院\"这四字行草,是1950年毛泽东主席提笔书写的。医院遵循\"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向全社会开放,医、教、研、防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北京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重要的干部保健基地。北京医院特需医疗部成立于1999年,前身是外宾病房,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一个人才梯队合理,医、教、研、防全方位发展的一级业务科室。2006年成立下辖二级业务科室——北京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原体检中心)。在医院雄厚的医疗技术及人才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健康管理队伍,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的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2010年健康管理中心荣膺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与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首批颁发的\"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称号,2013年获得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与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颁发的\"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旗舰店\"称号。北京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已逐渐成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健康管理专科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科室。为适应国家医改及三级医院未来发展需要,北京医院率先探索三级医院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成为北京市首批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承担全科医师转岗培训。2016年北京医院成立老年与全科医学中心,特需医疗部转型全科医疗部,标志着科室发展进入新阶段。科室设有全科病房及全科门诊,肩负推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及全科医师培养。全科门诊探索实行\"先全科,后专科\"的就医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缩短患者就医时间。全科病房均为独立单间,设施齐备,条件良好。负责与社区门诊及病房建立双向诊疗,并对基层医疗进行支持与教学指导。全科医师作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全面而持续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全科医师作为高级健康管理师,探索为健康体检人群提供专业的持续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一直是学科建设的重点。科室重视科研与教学工作,科室成员曾先后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在慢性病防控、健康管理等领域颇有研究,先后发表多篇SCI和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科室承担北医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每年接收全国各地区各级医院进修医师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及市级学术论坛,将相关工作经验推广至各级医院。科室医师在相关学术委员会如

胸外科 查看详情

总体介绍北京医院心胸外科于1984年正式从大外科中独立出来。经过几代心胸外科专家的辛勤努力,科室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我院重点科室之一。20多年来,心胸外科承担着北京医院高干保健、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北京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心胸外科组建以来,历任科主任为金旦年教授、胡启邦教授、吴良洪教授、甄文俊教授。现任科主任为佟宏峰教授,副主任为孙耀光。诊疗范围胸外科的主要服务范围包括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良性肿瘤、食管良性肿瘤、贲门痉挛、自发性气胸、胸部外伤、重症肌无力、胸壁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人员组成:胸外科现有各级医生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医学博士1名,硕士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均有在国外先进的医疗中心研修1-2年以上的经历,技术力量雄厚,人员素质优良。现有护理人员21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护师7人。设施设备:胸外科拥有功能先进的电子胸腔镜、电子纵膈镜、电子气管镜、血气分析仪、多功能监测器和呼吸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业务特色:胸外科在各类胸部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老年患者的诊疗、护理有很高的水平。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及其他等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也达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开展的电视胸腔镜胸部手术,胸部小切口胸内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外科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例数近1000例,居国内各家医院首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大部分患者经过与神经内科的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已成为了全国重症肌无力诊疗的主要中心单位。胸外科承担我院高干医疗和保健工作,近些年来,为高龄和超高龄老年人肺切除手术,最高为92岁高龄患者行肺叶切除术。由于精心的准备、严密的组织、科学的处理,所有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教学科研多年来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工作,已培养出多名硕士,在读硕士研究生。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人事部、卫生部和北京医院的科研课题,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获得多项院级新技术奖。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科主任佟宏峰副主任孙耀光联系电话:85132266—3201,,,,,{:"

血液内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三级甲等医院,是一所以高干医疗保健为中心、老年医学研究为重点、向社会全面开放的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北京医院血液内科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一个人才梯队完整,仪器设备先进,具有较高医疗、科研、教学水平的优秀科室。北京医院血液内科设有血液科门诊、血液科普通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科实验室(包括血细胞形态室、流式细胞学室、细胞遗传学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四个部门,具有全面及先进的诊断及治疗技术。目前共有普通床位24张,骨髓移植病房床位10张。全科现有医护人员及实验技术人员40余人;其中医生13人,包括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6人。我科诊治疾病包括各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各种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等,对血液系统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我院的病源特点之一是老龄患者多,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老年贫血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此研究在国际国内均处领先水平;我们在高龄白血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治疗体系。我科是北京市医保定点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1990年以来相继开展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成功率在国内同级医院处于领先水平。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等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了对血液病的治疗水平。尤其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方面我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除高质量地完成血液系统常见病和疑难病的常规诊疗工作外,我科还常规开展骨髓细胞学、骨髓病理、染色体、流式细胞学检查,进行骨髓及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培养、低温冻存,以及治疗性血细胞去除术和血浆置换术等治疗项目。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血液病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老年贫血及老年白血病的相关研究,先后获得10余项科研及临床研究课题,部分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初步良好疗效;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并参与了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工作。我科还承担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山东医科大学本科生的实习,以及住院医师基地轮转工作。北京医院血液内科近年来不断发展,并始终保持在本学科的前沿。\"健康所系,性命相

