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首页 / 科室列表

产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产科由全国著名专家孙嘉珍教授创立于1997年,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徐永萍教授的带领下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我国围产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2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现拥有总床位120张。科室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科室气氛和谐,服务意识一流。医师队伍产科现有医、教、研总人数26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硕士学位14人,硕士生导师2人,已培养硕士生逾50人。临床医疗产科分为普通产科、病理产科、胎儿医学3个亚专科,在产科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年分娩量近9000人,居济南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首列。产科拥有远程胎心监护系统、床边彩超、胎心监护仪、血气分析仪及完善的新生儿复苏设备,充分保障母婴安全。我院产科自2015年开展无痛分娩技术,让孕妇不再经历分娩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同时降低了剖宫产率。产科门诊可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加快产后阴道及盆底肌张力和弹性的恢复,对预防和治疗产后阴道脱垂及松弛、尿失禁等盆底障碍性疾病有不错的效果。产科病房可提供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等爱心服务,为每一位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产科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后出血救治、难产处理(特别是头位难产、产钳及胎吸助产)、孕期保健和孕期营养管理等领域的综合实力,始终处于省内先进水平。产科与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合作,治疗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山东省产科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之一。在产科各种急危重症(凶险性前置胎盘、急性羊水栓塞、急性脂肪肝、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活动性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甲亢、妊娠合并糖尿病、早发性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规范化的诊治流程,近5年成功救治了400余名危重孕产妇。我院系省级产前诊断中心之一,开展了产前诊断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每周一至周四下午设有优生遗传门诊,并有副主任以上的医师坐诊咨询。胎儿心脏彩超检查对各种复杂的胎儿心脏畸形正确诊断并给予正确评估,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胎儿发育异常,及时处理。胎儿遗传病方面开展了早、中孕血清学筛查、外周血无创DNA筛查,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应用绒毛、羊水、脐带穿刺技术对胎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产前

眼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创立于1997年,经过眼科全体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眼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05年建立了山东大学眼科中心,2015年被卫生部批准建立山东省重点专科。201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眼科下设门诊,病房等机构,房屋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30人,教授8人,副教授6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70%,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80%。我科中青年医师有4人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临床医疗该学科在白内障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较早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等技术。近年来,本专业对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小儿斜弱视、小儿眼底病、眼眶病、眼部整形美容等专业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科研水平眼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近20余项,科研总经费30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十余项,主编和参编著作二十余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张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眼科学专家,兼任国内外学术团体职务10余项10余本专业杂志的副总编、常务编委或编委。学术交流与合作眼科先后派出十余位专家赴瑞典、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学习进修,多次主持和参加世界、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先后邀请瑞典、蒙古等国家多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口腔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由袁奎封教授创立于1997年,经过近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省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2003年获得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医师队伍口腔科下设口腔门诊、口腔颌面-头颈外科病房、干部保健门诊等机构。现有医、教、研总人数20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90%,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100%,博士后1人。我科中青年医师有2人为副教授,留学回国人员1人,学科带头人和研究生导师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培养硕士生10余人,多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奖励。临床医疗口腔科目前分为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和口腔正畸四个专业组。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较早并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复杂种植牙、各种游离皮瓣修复颌面缺损、血管瘤(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等技术。近年来,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组对\"内镜辅助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和\"3D打印技术指导下的精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牙周及牙体牙髓治疗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和省内领先水平。在国内较早并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膜龈手术隧道技术,显微牙周,美学牙周手术,牙体牙髓显微治疗,牙体美学修复等技术也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儿童全麻下的口腔治疗也在准备当中。在口腔修复领域,在可摘义齿、固定义齿、嵌体、瓷全冠、膺复体等传统修复技术基础上,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口腔微创美学修复、种植个性化基台和口腔美学DSD技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患者的面像和牙齿照片进行美学分析和设计,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精准数字化模拟,最终通过贴面、全冠等修复体获得口内的美学修复效果。在口腔正畸领域,用目前世界先进的矫治器,及陶瓷托槽、隐适美等多种隐形矫治器、自锁托槽等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开展的矫治技术包括活动矫治技术、方丝弓矫治技术、直丝弓矫治技术、功能矫治器技术,种植体支抗等,这些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科研水平口腔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近20项,科研总经费100多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项,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袁奎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口腔

