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首页 / 科室列表

儿科 查看详情

儿科现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重点专业基地,教育部儿科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儿科专科护士国家级临床教学基地,安徽省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中心,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安徽省教育厅精品课程,安徽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安徽省儿科专业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重点教研室,安徽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科室开放床位270张,年门诊量28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2万人次,分设6个病区,包括:儿科一病区(肾脏、风湿免疫、消化、心血管学组)、儿科二病区(呼吸、血液、遗传内分泌学组)、本部新生儿病区、高新新生儿病区、安徽省儿童神经康复中心、儿科重症监护病区。常规开展无痛胃镜、胃肠电生理、肾脏穿刺病理活检、血液净化、肺功能、纤维支气管镜、超声骨密度、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换血、神经电生理检查、遗传代谢病筛查、儿童高级生命支持等临床诊疗项目。学科现有江淮名医5人,享受省政府特贴专家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安徽省卫健委青年领军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始终保持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儿科学)、复旦医院排行榜(儿科学)、儿内科专家国际学术影响力排名全国百强,安徽第一的领先位置。儿科一病区肾脏风湿免疫专业现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人,博士学位人才3人,硕士生导师4人,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全国委员单位。先后派出5人赴美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儿童医院专科进修学习。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级科研课题十余项,每年发表高质量专业论文近20篇,其中SCI论文合计40余篇。两项科研成果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临床方面,科室突出在肾病综合征和儿童过敏性紫癜两大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进行研究。于8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小儿肾活检术,现发展为自动肾穿刺枪技术。血液净化中心在90年代初即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开展了血液透析治疗。对肾小球硬化的防治,先后开展了降脂药物及血管紧张素阻滞剂作用的研究,并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我科联合省内多家医院,开展儿童过敏性紫癜分级治疗方案的前瞻性多中心应用研究,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规范化治疗探索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过敏性紫癜分级

皮肤性病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创建于1954年,2000年成立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科所实行统一管理。近20年来,学科的临床诊疗、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术交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2000年学科获批为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为教育部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2011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共建)和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连续9次入选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前10位,连续7次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专科排行全国前10位。学科拥有临床、护理和科学研究人员8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6人,拥有博士学位30人。开放床位近60张,年出院患者1800余人次;门诊单元设有知名专家门诊、专家门诊、互联网门诊、银屑病\/毛发疾病专病门诊、普通门诊,年门诊患者40万人次;每年诊治各种疑难病例上万例,成功救治各种类型重症药疹、重症银屑病、结缔组织疾病、皮肤血管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和神经梅毒等危重患者400余例\/年。拥有皮肤治疗、皮肤检验和皮肤美容单元,常规开展激光微创、皮肤外科、光疗、光动力治疗、中药药浴、皮肤组织病理、皮肤免疫荧光、皮肤病自身抗体、皮肤真菌、皮肤镜、皮肤超声及皮肤共聚焦显微镜、性传播疾病检测等大批诊疗项目。具备Leica组织切片机和冻冰切片机、360辉煌光子工作站、热拉提聚焦射频紧肤系统、Vbeam激光、MedliteC6激光、点阵激光、Waldmann和希格玛紫外线治疗仪等国内先进诊疗仪器,近10年开展国内先进诊疗新技术项目20余项。学科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80余项,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近400篇,成果入选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荣获国家专利发明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8项。担任国家临床医学本科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第5-9版主编单位,主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现代皮肤病学基础》和《现代皮肤病学》等各类教材与专著40余部。《皮肤性病学》第6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学科先后

眼科 查看详情

安医大附院眼科,1926年由我国一代眼科巨匠,著名的眼科学专家,原安徽医学院院长张锡祺教授创建,享誉全国,经历了74年的光辉历程,她誉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培养的人才遍及全国及东南亚,是我省最早获得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97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卫生系统重点科室,迄今为止已经两次通过卫生厅检查验收,一直保持着在安徽省眼科的龙头地位。眼科设有眼科教研室、眼科激光治疗中心,有病床46张,长江路、科技大楼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干部门诊年平均门诊量在6~10万人次,年手术台次在4000台左右。专业分组齐全,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眼部肿瘤及整形、眼外伤、斜视弱视、眼激光等学组。拥有眼科各类医疗设备:进口高级手术显微镜、氩激光及YAG激光治疗机、眼底荧光造影及眼底照相机、角膜地形图、眼科专用A、B超、电生理仪、全自动视野计、超生乳化仪、玻璃体切割器等。全科现有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7人,硕士7人。专家人人有专业特长,现能熟练地开展三级甲等医院重点专科的诊疗技术,接受处理全省各地及外省市转来的复杂、疑难、危重病例。我们长期接受省内、国内进修医师、访问学者。科室为做好教学工作,设置了可以同步播放手术视频的多媒体教室,并且每周开展技术讲座1次,不但为进修生、研究生提供了实践、观摩临床技能的条件,而且还同时加强理论学习方面的教学。

口腔科 查看详情

科室现由口腔科(绩溪路门诊、长江路门诊、高新区门诊)及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组成。实际开放床位数(张):50。牙科综合治疗台(台):46。我科是全省口腔医学创建最早的临床科室,是安徽省首批口腔临床医学硕士授予点,也是包含所有口腔类别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口腔全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内科、口腔放射、口腔病理)。自2016年被指定为\"国家口腔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安徽省唯一考试基地。2014年成功申请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为安徽省首家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最终取得了全部的国家级口腔类别的7个基地。(口腔全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内科、口腔放射、口腔病理)。经省卫生厅同意成立省口腔卫生中心,挂靠在安医大一附院,口腔科承担口腔卫生中心的具体工作,负责提供口腔技术支撑,组织开展全省口腔卫生技术培训,为全省各地实施口腔综合干预各项工作提供技术保障等。口腔医学中心下设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四个亚专科,在做好龋病、牙髓及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口腔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努力开展牙体及牙列缺失后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骨折、错颌畸形的治疗,不断学习新技术,扩展新项目,关注专科新进展。年门诊人次达到10万余人次,年收住院人次2000人次。目前口腔医护人员共58名,现有高级职称22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14人,主治医师17人。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3人,在拓宽科室诊疗项目、提高业务水平、优化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本学科1人为中华口腔医学会预防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1人为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为安徽省口腔学会副会长;1人为安徽省口腔学会主任委员;4人为安徽省口腔学会常务委员。自2017年,本学科引进大型器械:AccuNavi-A导航系统,牙科综合治疗椅,口腔种植机,影像板扫描仪,根管显微镜等。并加大在高新园区口腔科基础建设的投入,科学的规划门诊诊疗布局。在满足院感质控要求的同时,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及满意度,使得高新门诊成为口腔科诊疗工作业绩中新的\"增长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在读硕士生约30人。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项目多项,发表论文数百篇,获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及教学竞赛质量奖。口腔科大部分医师承担安徽医科大