药学部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药学部为院长直接领导下的医院药学技术部门。随着北京医院药学事业的提升与发展,药学部不仅是药品保障的职能科室,也是集政策性、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管理性和经济性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和技术部门,担负着医院合理用药的重任。药学部下设调剂室、药品供应室、药品质量检验室、临床药理室4个二级技术科室,分别开展药品供应、调剂、静脉药物集中配制、制剂生产、药品检验、临床药学、I期新药研究、药事管理等业务技术工作。药学服务是药学部工作的根本,调剂室全面实施了药品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改变工作模式、优化药学服务流程、降低药品使用风险、加强药房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全面实施\"以患者为中心\"和\"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宗旨。新开展的静脉药物集中配制工作,通过严格的处方审核、洁净的配制环境及严格的操作流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品供应室紧紧围绕\"以高干保健为中心\",保证药品质量、满足临床用药开展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这一工作宗旨,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临床提供满意的服务。药品质量检验室承担着高干保健及全院用药的检验工作,已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双认证,药品检验能力位于国内医院前列,是北京医院药学部的独特优势。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为医院树立了药品质量过硬的信誉。制剂室结合老年病的治疗特色,开发医院特色制剂,其中维生素E乳、复方甘油止痒乳、祛痰合剂等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名牌\"药品。药学部I期新药研究工作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硬件设施、人才梯队、研究水平均得到长足地发展。目前为国家科技部资助的全国26个GCP平台之一,与多家国际知名药品研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承接药物I期临床试验项目。我科临床药学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1978年药师开始到临床开展工作,1985年开展TDM药物监测,1991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临床药学(16家)基地。建立了北京医院特有的工作模式,并全面实施和推广。目前10名临床药师分别在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以及血液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全程跟踪患者用药、审核医嘱并建立药历;根据病情分析用药合理性,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有独立的门诊药物咨询室,出版药学通讯,宣传合理用药,带动医院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开展的药物风险评价和药物警戒工作在国内有一定

针灸按摩科 查看详情

总体介绍针灸按摩科成立于1994年,由原分别属于中医科和理疗科的针灸室和按摩室合并成为一个新的科室。现任科主任郑志坚,副主任林磊。诊疗范围针灸按摩科主要应用传统中医学中针刺、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调整人体脏腑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状态,治疗慢性筋骨病、各类疼痛及脏腑功能紊乱所致的各种疾病。人员组成针灸按摩科现有工作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2人(在读1人),硕士15人。业务特色针灸按摩科主要以慢性筋骨病为重点,开展老年性相关疾病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业务特色以郑志坚主任为主的团队开展\"传统手法功法结合防治一体\"及外敷内服中药治疗各类慢性筋骨病门诊、林磊与田丽芳主任团队开展的\"杨甲三取穴法\"\"激痛点针刺法\"治疗各类杂病门诊等为主。科室聘请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图娅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王拥军教授担任科室客座教授,积极开展针灸经典的理论研究及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临床研究。同时也开展以传统针灸按摩为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的特色临床技术如\"美式肌筋膜松解手法\"、\"美氏整骨\"等,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疼痛进行治疗和研究。同时,科室还开展穴位注射、埋线、电针、激光针、电热针等治疗各种头痛、神经痛、失眠、抑郁、面瘫以及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疼痛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开展对中风及其后遗症、帕金森病、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痤疮、黄褐斑、单纯性肥胖、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呃逆、呕吐、尿潴留、尿失禁、咳嗽、哮喘、慢性疲劳、亚健康等常见病症及其他疑难杂症的研究和治疗。教学科研针灸按摩科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8年制与相关学生的中医部分教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学生临床实习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外学员的临床教学。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筋骨病的系列科研工作。科副主任:李忠龙(主持工作)林磊联系电话:(010)85133209