消化内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创建于1999年5月。2001年起在国内知名专家郭建强教授带领下,经过消化科全体医护人员1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消化内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1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专科,本科室所辖消化系统肿瘤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消化内科下设门诊、病房、内镜中心、胃肠动力室等机构,房屋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医师队伍:消化内科现有医、教、研医生总人数21人,博士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76%,所有医生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临床医疗:消化病房:开放床位79张,医护人员技术精湛,医疗规范,服务优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三级医师工作体系,能够为前来就医的、疾患各种常见及疑难胃肠道疾病、肝胆、胰腺疾病的病人提供安全、有效、先进、科学、经济的全方位医疗服务。教学方面,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的诊断学、内科学的理论授课和见习、实习等教学工作。作为硕士、博士授予点,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内科消化病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消化内镜中心:拥有约800余平米的检查室,配备世界上最先进的Olympus电子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等高端医疗设备,能对食管、胃、胆道和结肠等部位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开展了无痛苦胃、肠镜检查和各种内镜下微创治疗包括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的套扎及硬化治疗、食管狭窄的扩张、贲门失弛缓症的POEM及球囊扩张治疗术、消化道息肉电切术、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诊治疗、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内镜下胆道结石取石及支架放置术等。近年,我科率先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技术,85%以上的患者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既减轻了病人痛苦、又能让病人接受更全面、更仔细的内镜下的精细检查;消化内镜中心配有专职麻醉师,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充分保障了患者安全。消化病理室:作为内镜室的辅助单位,形成了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之间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优化了就医流程,方便了患者的就医。胃肠动力检查室:拥有国际先进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多导胃电图仪、便携式24小时胃食管pH及阻抗监测仪、直肠测压等设备。开展胃电图检查、24小时食管-胃

内分泌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成为全省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的学术领先单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被授予山东省青年文明号。2011年评为山东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同年成为山东省首批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5年被授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天使关爱\"基地,同年被授予全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2017年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中国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继续医学教育中心\"称号,同年被评为\"全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示范单位\",并成为中国微循环学会\"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筛防中心\"。多年来,科室在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促进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内分泌科正式开放床位52张,设有知名专家门诊、专家门诊、骨代谢与更年期一日门诊、妊娠期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一日门诊及其他亚专科门诊,科室成立内分泌代谢病慢病管理中心、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有慢性病管理平台并积极参与基因与免疫治疗中心活动,支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持续发展、亚专科突出的科室发展框架。【人才队伍培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积极进取的团队,科室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主管护师2人、住院医师8人、护理人员20人、技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2名。多人任职于各级学术组织,包括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骨代谢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再生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护理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医体专委员会常务委员、糖尿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代谢性骨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胰岛素抵抗学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内分泌团队年富力强、梯队合理、水平卓越,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团队成员精诚协作,团结一致,取得丰硕成果。【临床医学与专业特色】作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代谢疾病、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方面处

心血管内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创立于1997年,先后在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王树春教授和鹿庆华教授带领下,经过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鲜明学术风格的专业,具备了明显的区域优势,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于1997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试验基地,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被批准成立了山东省医药卫生血管生理与治疗重点实验室。2015年加入山东省胸痛中心联盟。心血管内科下设门诊、病房、急诊、监护室、心导管室及心脏特检等机构,房屋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41人,其中特聘\"泰山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33%,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95%。心内科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高、中、初三级诊疗梯队,以临床诊疗能力和科研能力为重点,努力强化科室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目前,科室整体技术梯队优势明显,为我科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临床医疗心内科整体临床医疗水平在心血管内科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较早并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心房纤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CRTD(三腔起搏除颤器)植入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等治疗技术。目前,心内科已经建立所有的心血管亚临床专业,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冠脉介入专业、心力衰竭专业、高血压专业、心律失常、起博与电生理专业、高血脂专业、心脏重症专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所有亚临床专业均有相对固定人员专业化、精细化专职负责,极大地提高了各亚临床专业的技术、理论水平。全科以复杂冠脉病变介入诊疗为主要特色,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省份的明显技术优势,尤其在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CT0)的介入诊疗方面独具特色,年冠脉介入总量亦位居省内前列。在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方面,心内科建有完善的急诊绿色通道和全天候的急症冠脉介入团队,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诊疗速度,减少诊疗环节,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成功率。心力衰竭方面,心内科始终跟踪国际先进水平,规范化诊疗。开展床旁超滤技术、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机械通气辅助,极大地提高了急性、危重心力衰竭的救治成功率。在慢