神经内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56年,是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安徽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神经内科质控中心、安徽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科室拥有床位170余张,设有4个普通病区、1个神经重症监护室、1个高压氧康复中心。目前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1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人,副主任护师5人。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6人。学科主要有以下五大技术优势,形成五大特色亚专科:1)神经心理学认知测量技术国内绝对领先:申请团队于2000年建立神经心理与认知障碍亚专科方向开设了全省第一个记忆障碍门诊,经过20年的发展,神经心理与认知障碍亚专科在国内具有绝对优势,汪凯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学组组长;2)基于个体化的精准靶向神经调控技术在国内绝对领先:学科近年来围绕神经调控技术在脑功能及脑疾病中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优化了刺激序列与靶点,实现了导航引导下的TMS个体化精准刺激,在帕金森病、AD、抑郁症、抽动症等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究结果发表在在PNAS,SchizophreniaBulletin,Radiology,NeuroImage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3)神经遗传学研究国内领先:基于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请团队近10年来,整合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神经遗传学研究,在国内形成了较高的影响力,在国际顶级杂志NatureGenetics、Stroke等发表相关论文。4)脑血管病与神经重症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拥有较为完善的卒中诊断体系、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治疗策略;建立了成熟的神经介入团队,拥有省内领先的神经介入技术;基于直升机救援、卒中急诊救治绿色通道、神经重症监护室建立了快速、有效、全程的急诊救治体系。5)建立神经科罕见病诊疗体系:本学科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安徽省神经内科疑难罕见病诊治联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神经免疫实验室、神经病理实验室、脑脊液细胞学实验室,并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罕见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诊治手段,为解决安徽省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问题提供有效途径。本科室长期以来坚持医研并重,近5年来

消化内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组成与规模: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始于1964成立的内科消化病专业组,1989年内科消化专业组正式更名为消化内科。现是安徽省消化病学界的领衔学科,安徽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具有72张病床的二个消化专科病区,并匹配600M2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以及500M2的安徽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年门诊量12万余人,年住院病人4000余人。学科设施齐全,医疗设备先进,能够开展国家重点专科所要求的全部诊疗项目,具有较强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辐射能力。目前,已经被医院确定在新建的高新院区建设消化病中心,设定四个病区,160张病床;并且已经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消化内镜中心(5000M2),具备了区域性强科发展的规模与条件。二、人才和水平:本学科是历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升级为安徽省优先发展临床医学专科。同时也是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科室医生共计33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2人.其中,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安徽省卫计委青年领军人才3人。拥有博导3人,硕导11人。具有博士学位医生14人,在读博士6人,博士学位比率高达77%,是安徽省人才最为集中的消化专科。护理队伍39人,包括临床护理和内镜专科护士,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6人,硕士2人,本科34人,是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护理团队。学科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学术造诣高、临床技术水平强、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的专家技术骨干。其中,担任安徽省医师协会副会长1人,安徽省消化病学分会主委1人,安徽省消化内镜分会候任主委1人、副主委1人,安徽省医学会常委1人,安徽省\"江淮名医\"2人。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全国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1人,中国医师学会消化分会常委1人、内镜分会常委1人,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内镜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胰腺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近3年获得国家级、省级课题9项,开展新技术12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4篇、中华核心期刊论文22篇、中文核心期刊48篇,统计源期刊论文32篇。国际学术交流2次,国家级学术会议大会论文5次。主编或副主编著作2部。科室先后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

内分泌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是安徽省内分泌学创始单位及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临床药品实验评价中心,为安徽省卫健委内分泌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已牵头成立安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系、安徽省糖尿病防治专科联盟、安徽省糖尿病足病防治中心,荣获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安徽省分中心(全省唯一)。为安徽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安徽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及骨质疏松分会主委单位。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组长。科室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副高级以上人员20人,博士学位占70%,7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人荣获第二届江淮名医,荣获2019年安徽医科大学优秀导学团队。开放床位数74张,年收治住院病人4000余人次,年门诊量突破16万人次。临床诊疗范围不断拓展,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性腺疾病、肥胖症、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围绝经期障碍和其他罕见疑难病症等。其中,应用GnRH泵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症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双侧岩下窦、肾上腺静脉采血,诊断皮质醇增多症水平属于全国先进水平。大力推进亚专科建设,在省内率先组建多学科糖尿病足防治团队,开展糖尿病足病干细胞治疗、自体血小板凝胶治疗及VSD持续引流治疗技术,专科设备齐全,相关适宜技术及培训广受基层医院欢迎,成功救治众多危重疑难糖尿病足病患者,大大降低死亡率及截肢率。成功承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年会,每年举办安徽省糖尿病足病防治高峰论坛,糖尿病足病诊治水平属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科室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中科院合肥物质材料研究所、安医大基础医学院、安医大一附院肾内科长期合作,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足病创面损伤修复、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方面开展了较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主持国基金中德合作项目1项、国基金项目5项、省级课题十多项,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牵头制定《安徽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撰写安徽省糖尿病一体化防治方案,参与国内多个专科指南及专家共识制定。每年承办1-2次国家级学术会议,主办国家级、省级继教班,分片对安徽省各地市基层进行糖尿病防治指南推广及内分泌常见病规范诊治培训,大大推动安徽省内分泌事业发展。专科排名一直居安徽省首位,具有较强的医疗服务、教学研究及和技术辐射能力。