整形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整形激光美容外科1990年成立,是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科室。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各级专科医师、精良的高科技仪器设备及洁净幽雅的诊疗环境,是广大就医者的理想选择。科室的服务分整形、美容、激光三大部分。含概了部分外科、皮肤科、心理等诊疗内容,与骨科、眼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妇科、口腔科等有诸多交叉治疗范围。整形外科:主要治疗各种先天或后天性的组织器官畸形与缺损的修复(唇腭裂、尿道下裂、耳鼻畸形等)、全身体表良、恶性肿瘤的切除修复(血管瘤、黑痣、脂肪瘤、纤维瘤、皮脂腺囊肿、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黑色素瘤等)、各种烧伤、外伤引起的瘢痕畸形等。激光强光治疗:拥有美国、意大利、以色列进口的多台激光机、强脉冲光机,治疗各种皮肤病变:鲜红班痣、血管瘤、全身毛细血管扩张、雀斑、老年斑、太田痣、色素痣、不良文身、脱毛等,同时提供系统性的光子美容嫩肤治疗。美容外科:科室全体人员均接受过严格的专业美容外科学培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重睑成形术、眼袋去除术、隆鼻、隆颏、除皱术、隆胸、巨乳缩小、付乳切除、男性乳腺发育矫治、腋臭根治、吸脂、体型雕塑、瘦脸术、酒窝成形、文眉、文眼线、文唇及皮肤护理等美容项目。得到了众多患者及专家的认可与赞誉。科室成立十余年,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专业医师五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组成良好的治疗梯队,有本专业博士一名、硕士一名、在读硕士一名,具有国内外研修经历,多次接待、治疗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患者,良好的医术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北京医院整形激光美容外科的全体工作人员将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为您带来健康与美丽。科副主任赵红艺(主持工作)联系电话:86-010-65238573;86-010-65132266转(ext.)3117,

肿瘤微创治疗中心 查看详情

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以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微创诊断和治疗为技术特色,积极倡导和践行\"建设性的肿瘤微创治疗模式\",年平均手术两千台以上,高龄、超高龄患者微创手术占很大比例。在早期肺癌同步活检和微波消融、中晚期肺癌综合微创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合并多种严重疾病的高龄老年肿瘤患者的综合微创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同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全身大剂量静脉化疗和高强度放疗等治疗方式,肿瘤微创治疗,是在影像引导下,针对肿瘤病灶本身和肿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胸腹水、消化道梗阻、肾积水、严重疼痛等)的精准治疗,在最大程度杀灭肿瘤组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最大程度地维护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目标精准、疗效确切、创伤较小、适应证广、安全经济、可重复性强等优势,特别适用于高龄、体弱、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专业力量雄厚、技术全面、设备先进,每天上下午均开放微创门诊,病房开放床位20张(每间病房均有独立卫生间),微创治疗手术室设备先进,具备复合导管室、大孔径螺旋CT、彩色复合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射频\/微波\/冷冻\/激光消融设备。开展全身各部位良恶性肿瘤的穿刺活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射频\/微波\/激光\/冷冻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引流和支架成形术、肿瘤并发症姑息治疗等工作,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行列。技术专长: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肿瘤射频\/微波\/激光\/冷冻消融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气管支气管、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等)、胆道、泌尿道的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成形术经皮穿刺胸腹盆腔以及心包积液置管引流肠内营养置管和经皮胃造瘘肠梗阻综合治疗静脉输液港植入肿瘤相关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血尿、妇科出血等)经动脉栓塞止血肿瘤相关疼痛的止痛治疗主治疾病:CT\/超声引导下全身各部位经皮穿刺活检术(头颈部、肺、肝、软组织、骨、淋巴结等)全身各部位原发及转移性肿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经动脉灌注化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晚期乳腺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放射性粒子植入肺癌\/肺转移癌综合诊治:消融治疗、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肝癌\/肝转移癌综合诊治:消融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消化道(食管、胃、结直肠)肿瘤综合诊治:经动脉灌注化疗、消化道梗阻支架置入胰腺肿瘤综合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