风湿免疫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由山东省本专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屠振华教授创建于1998年,历经20余年的努力和积累,建立了一支水平高超、业务技术熟练、结构合理的医疗队伍。经多年发展,成立风湿免疫科。自建科以来,风湿免疫科树立以医疗为根本、教学为基础、科研为龙头的理念,积极开展工作,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皮肌炎、血管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对于风湿免疫相关的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科室现开放床位34张,有医疗人员9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4人。医疗人员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的风湿免疫科有相互学习及交流,在山东省医学会风湿免疫学各分会、山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山东省干细胞与生物工程学会、山东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具有学术兼职。科室逐渐形成专业技术特色,亚专业有以下四组: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疾病组、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组、免疫相关血细胞减少组、生殖免疫组。已开展生物制剂、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治疗措施,提高了危重病例的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科室在医院内牵头组建肺血管与右心疾病MDT小组、干燥综合征MDT小组,促动医院复杂疾病综合治疗通道的开通,畅通此类患者多科室会诊协同治疗的通道。科室主持及参与部级、省级、厅级科研课题多项,迄今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参编专著10部。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医学科技奖等奖项。科室电话:0531-85875169(医生办)0531-85875167(护士站),,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由全国著名专家许纯孝教授创立于1998年,经过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特色明显、技术一流、亚专业齐全的医疗、科研与学术交流中心,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泌尿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2年经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批准,科室组建成立山东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郭应禄教授担任研究所名誉所长、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目前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赵升田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知名泌尿外科专家刘玉强教授任研究所副所长,聘任瑞典泌尿外科学会主席PeterEkman、北美性学会主席美国著名男科专家RUNWang为客座教授。泌尿外科是山东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山东大学\"985三期\"重点学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培训学院,山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医师培训中心。2012年被卫生部评为山东省唯一的泌尿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泌尿外科下设三个门诊,前列腺男科门诊和结石病门诊以及普通泌尿外科门诊,设立膀胱镜检查室、体外冲击波碎石室、泌尿外科实验室、泌尿外科超声检查室、泌尿外科尿流动力学实验室、性功能障碍康复理疗室、泌尿外科临床药理研究室、泌尿外科编辑部等多个辅助部门,拥有54张病床的病区1个,房屋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30余人,其中海外引进人才2人,\"泰山学者\"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授主任医师1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有海外经历者9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68%,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86%。自博士后流动站成立以来,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生10余人,硕士生逾百人,由研究所编辑部创办的全英文杂志《CurrentUrology》得到世界各地的大量投稿,全球发行,已被美国Medline收录。临床医疗近年来,科室在刘玉强主任的带领下在省内率先将腹腔镜、钬激光等先进技术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目前已形成以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钬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内镜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以及微创特色手术治疗男科疾病为特色的综合性科室,泌尿系统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达到了80%以上。泌尿外科微创专业拥有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完善的微创诊疗设备,开展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各项微创手术。目前肾上腺疾病、肾脏肿瘤、前

神经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由全国著名专家张庆林教授创立于1999年,经过多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神经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9年成立之时即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建立华东地区第一家微侵袭神经外科治疗中心,200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点学科及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是山东大学外科系统首批入选省重点学科的科室。2005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下设门诊,病房,重症监护室等机构以及伽玛刀治疗中心,房屋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5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61%,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97%。我科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专家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是我省神经外科专业博士硕士点,已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生16人,硕士生43人,遍布省内外各大医院,数人已进入国内外顶级医疗机构及研究院所并成为学术骨干。临床医疗神经外科装备了世界上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密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包括目前国际领先的LeksellGammaKnifePerfexion伽玛刀、LeicaM530多荧光手术显微镜、ZeissPentero荧光手术显微镜及术中实时高清数字成像系统、Karl-Storz脑室镜、美敦力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视频脑电监测系统、美敦力高速开颅动力系统、英国VIASYS术中脑血流监测系统、Leksell立体定向系统等国际先进的手术器械。依托医院配备的PET-CT、GEINNOVAIGS730复合手术室、IGS630双C臂数字减影血管机等设备,保证了手术的精确及安全。神经外科在脑血管病的外科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颅底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除常规开展开颅显微手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近年来还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颅内外动脉搭桥、颅骨钻孔血流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等新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在颅内肿瘤治疗方面,应用精湛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各部位胶质瘤,并在术后给予