心血管内科 查看详情

科室组成:三个病区,心导管室,超声心动图室临床概况:病区专科病床93张。2014年,门诊病人达118399人次,住院病人5417人,平均住院日7.44天。科室配备最现代化的医疗、抢救和诊断设备,包括最先进的超声心动图仪(HP-IE33)、数字单平板悬吊式C型臂心血管专用X光机(PHILIPSFD10,120KV\/800mA以上)、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心血管监护系统、除颤仪、呼吸机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具备氧气通道、麻醉机、有创测压监护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68导生理记录仪。医疗队伍强大,目前共有教授\/主任医师12人,医学博士5人。年手术量达3600台,操作技术娴熟,省内领先。服务质量:2013年以来,科室制定了一系列医疗管理制度和医疗安全工作程序,使科室医疗工作稳步发展,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逐年增多。尤其是心导管手术量大幅度增加,介入治疗形成了正规的术前讨论,科主任、医务处审核,家属谈话签字制度,而介入收费在国内同等医院最低。同时,科室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科室总收入中药品费用比例逐年下降,远远低于医院平均水平。在医疗工作量逐年加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病患满意度。专科特色:本专科主要的危重病种多涉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心急梗塞。对急性心肌梗塞常规开展急诊介入救治,疗效显著。对心律失常常规开展腔内电生理检查,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根治术和各类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对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已开展三腔起搏器治疗。自2013起举办了多次医学继教班,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2014年《冠心病介入诊疗进展》国家级继教班,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课,听课人数500余人,反响热烈。目前我科是卫生部冠心病、起搏电生理及先心病介入培训基地。我科是全省可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项目最多的单位,并在全省众多地、市、县医院指导介入工作和推广新技术项目。常规开展的介入项目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包括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介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肥厚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心脏自动除颤器植入术、三腔起搏器植入术、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等,是省内重要的心血管诊疗中心。学科地位:心血管内科为专科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风湿免疫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始建于1990年,为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风湿病学硕士、博士(科学型与专业型)学位授予点,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抗炎免疫临床试验基地,教育部抗炎免疫药物重点实验室主要参与者。全科有高级职称10人(正高4人,副高6人),博导2人,博士6人,江淮名医1人,担任BMCMusculoskeletalDisorders副主编和ReviewsonRecentClinicalTrials副主编1人。专科组织完善,设专科门诊、独立病区、专科实验室、关节炎研究所和抗风湿药研究基地。学科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整体规模和实力领先的学科。医疗临床1、科室规模和诊治的疾病:本专科设有2个专科门诊及知名教授门诊(5间独立诊室)、独立病区(开放病床50张)、专科实验室4间、临床药物评价室3间。2014年门诊病人达7万余人,住院病人达2000人,诊治来自安徽省及周边地区的风湿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脊柱关节病、痛风、骨关节炎、系统性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继发性骨质疏松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围绕着各种关节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组和继发骨质疏松3个亚专科的建设,使学科整体临床诊治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吸引了大量的风湿病患者。2、紧跟国内外诊治进展,重视医疗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各种风湿病诊治指南不断更新,科室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使患者诊断及治疗直接与国内外最新指南接轨,规范化的诊治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及特色项目20余项(如核磁共振在关节结构和软骨缺损应用、关节及血管超声开展与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病,免疫吸附法治疗重症SLE、、腮腺核素扫描诊断SS等)。自建科以来坚持每周疑难危重病讨论,不断提高了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水平,在常见风湿病和危重疑难病人诊治方面受到多方好评,近5年来连续被评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进科室、获医护质量奖及实习医生带教奖。3、自身抗体检测专科实验室:开展各种自身抗体检测项目近40项,如抗核抗体(ANA)系列、抗核小体、抗组蛋白抗体、ds-DAN抗体定量、抗C1q抗体检测;抗磷脂抗体和β2糖蛋白、自身免疫性肝病系列抗体(ANA+SMA+AMA+M2+肝肾微粒体抗体)、抗CCP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创建于1955年,是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泌尿外科主委单位,泌尿外科博士、硕士授权点,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泌尿专科之一。科室目前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7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2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1人入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科室形成了职称结构合理、人才梯队完备、创新性较强的优秀团队。目前共有床位100张,每年完成手术台次3000余例,并拥有Donier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科医人和科瑞达钬激光碎石机、瑞士EMS第四代超声碎石系统、Stoze电切镜5套、Stoze腹腔镜3套、Stoze尿道内切开镜、经皮肾镜、输尿管硬镜、软镜、尿流率检测仪、男性性功能检查仪等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泌尿外科专科设备。泌尿外科起初由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李同度教授创建,后时任上海仁济医院院长、国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陈邦典教授来院任教,并担任医院副院长兼任泌尿外科教研室主任。1957年开展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居全省领先。1958年开展全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同年开展阴茎癌根治术+腹股沟深浅淋巴结+盆底淋巴结清扫术、全膀胱切除+直肠膀胱+结肠腹部壁造瘘术。1964年王克孝教授在全省开展首例全膀胱切除+直肠膀胱术。1965年科室举办第一次全省性\"肠道在泌尿外科应用的专题论坛会\",会议由陈邦典教授主持,王克孝教授向参会者作专题学术报告,推动了全省各地\"肠道在泌尿外科应用\"的热潮。1974年5月首次对伴有肾癌(Wilm’sTumor)伴腔静脉癌栓的患者行腔静脉部分置换术。同年底开展肾癌扩大根治术,睾丸肿瘤+腹膜后淋巴结广泛清扫术,尿道上裂,膀胱外翻行耻骨劈开膀胱复位,上裂修补+括约肌重建等高难度复杂性手术。与此同时,我科积极探索人工肾的研制及其临床实验研究,在王克孝教授等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借鉴法国Kolf、挪威Kill等人工肾的设计原理,经过一年半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家75-I型Kill型人工肾,并顺利通过动物实验,经卫生部科技处,省科委和我院党委组织鉴定合格后,成功应用于临床急性肾衰的抢救。后经过一年的不断改进,大大提高了人工肾自动化及安

麻醉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安徽省重点临床专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生\"登峰计划\"高峰学科、安徽省麻醉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麻醉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及儿科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安徽医科大学麻醉学硕士(科学学位及专业学位)、博士(科学学位及专业学位)学位授予点。麻醉科现有工作人员159人(其中麻醉医生105人,麻醉护士51人,专职科研岗位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人才梯队合理。科室每年选派多名骨干人员到欧美以及国内著名大学、医院或实验室学习交流,并接受国内各省市的麻醉医生、麻醉护士来我科进修学习。拥有安徽省教育厅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60余篇,获批专利10余项,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培养硕士、博士共计70余人。科室业务范围涵盖所有13个麻醉亚专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胸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普外科麻醉、泌尿外科麻醉、小儿外科麻醉、产科麻醉、骨科麻醉、眼科和ENT麻醉、大器官移植麻醉、口腔颌面外科麻醉、麻醉门诊和手术室外麻醉、麻醉恢复室),提供从麻醉前门诊评估、术中管理及术后镇痛随访等围术期全流程管理。科室拥有两个院区82间标准手术室(含2间杂交手术室)和54张床位的麻醉恢复室,各种监测设备齐全,常规开展分娩镇痛、麻醉深度监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及血管穿刺等技术。全年常规开展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1500余例,肝、肾等大器官移植手术麻醉数百例。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来,共计完成2000余多例机器人手术麻醉。麻醉门诊量4万余人次,年无痛诊疗麻醉工作4万余例。"}

肿瘤内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是安徽省最早成立的肿瘤专科之一,目前是安徽省\"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优先发展),安徽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安徽省肿瘤学唯一的科学学位与临床学位双博士点,安徽省最早的肿瘤学科学学位与临床学位双硕士点;CFDA批准的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学科实验室是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单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组成单位;安徽省肿瘤内科学会和安徽省医师协会主委单位,安徽省抗癌协会护理学、临床细胞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安徽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实践基地和安徽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学科有5个病区,在高新院区设置胸部肿瘤、腹部肿瘤、肿瘤微创诊治和肿瘤生物治疗4个亚专科病区,计200张床位,院本部1个病区,床位28张;附属肿瘤细胞诊断室、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及肿瘤内科专科实验室。科室目前医生近5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者占90%以上,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10人。现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委会全国委员2人;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务委员1名,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1人,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会主委1人,安徽省医师学会主委1人,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委2人;卫生部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副主编、编委2人,皖江学者1人;江淮名医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安徽省卫计委青年领军人才2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杰出青年3人;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学术造诣高、临床技术水平强、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的专家、教授团队。学科医、教、研齐头并进,形成自己的特色。1.肿瘤MDT多学科诊治:由我科组织和参与的肝胆胰肿瘤、胃肠肿瘤、淋巴瘤、乳腺癌和肺癌MDT多学科协作诊治团队,定期对病区内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有效的MDT诊疗,大大提高我院肿瘤综合治疗水平,也使患者得到优质和个体化服务。2.肿瘤细胞诊断技术:肿瘤细胞诊断是科室最具特色的工作之一,近年来在肿瘤细胞学常规诊断省内领先的基础上,陆续开展细胞质胸苷激酶测定;LBP新一代全自动沉降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用于痰、尿、浆膜腔积液和针吸等细胞学检查;痰、浆膜腔积液、尿液、内窥镜和针吸细胞等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查等新技术,特别是近两年开展

脊柱外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是安徽省卫计委和安徽省教育厅临床双重点学科,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作为骨科的亚专科分科---脊柱外科,目前共有床位66张,年门诊量超过20000人次,年完成脊柱手术逾1200台。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安徽省骨科学会前主任委员江曙主任医师、教授的带领下,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率先开始对颈椎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随后在包括张建湘、杨庆国、申才良主任等团队人员共同努力下,有脊柱疾病治疗组逐步形成了现今的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申才良教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脊柱外科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委员胸腰椎工作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腰椎研究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脊柱外科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显微神经、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耗材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脊柱修复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脊柱畸形教育工作组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康复学组副主任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脊柱外科学会委员,国际华人脊柱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脊柱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脊柱学组组长,安徽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主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Spine》杂志中文版编委,《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常务编委,《颈腰痛杂志》编委。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近3年累积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8篇。专科收治的病种主要包括:复杂性颈椎病、寰枢椎病变、上颈椎畸形和失稳、胸椎管狭窄症、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脊柱侧弯、脊柱骨折脱位伴神经损伤、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脊柱手术失败综合症、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等。随着CT和MRI技术的应用,手术的方式也是在不断的增多,其中达国内先进水平的诊疗技术有:复杂颈椎病的前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齿突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复杂脊柱骨折复位重建术;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灶切除固定融合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显微镜下腰椎手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的诊疗技术有:脊

药剂科 查看详情

我院药剂科是集临床服务、科研、教学和管理为一体的服务于全院的医技科室,现设有药剂科办公室,长江路门诊中、西药房,绩溪路门诊中、西药房,住院部中、西药房,干部药房,特需药房,特色药房,中、西药库,静脉配置中心,普通制剂室,质量控制室,临床药学室,药学信息室,药学实验室,血药浓度监测室等17个部门。科室药学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其中主任药师5人,副主任药师20人,主管药师25人,药师76人,药剂士11人。现有博士4人,硕士24人,学士5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科室目前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药品的采购、保管、调配、静脉输液配置及普通制剂生产等工作,年门诊处方量160余万张,年住院医嘱量800余万条,年药品总销售金额达11.5亿元;静脉配置服务病区14个,中心在开展普通药品配液的同时,开展抗肿瘤药物、TPN的配置,年完成配液量50余万组;普通制剂室目前开展尿素乳膏、维生素E乳膏、炉甘石依沙吖啶洗剂及制痂酊等14个院内特色制剂的生产。作为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单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成员单位,在满足临床用药保障工作的同时,科室大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药学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合理用药咨询,在进行处方与医嘱点评分析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的同时,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基因检测等工作。现年均上报ADR病例数500余例;TDM室开展丙戊酸、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环孢素A、百草枯、6-TGN、甲氨蝶呤、地高辛、万古霉素、儿茶酚胺等11个品种的血药浓度检测项目,并开展TPMT、MTHFR基因检测项目,利用血药浓度监测以及基因检测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不断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拓展药学临床服务范围。科室现为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学室现配备专职临床药师9人,覆盖全院20个临床病区,开展临床药学查房、参加病例讨论及全院会诊,及时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准确、完整的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和开展合理用药教育,宣传用药知识,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基地拥有临床药师带教老师2名,专业涵盖消化内科及抗肿瘤药物,每年带教临床药师学员6名。为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学工作,科室每年有计划的安排2到3名青年药师到国内进行培训。科室同时承担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本科生、大、中专生的实习教学与毕业论文的指导。科室现有硕士生导师3名,每年招收及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

感染病科 查看详情

感染病科是安徽省感染病学界的领头学科,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省教育厅重点学科,省内最早的传染病专业硕士授予点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省感染病质控中心组长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点。科室现设有临床(病房、门诊)、免疫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等部门,开设的床位数、年门诊量、年出院人数和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均居省内各医院同专业之首。学科拥有一批高素质人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9人,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9人。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其中国家级学术委员会委员5人,省级学术委员会主委2人,副主委5人,国家级期刊副主编1人,编委5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厅级科研基金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学科带头人李家斌主任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科室设立有六个亚专科组:细菌性感染、病毒性肝炎、发热待查、人工肝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艾滋病。每组都有相应学科带头人开展了特色技术,包括:HBV-P基因区变异性检测、HBV和HCV基因型检测、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检测、肝穿刺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技术、人工肝支持治疗技术、罗氏高精度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HBV,HCV,HIV)、国际标化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技术、腹水浓缩回输技术、肝脏干细胞移植技术、射频消融技术、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介入栓塞术等。"}]