乳腺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创立于2004年,经过科室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我国乳腺肿瘤专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专科,2018年成立了山东大学乳腺疾病防治转化研究所,201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专科。乳腺外科下设门诊,病房,乳腺疾病专用手术室等机构。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5人,其中\"泰山学者\"1人,\"泰山青年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副研究员1人。科室人员均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我科中青年医师有1人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3人获得院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是中青年,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培养博士生14人,硕士生26人。临床医疗该学科在乳腺肿瘤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在较早在全国开展了乳腺癌Ⅰ期重建术、钼靶引导下细微钙化病灶活检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保乳手术,以及良性肿瘤微创手术等先进技术;注重乳腺癌综合诊疗和全程管理,乳腺癌诊疗效果居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水平乳腺外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近20项,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项,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余之刚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普通外科学专家,兼任国外学术团体职务三十余项,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奖励10余项。学术交流与合作乳腺外科先后派出5位专家赴美国等国家学习进修,多次主持和参加世界、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先后邀请美国等国家多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学术发展。

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由著名专家周涛教授创立于2008年,经过坚持不懈努力,在血管外科疾病的诊疗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血管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科室拥有17张标准床位,设有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全年诊治病人超过8000人次,手术600余台(其中微创腔内治疗400余台)。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均有相当高的水平。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9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全体医师均具有医学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3人。科室学科带头人李凡东教授自2017年起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兼任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血管外科委员会下肢动脉和糖尿病足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专业委员会血管创伤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委员。《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编委。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相关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临床医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为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规范。紧跟医学发展国际前沿,在省内率先开展局麻下Havst导管静脉剥脱术治疗静脉曲张,患者\"即做即走\",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秉承快速静脉通道恢复的理念,导管溶栓和机械取栓术相结合治疗静脉血栓;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的髂静脉支架植入,更精准的治疗静脉血栓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措施个体化治疗静脉溃疡;药涂球囊、导管溶栓、机械取栓等特色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主动脉瘤和夹层的腔内隔绝术、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和支架植入术、肺动脉栓塞的导管溶栓术、布加氏综合症的微创治疗、肠系膜动静脉等内脏动脉微创治疗、静脉畸形和淋巴畸形的硬化治疗、糖尿病足及淋巴水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均具有一流的水准。并且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磁共振静脉血栓直接成像指导抗凝溶栓、股腘静脉血栓性狭窄的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栓后遗症、3D成像技术用于髂静脉受压综合症的诊断等。科室还特别重视血管外科病患者的随访、科普和宣传教育,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使每位患者在出院后能保持联系畅通,指导康复。科研水平科室长期致力于血管外科疾病的综合诊疗及发病机制研究,发表学术论