干部呼吸内科 查看详情

老年呼吸内科包括干部呼吸内科、呼吸病特色诊疗中心一病区、二病区共3个病区,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年出院3千余人次,目前科室共有医生16名,其中正高职称5人(50岁以下2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均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7人,3人博士在读。是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安徽省呼吸病学主任委员所在地,拥有独立的支气管镜室、内科胸腔镜室、多导睡眠监测室和省级实验室,拥有多台呼吸机(无创及有创)和监护仪。科室常规开展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技术、TBNA、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异物取出术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检查、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床边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技术、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危重病人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近年来逐步扩展CT引导下肺癌射频消融术、各种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项目(如高频电凝术及电圈套术、氩等离子凝固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单向活瓣置入肺减容术等),胸腔镜检查及治疗技术,为各种肺部良、恶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科室对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侵袭性肺真菌病、肺栓塞、睡眠呼吸障碍、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多次在医院疑难危重病例抢救评比中获奖。科室先后主持中荷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内各厅委科研课题数十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多项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多次举办安徽省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进展继续班暨安徽省呼吸病年会,是老年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达60篇,每年招收7-12名硕士研究生,2-4名博士研究生,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目前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达20余人。多次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疾病概论》呼吸内科和老年医学章节,并参编《柳叶刀呼吸学杂志中文版》、《国际呼吸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临床肺科杂志》等多种杂志。

国际医疗全科医学科 查看详情

国际医疗部\/全科医学科成立于2018年7月,位于安医大一附院本部干部保健中心楼8层及高新院区住院楼东楼24层,依托安医大一附院90多年的医疗保健经验和一流的人才技术优势,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名医会诊、住院治疗、保健养生和医疗绿色通道等服务于一体的高级健康管理服务。国际医疗部\/全科医学科作为安医大一附院打造高端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秉承\"德高术精济世康民\"的宗旨,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一流的专家团队、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学的流程管理、温馨的就诊环境,保证了人流和信息流的和谐统一,致力于为在华工作或旅游外国友人、港澳台同胞、商业机构高管及国内高端人群提供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国际医疗部(全科医学科)是国家级全科住院医师重点培训基地,安徽省重点专科。科室现有8名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8名医师,目前在安医大一附院本部院区和高新院区共设2个病区,设有床位37张。病区环境温馨、舒适,设有套间、单间和双间,配备有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呼叫系统等医疗设备,同时还配备有线电视、冰箱、微波炉、沙发等生活基础设施,并配有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与医生,二十四小时为您提供医疗服务。医疗特色:一、知名专家搭建高端医疗平台学术权威及知名临床专家搭建高端医疗平台,为您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包括:①心血管疾病诊疗及康复,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睡眠呼吸监测:采集准确的数据,进行睡眠状况分析,找出影响睡眠的因素,并给与治疗。③健康管理: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④慢病管理:对慢病个体进行教育支持和管理。⑤开展家庭签约服务:面向家庭和社区,提供连续、综合、长期的服务。二、医疗服务模式多元化提供优先预约就医、定制就诊、特约专家、导医陪同、代取检查结果、异地代邮、电话回访、健康管理等。开通现场预约、24小时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三、中医保健、慢病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运动心肺功能测试,出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中医保健方案,使各类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四、疾病易感基因检测通过对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中的DNA信息进行检测及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管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检测范围包括常见恶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和主要慢性代谢性疾病易感基因检测。五、健康管理主要针对体检后人群的健康指导、疾病风险评估、亚健康测评、体重管理、运动管理、

核医学科 查看详情

核医学科创建于1959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安徽省核医学唯一博士学位授予点),医学影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复旦大学最佳专科排行榜华东地区第6名(安徽省唯一核医学诊断获提名的医院)。安徽省核医学学分会主委所在单位,安徽省核医学专科医疗联合体挂靠单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规培基地,安徽省高层次核医学人才培养基地。连续9年获医院先进集体,学科医疗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拥有国际最先进的PET\/MR1台、PET\/CT2台(其中1台国际最先进的后数字化PET\/CTBiographVision)、SPECT\/CT3台(其中1台国际最先进的定量SPECT\/CTSymbiaIntevo)。回旋加速器1台、骨密度仪1台、标记免疫分析仪7台,核素治疗病房(22张床)。专科实用面积4000M2,包括教学和科研用房。全年核素治疗超过2000例,年门诊量达到12000人次,年SPECT\/CT18000例,年PET\/CT5700例。在核素显像、核素治疗、教学及科研方面连续多年保持省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辐射能力。团队实力在岗职工29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3人,技术员9人,护士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9人,硕士10人,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0余人。教授1人(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2人,校聘副教授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江淮名医1人,安徽省青年领军人才1人。荣誉资质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7项,厅级和校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80余篇,参编专著6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2项。

重症医学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创建于1992年,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重症医学科实现了全面的发展,逐渐发展为设施一流、抢救成功率高的重要科室,目前临床技术处于全省领先行列,已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内外科危重症专培基地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症医学科专业基地,是重症医学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147人,医师2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人,含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1人,组成一支经验丰富、梯次配备合理的队伍,工作人员均经受严格的危重症监护医学培训。科室承担物理诊断学、急诊医学、外科总论、危重病医学四门学科的留学生及本科生的教学工作,目前在研安徽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科室人员学术任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学分会全国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全国委员1人,中国卫生健康与信息大数据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常委1人,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研究型医学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安徽省医师学会多器官功能支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重症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安徽省医师分会重症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安徽省循证医学学会重症与大数据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安徽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安徽省肿瘤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安徽省睡眠研究会基层睡眠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安徽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毒处置与医学救援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另有多人当选省级学术协会常委、委员。科室由2个病区组成,开设床位50张,年出院病人2000余人次。科室配备最现代化的医疗、抢救和监测诊断设备,包括ECMO机器、床旁超声机、血滤机、纤维支气管镜、胃镜、床旁重症病人监测系统等。科室主要的收治对象是所有严重脑、心、肺、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创伤和感染、各类休克、中毒、多脏器功能障碍、大手术后患者。收治范围涵盖全院各个临床专科。为危重患者提供完善的监护系统、有力的循环支持、科学的营养支持、严格的感染控制、高效的心肺复苏等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常规开展的项目有: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纤维支气管镜及肺泡灌洗、床旁胃镜检查及治疗、PICCO等。经过近3年的

急诊外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正式成立于1985年,建科伊始即具备固定编制的医护队伍。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学科实力日益增强,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已成为全天候、360。全方位对急危重患者提供紧急救治的现代化学科。科室包括院本部及高新院区,功能面积逾7500m2,总开放床位数200余张。以急诊门诊、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内科病房、急诊外科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六大单元为基础医疗格局,辅以急诊药房、急诊检验和急诊放射等平台科室,能够为患者提供\"急诊门诊-急诊抢救-EICU-急诊手术-急诊住院-急诊留观\"的一站式急诊医疗服务。目前就诊患者量近20万人次\/年,抢救急危重症人次达7.6万人次\/年。学科拥有蓬勃奋进的医护团队,拥有固定编制医护人员279人;其中医生78名,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19人,住院医师11人。学科重视梯队建设,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博士、硕士研究生占医护总人数69.6%,博导2人,硕导8人,形成一支临床、科研、教学紧密结合,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科拥有危重症、急性中毒、严重创伤、急腹症、心脑血管急症、灾难急救及空中\"120\"六个亚专业,常规开展诸多使急危重症患者受益的先进技术,包括高级心肺复苏技术、多器官功能监测与支持技术(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综合支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肠内营养支持等)、急诊血液净化技术(CRRT、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术、血管再通治疗(PCI)、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脑电波双频监测技术(BiS)、床边即时检验(POCT)技术以及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纤维支气管镜、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技术和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综合诊治水平居全省领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急诊医学科还与心脏内、外科、血管外科,与神经内、外科以及检验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建立胸痛中心与卒中中心,并与120急救中心及其网络医院实行联动,为心脑血管急症患者提供快速、精准的治疗,实现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手术\/非手术综合治疗\/重症监护的无缝隙一体化救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院急诊更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先锋队伍,为群体伤和多发伤建立了院内快速绿色通道;在各类灾害事故以及大型赛事应急保障活动中,都活跃着我院急诊人勇于担当的身影。学科教学工作

康复医学科 查看详情

安医大一附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最早、省内第一家开展康复治疗的学科,在国内享有盛誉。康复治疗水平、专业人才数量、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均处于省内绝对领先地位。是安徽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建设专科、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学系主委单位、安徽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单位、安徽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委单位、安徽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及康复教育主委单位,也是安徽省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中心,具有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和一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在国内康复医学领域享有较高声誉,有多名国内知名的康复专家,其中科主任高晓平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江淮名医\",安徽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学分会常务,担任多部国家卫健委康复医学本科规划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多个杂志的编委;赵凯主任医师、陈和木副主任医师均是卫生部康复医学本科规划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并分别在国家级学会担任常务以上职务;陈惠德教授是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运动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人才实力雄厚: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水平、高职称人才省内遥遥领先。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18人;拥有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和\"江淮名医\";数名专家分别在省级和国家级学会担任主任委员和常委。诊治项目全面:开展神经疾病康复、骨科疾病康复、重症康复、常见老年病康复和伤残的康复治疗60多年,并协助中国康复医学会和安徽省卫计委制定了规范的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术后以及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康复规范流程。治疗技术领先:我科广泛开展了目前国内最先进、最全面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的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对于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疾病,我科既有全国最早开展的国际最先进\"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等现代康复技术,也有针灸、推拿、理疗等各种传统治疗技术,使这些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康复设备先进:本专科拥有国内最先进、最齐全的康复治疗设备。临床诊疗范围:目前学科共分神经疾患康复、颈肩腰腿痛疾患康复、内外科疾患康复、心肺康复等亚专科,主要诊治疾病有:1.脑卒中(脑梗死及脑出血)、

临床营养科 查看详情

随着对疾病代谢与营养物质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营养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肯定。我院营养科成立于1997年,2005年被正式确定为独立医技科室。2009年被安徽省卫生厅批准为首批开展临床营养科设置试点单位,2010年根据卫生部关于临床营养科建设规划的要求正式更名为\"临床营养科\",为安徽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委会主委所在单位,注册营养师实践教学基地,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基地。科室现有专业人员17人,其中医师8人,技师1人,护师8人;专业人员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设有营养门诊、营养状况评估室、肠内营养配制室及治疗膳食配制室等功能区,为门诊及住院各类疾病患者提供个体化营养诊疗方案。承担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临床营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教学任务。承担教学基地培训工作,承担省内各级医疗单位营养医师和护士的进修学习任务。每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培养临床营养基层工作人员,推动省内临床营养工作的开展。科室招收临床营养方向硕士研究生,已培养硕士生10余名。近年来主持省级科研项目6项;近五年科室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3篇),参编论著4部;获得新型实用型专利3项。"}]

普外科 查看详情

普外科是安徽省教育厅首批重点学科,安徽省卫生厅首批临床重点学科,安徽省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是安徽省普外科床位最多、工作条件、工作质量最具优势的学科;是中国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培训示范基地,安徽省第一批外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和临床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合作科室,为安徽省医学会及安徽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主委单位。2018年度建立了胃肠、乳腺及器官移植公立医院专科医联体。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84人,其中博士4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72人,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3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人,学科现有\"江淮名医\"4人,省级学术及技术带头人6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4人,安徽省政府津贴2人,安徽省卫计委青年领军人才4人。目前有多人担任近20种全国性杂志编委,有8人担任各级学术团体的主委、副主委、委员和秘书等职务。科室在本部及高新院区共设置11个病区,1个外科实验室和1个内窥镜中心,已形成\"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及甲状腺外科、小儿外科、器官移植中心、老年及干部外科\"亚专科特色鲜明的学科,拥有床位数446张,2020年出院病人近25000人次,专科病人收治率近100%,床位利用率112%,标准手术台次15020台次(三类及四类手术占比大于8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3%),平均住院日9.81天,治愈率92.6%,门诊人次161221人次,药品比率22.53%,耗占比26.12%。普外科机器人手术2020年完成58台,且涵盖胃肠、肝胆胰和疝等多病种。成功完成肝移植手术39例,解决外院转院复杂及危重病例超过400余例。2020年科室发表论文145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2篇),中华系列杂志11篇,影响因子大于5分的论文4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余项,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和厅局级课题30余项,参与多项专家共识的编写,参编著作五部,专利授权19项。胃肠疾病外科治疗方面,科室率先在省内批量开展腹腔镜胃肠手术,开展了多项省内首例腹腔镜复杂手术,年腹腔镜复杂手术量居全省前列(包括腹腔及胃肠、胰头十二指肠切除、食管裂孔疝、减重等手术),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如:开展达芬奇低位直肠ISR+Parks术、消化道肿瘤吲哚菁绿术中示踪技术、Orvil手术、TAMIS手术、TEM手术

普胸外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起源于原胸心外科,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安徽省最早开展胸心外科手术的胸外专科。2001年分离组建普胸外科,经多年发展,人才实力大大加强,现有教授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7人及若干住院医师,其中有博士5人,硕士20人。护理力量强大,现有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2人及若干其他护师。全科医护员工团结一心,开创历史,与国际普胸外科先进技术接轨,开展了大批的新技术、新业务,手术量逐年扩大,治疗效果越来越好,形成了独特的胸外科品牌。被评为安徽省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近年来,该科将微创手术作为发展方向,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切除等手术均已向微创术式过渡,微创手术已占总手术量的60%以上。尤其是食管癌微创手术已发展为多种术式,根据食管癌的病情可开展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改良Ivor-Lewis手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ORVIL手术)等,年手术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被授予\"全国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同时还常规开展其他胸外科手术如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术、肺袖式切除术、肺大疱切除术+胸膜固定术、全胸腺切除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食管憩室切除术、食管肌层切开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等。另外气管肿瘤切除术、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漏斗胸矫治术、肋骨骨折固定术、胸骨骨折固定术等亦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对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气管隆突和左心房,甚至侵犯胸主动脉的患者,也可实施肺切除合并这些脏器切除重建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自手术机器人引进后,该科先后开展了机器人食管手术、肺手术和纵膈肿瘤切除手术,为患者提供了安徽省独一无二的更安全、更精细的手术治疗方法。