妇科 查看详情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提起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科省内闻名遐迩。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科现为山东省临床重点学科,是国家卫生部妇科内镜四级手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十年百项PCC项目中国宫颈疾病防治工程单位,医院重点科室。科室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完善的临床设备,依托医院\"微创\"的主要特色促进专业发展。科室分为普通妇科、肿瘤妇科、生殖医学与计划生育专业医疗组。学科间既相互独立,又协同发展。逐步完善并设立宫颈病变、不孕不育、盆底功能障碍、生殖道炎症等专业门诊;进一步建设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实验室,不断跟进国际最新技术,加强梯队建设,提高科室在全省及全国的知名度。科室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科室气氛和谐,服务意识一流。目前,我科有主任医师\/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0人,硕士18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科内拥有腹腔镜、宫腔镜、电子数码阴道镜等先进设备。分为普通妇科、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等专业。妇科专业在山东省内率先引进腹腔镜、宫腔镜技术,开展各类微创手术,使许多患者免除开刀之苦,目前应用腹腔镜技术可以替代70%的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受到病人的好评。宫腹腔镜诊治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目前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特色专业之一,每年均有大批医师来院进修学习。妇科每年完成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类手术2000余例,能接受外地、外院转诊来的疑难复杂患者,并开展了女性外生殖器矫形、阴道成型等整形手术。我院妇科还是山东省内尿失禁及盆底重建培训基地,在省内较早开展女性盆底重建技术,如阴道残端骶骨固定术、腹腔镜Burch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为广大中老年女解决了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问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内镜技术培训基地是首批通过验收的《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自2010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0期妇科医师内镜诊疗技术培训班。拥有四间\"千级层流\"洁净手术间,微创(腔镜)设备总投资达80000万元。该中心在省内成立时间早,技术力量雄厚,无论其技术水平还是实施手术例数均居省内领先地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务人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妇科内分泌技术:设立专科门诊、建立内分泌疾病健康管理档案、制定诊疗规范,对每一位患

皮肤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齐鲁二院皮肤性病科创立于1997年,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科医护坚持不懈的努力,始终坚持\"患者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经过30年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吸取全国知名医院的成功医疗经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科室已经打造成\"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发展模式,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于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皮肤科下设门诊、病房、真菌检查室、过敏原检查室、皮肤外科治疗室、光疗室、浴疗室、中医特色治疗室、医学美容室等,房屋建筑面积约320平方米。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0%,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医师的100%。我科中青年医师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培养硕士生9人。临床医疗皮肤科是一支充满活力、勇于创新、勤奋进取的和谐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张春敏主任的带领下,本科室先后成立了激光冷冻室、过敏原检测室、真菌实验室、光疗浴疗室、光动力治疗室、外科治疗室、中医特色治疗室、医学美容室、皮肤影像诊断室。省内率先开展了308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痤疮、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果酸活肤、水光注射、中医特色治疗、皮肤外科等多种治疗手段,设备先进,方法可靠,疗效理想,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科研水平皮肤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近10项,科研总经费近30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8余部,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在医院的支持下成立肿瘤实验室,在皮肤肿瘤、银屑病、瘢痕、白癜风、光动力等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学科带头人张春敏,是我国著名的皮肤科专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痤疮、尖锐湿疣、白癜风、带状疱疹、湿疹皮炎、脱发、面部色素性皮肤病等。兼任国内学术团体职务多项,获得山东省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学术交流与合作皮肤科先后派出8人10余次赴北大医院、南京皮研所、上海瑞金医院等学习进修,每人获得了专业特长;多次主持和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交流;承办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一次,主办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2次,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先后邀请12位全国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显著提高了参会代表及本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建立了

脊柱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成立于2004年,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科室以个性化精准医疗为理念,以微创为首选,治疗涵盖颈胸腰椎退变性疾病、脊柱骨折、脊柱畸形、脊柱肿瘤及感染性疾病,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2008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山东省第一个脊柱外科博士点。2005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15年成立了山东大学脊柱外科研究中心。2017年4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山东\"十三五\"高校脊柱脊髓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成立山东省首家国家机器人应用中心。脊柱外科下设门诊,病房,急诊监护室等机构。现有病床52张,门诊量:30000人次\/年,年收治病人:1000-1500例,拥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医师队伍科室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是我省首家脊柱外科学专业博士点,已培养博士生18人,硕士生13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78.57%,博士学位者占全科总人数的70%。临床医疗2000年省内率先开展椎间盘镜微创手术,2016年省内率先开展椎间孔镜微创手术,2017年省内率先开展显微镜下颈腰椎减压手术,2018年省内率先广泛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科室一直以来引领省内精准微创及脊柱革新的潮流,并在传统脊柱融合手术的基础上,加以精准微创理念治疗脊柱退变、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脊柱感染等疾病,率先开展了MIS-TLIF、MIDLF、OLIF、镜下融合等术式。在脊柱骨折治疗方面,应用经皮骨折复位内固定及PKP等微创技术分别治疗不同年龄段颈胸腰椎骨折。此外,骨科手术机器人、术中超声、术中脊髓监测、超声骨刀等先进技术应用为手术保驾护航,提高手术安全性,真正实现了开放手术微创化、高风险手术常规化、常规手术精准化。科研水平脊柱外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近11项,科研总经费300余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一项,总经费20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总影响因子40以上。主编和参编著作25部。科室在2016年成立山东大学脊柱外科研究中心,2017年成立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脊柱脊髓学重点实验室,为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打下基础。