肾脏内科 查看详情

肾脏内科创建于80年代初期,是国内最早建立肾脏内科的医院之一。现为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卫健委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基地、安徽省\"十二五\"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安徽省\"十三五\"临床医学优先发展学科、医院高原学科、安徽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硕博士研究生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还是安徽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挂靠单位。学科现有医护技人员共8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5人,含海外特聘教授1人,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在读博士2人。学科由门诊、病房、腹膜透析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危重肾脏病中心、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中心、肾脏病研究所、专科实验室八部分构成。年门诊量近8万人次,并设置腹膜透析、IgA肾病、风湿免疫肾病、肾病综合征、延缓肾衰、代谢性疾病肾损害、肾间质小管疾病等7个亚专科门诊;病房由3个病区组成,开设床位108张,年出院病人5000余人次,在线管理腹膜透析患者800人。目前对常见肾脏疾病均可做出病因、临床、病理及功能诊断,特别在肾小球疾病、慢性肾脏病与急性肾损伤诊断与治疗方面已总结了一套有效的经验。在疑难重症救治方面,对伴有急性肾衰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血栓性微血管病、Goodpasture综合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出现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慢性肾衰患者,在床边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支持下救治成功率达96%。专科实验室面积500M2,可进行肾脏疾病的各种病理(包括光镜、免疫荧光、电镜)及肾小球功能与肾小管功能全套检查。近年引进的全自动尿液成分分析系统可同时进行20种尿蛋白成分分析,对多种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与判断病情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学科现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单位、安徽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0篇。

生殖医学中心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创建于1998年,2003年10月通过国家卫生部评估,成为安徽省首家批准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技术(ICSI)的生殖医学中心。创办人曹云霞教授是国家卫生部评审专家,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安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系主任,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生育力保存与人工器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辅助生殖关键技术应用与推广创新团队\"负责人。生殖健康与遗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心一直位于国内生殖医学先进行列,是省内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周期数最多、项目最全面、技术水平最高、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型生殖医学中心。自2000年诞生省内首例\"试管婴儿\"后,于2005年9月诞生了我省首例\"未成熟卵体外培养(IVM)试管婴儿\",同年诞生全国第3例、安徽省首例\"冷冻卵子试管婴儿\",2011年诞生安徽省首例\"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试管婴儿\",使染色体病患者获得健康婴儿。2014年中心团队与复旦大学合作发明极体基因组移植预防母源性线粒体遗传病的文章发表于顶级期刊杂志Cell上。2016年采用单基因病PGD(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诞生了国内首例COL1A2基因位点突变导致成骨不全症母亲的健康婴儿,同年中国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导致男性不育的无头精子症致病基因——SUN5基因,通过ICSI及卵子激活技术,使曾经无法生育后代的多个这类患者获得健康婴儿。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上。2017年初,本中心获批\"生殖健康与遗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8年3月24日,由本中心牵头组建安徽省生殖医学专科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省内49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医疗单位的生殖医学科\/妇产科参加,构建省、市、县三级生殖医学诊疗体系,简历区域性生殖医学中心。目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所开展的技术项目涵盖夫精人工授精(AIH)、供精人工授精(AID)、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供精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囊胚培养、未

疼痛科 查看详情

我院于1990年开设疼痛门诊,1998年筹建疼痛病房,2001年正式开设麻醉科(疼痛病区),当时开设床位6张,2005年扩展为11张,2010年正式挂牌\"疼痛科\",同年9月份床位扩展为30张。门诊用房90M2,周一至周五全天开诊,并开设\"知名教授门诊\"。目前有疼痛专科医师11人,护士11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6人。科室主要设备有:Max-more椎间孔镜设备1套、SPINENDOS椎间孔镜设备1套,ArthroCare等离子设备1套、Herrmann臭氧发生器1台、Cosman神经射频治疗仪1台、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1台,微型椎间盘髓核旋切器2套,神经刺激仪1台,CT机(共用)1台,冲击波1台。科研和创新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引擎,我院疼痛科从\"神经阻滞技术\"开始,靠不断引进、开发新项目、新技术得以生存和发展,获得安徽省教育厅、卫生厅4项科研基金资助,其中\"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课题于2003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开展的核心技术包括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胶原酶椎间盘溶解术、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脊髓电刺激技术,三叉神经节射频消融术,球囊压迫技术等十余项。我科室注重对外交流,与国内外多家著名疼痛专科保持长期友好关系,定期交流共同进步。学科带头人:王立奎: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陈家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江淮名医,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疼痛科前任主任,安徽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开展的\"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胃肠外科 查看详情

普外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拥有一批训练有素、技术全面的高素质的医护队伍。为省内普外科专业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和文明科室。普外六病区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1人,博士3人,硕士学位4人、硕士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其学科带头人张长乐教授为安徽省急诊学会主任委员,省政协委员。在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中,本中心可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制定有专业特色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开展包括标准胃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外科手术。同时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在内的局部和全身系统性新辅助及辅助治疗,从而整体上提高胃肠肿瘤治疗的疗效。对于中晚期胃肠肿瘤患者,本中心重点开展以新辅助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手术、放疗等治疗的多方面综合治疗模式,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从整体上提高手术的根治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我中心还拥有一支技术精良、服务热情、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凭借专业的外科疾病护理知识,帮助该中心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恢复、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同时开展相应的胃肠道疾病知识的普及,对患者术后进行及时的随访,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

心脏外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心脏大血管病诊疗中心,为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心脏大血管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安徽省重点专科、安徽医科大学重点学科;与美、欧等多个心脏大血管中心保持学术技术交流;对省内多家三甲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建立及人员培训给予巨大帮助。目前两个病区共设有74张普通床位及16张专科重症监护床位,拥有国内一流的硬件设施及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仪等高档医疗设备,配有3间专科层流手术室、1间杂交手术间。截止2016年底已完成各类心脏大血管手术14000余例;目前年手术量1300余例,无论是手术数量、技术难度还是医疗质量、手术微创化程度均为省内之首。随着2017年我院高新院区心脏大血管诊治中心的启用,我们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平台为我省更多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科室现有医、技人员27人;其中外科医师20人、监护医师2人、体外循环灌注师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0人;外科医师全部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护理人员近80人,其中副高职称2人;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对各级医师既注重全能培训,更确立亚专业方向、专病专治,已安排9人次到欧美心脏中心研修。设置知名专家门诊、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本科室手术疾病谱涵盖各种心脏大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胸部大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颤、心脏粘液瘤及心包炎等。治疗理念与时俱进,新技术新方法紧跟前沿,年手术数量及手术成功率等步入国内先进水平。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需求,手术方法呈现多元化和微创化,如体外循环下手术、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经典入路手术、微创入路手术、胸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

血液内科 查看详情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逐步打造成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主攻方向稳定、人才结构合理、技术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强、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优秀团队。2002年学科获血液病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和MAX基金会免费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项目点;2005年成为校临床重点扶持学科;2011年成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及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2012年获血液病学临床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成为中国医师协会血液专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及省新农合AA强化免疫治疗\/移植、CML移植等重大疾病诊治定点科室;2014年成为临床药物试验基地;2017年成为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同年科内试行亚专科。我科还是安徽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委单位、安徽省血液病专科医联体主委单位、安徽省全科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会长单位、安徽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单位,2019年新当选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1人、青年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1人,另有多人当选省血液学会副主委、常委。目前全科共三个病区,含移植病床在内共84张床位,开设专家门诊及血液病专病门诊(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出凝血疾病共四个亚专科门诊),科室专设骨髓细胞学实验室、骨髓病理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优势特色技术方面,学科以\"恶性血液病规范化标准化的精确诊断与分层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二大主攻方向,从2017年4月起开展白血病亚专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亚专科、淋巴瘤骨髓瘤亚专科共三个分支,并于2018年上半年开设白血病、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和骨髓瘤、出凝血疾病共四个专病门诊。2007年开展移植以来共计移植近300余例,95%以上患者顺利植活出仓。特色技术为单倍体移植、脐血支持下的单倍体移植,为国内先进。在2018年我科成功开展细胞免疫治疗(CAR-T)恶性血液病。临床科研竞争能力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计划子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攻关重点\/面上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申请院内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我科是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单位,与国内顶级临床重点学科合作(2017年12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签约建立血液病专科联盟),积极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有多项临床药物试

整形外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于1975年在省内率先组建,属国内成立较早的整形美容专科之一,1992年入选全国首届三甲医院重点学科,系安徽省唯一整形外科博士点。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获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是当时华东地区六省唯一的整形外科专业硕士点,1995年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96年入选安徽省卫生厅首批\"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确立为省重点学科,是全省唯一的整形外科专业重点学科,在\"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版)\"中排名华东区前十,安徽省第一。学科现有医护人员2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5人。学科拥有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整形美容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3人,省专科学会主委、副主委3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百余人,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级课题研究,多次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在瘢痕研究、创面修复、组织工程及脂肪移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及研究成果。作为安徽省整形外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大学直属教学医院,学科积极承担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规培生教学任务,每年接收规范化培训学员10余名,接收省内外进修学员10余人,住培结业、继续教育考核合格率100%。整形外科现开放床位40张,临床治疗范围不断拓展,住院病人病种齐全。近年来,平均年住院病人千余人次,三、四类手术40%以上,门诊病人量逐年上升,医疗美容就诊人次快速增长,2019年门诊量达32000人次,门诊手术近万例次。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已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作风过硬、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中青年专家和青年骨干医师团队。能够掌握本专业先进、前沿技术,具有本专业疑难病种的诊治能力,专科临床业务能力强,患者满意度高。其中瘢痕防治、创面修复、耳、鼻、乳房、阴道、阴茎等器官重建再造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瘢痕综合防治\"、\"扩张皮瓣、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输卵管显微复通术\"、\"自体脂肪移植结合光电综合治疗面部年轻化\"等是我科特色技术。近十余年来,紧跟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各种医学美容手术及非手术项目,先后成立长江路门诊整形美容中心及高新院区整形美容中心,引进最新医疗美容光电及射频设备8台,可满足各种整形美容需求。

中西医结合肿瘤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是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为专业特色的科室,由卫生部第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肿瘤病学)人员组成,目前团队有两名主任医师,博士四名,硕士六名。学科带头人李平教授连续两届获安徽省\"江淮名医\"称号,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本科教材主编。张梅博士系安徽医科大学老年病专业、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优秀人才。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委。以人为本是我科治疗的宗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运用中医传统手段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是我科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针对导致肿瘤形成的\"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肿瘤增殖转移的\"毒生病络\"、肿瘤症状出现的\"毒耗正气、瘤毒阻络\"三个病理关键点治疗是我科的学术特色与创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肿瘤治疗中的副作用(尤其是放化疗中),延长生存时间是我科的评价指标,也正是在这些指标上取得的进步,为我科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也为学科在全国赢得较高的学术地位。肿瘤的治疗进入多学科综合与精准个体化选择的时代,我科治疗肿瘤的优势病种如下:1、中晚期胃、大肠癌的维持治疗2、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3、乳腺癌、卵巢癌的综合治疗等。特色技术体现在:1、化疗药骨髓抑制与消化道反应的预防2、放射性肠炎、膀胱炎等放射性损害的中医治疗3、恶性胸、腹水的综合治疗4、常见化疗药副作用的预防,如伊立替康、草酸铂、紫杉醇等。5、分子靶向药物副作用以及耐药的中医药防治。我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重燃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也得到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肯定与好评。

肿瘤放射科 查看详情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安徽省最先开展肿瘤放射治疗的单位。4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呕心沥血及不懈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以肿瘤放疗为主导,综合治疗为特色的肿瘤治疗中心,也是安徽省肿瘤放射治疗的教学和研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点授予单位。国家卫计委首批肿瘤放疗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省内历史最为悠久、收治病人最多的肿瘤放疗单位。在临床、教学及科研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主要设备有SIEMENSARTISTE-CT一体化自适应放疗系统、多功能加速器Varian23EX,600C,微型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机、模室、TPS工作站、放射线物理剂量监测设备等。能进行肿瘤常规放疗之外,还开展3D-CRT、IMRT、IGRT等精确放疗,并在全省率先应用图像引导的自适应放疗。新型的160MLC多叶准直器肿瘤适形更好、叶速高、泄漏少,提供了临床医生实施最佳治疗所需的灵活性和确定性。真正做到精确的肿瘤放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现有床位153张,医技人员106人,其中医生28人,技术部25人,护理部53人,高级职称13人,正高6人,博士4人,硕士19人,享受省以上政府特殊津贴1人。历任科室负责人均在安徽省肿瘤放疗学会中担任主委、常委等重要职务,出版书籍1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