病理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与齐鲁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一脉相承,1935年中国著名病理学事业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侯宝璋教授任齐鲁大学首位病理学系主任。我院病理科在建院之初至2011年由传承齐鲁大学病理学系的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负责筹建并开展工作,2011年病理科依托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的帮助,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成立。我院病理科继承了齐鲁大学病理学系前辈的光荣传统,高起点发展,在几代病理人打下的坚实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病理科联合消化内科诊治消化道早癌是我们医院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消化道早癌病理学诊断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我院消化道早癌筛查确诊和治疗工作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做出了贡献,也对我国消化道早癌筛查专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13年与消化科合作获批成立山东大学消化系统肿瘤重点实验室。医师队伍病理科现有工作人员33人,包括诊断医师19人,技术人员14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1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0人。临床医疗病理科在消化道病理诊断领域,尤其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早癌病理诊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率先采用慢性胃炎国际通用新悉尼标准,并与全国共识结合,采用表格和文字相结合的量化式报告,直观明了,体现每块活检组织的病变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详细直观的参考,得到省内外病理和消化专家的广泛赞誉。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病理科诊断用常规大切片技术,消化道活检标本连续切片多层铺片技术,消化道早癌ESD标本的标准化病理固定、取材、包埋以及切片和染色及病理规范化诊断等一系列标准化技术。胃肠活检病理自2005年采用标本连续超长切片,行全切片铺片,最大限度覆盖病变和多层次展现病变,避免造成小标本诊断信息丢失。病理科与消化内科联合开展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工作成效显著,早癌诊断率达到50%,早癌检出率达到2%,居于国内领先水平,2014-2015年先后两次派人去日本静冈癌中心进修消化道早癌病理诊断,2015年顺利通过\"中日消化内镜临床诊疗与病理联合培训试点项目\"国家卫计委专家现场评估,获得评审专家高度好评。病理科已经初步成为区域性消化道早癌病理诊断中心,接受省内外消化道早癌病理会诊,已经完成多期消化道早癌病理诊断进修生的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此外,科室还派遣

营养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营养科创立于2007年,经过科室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广泛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以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为医疗工作重点,以糖尿病病人、肿瘤病人和外科创伤的营养代谢与支持作为科室的科研方向,同时开展公共人群的营养研究与营养宣教工作。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营养科在临床综合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营养科下设营养门诊、社区营养门诊、肠内营养配制室、营养食堂等机构,房屋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医师队伍现有医、技、护、管总人数7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6%,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57%。我科中青年医师3人,技师1人,护士2人,管理人员1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临床医疗营养科主要承担病房及门诊患者的营养诊疗和营养宣教工作,包括糖尿病、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贫血、痛风、肥胖、脑梗死、胆囊结石、胆囊炎、肝肾功能不全、脂肪肝、肝硬化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低体重、老年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创伤、感染、围手术期、危重症疾病等。同时承担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的营养评估和医学营养干预。营养科采用人体测量和体脂测定、生化检测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通过计算机营养软件系统确定营养治疗方案。对住院病人进行经胃肠道内营养治疗、营养支持、代谢调理,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分析,结合临床体征,针对病人制订个体化合理的膳食成分、营养标准和肠内营养治疗方案,解决了很多围手术期、久病体衰等重症病人的蛋白质营养不良或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保证了对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使许多危重症患者达到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恢复正常代谢运转,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科研水平营养科先后在相关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正在争取青年科学基金。学术交流与合作营养科先后派出优秀青年医师参加国内、省内营养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与国内知名营养科室、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介入医学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介入医学科成立于2002年,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全省介入放射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3年获批成立山东大学肿瘤介入学研究所,2013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介入医学科下设门诊、病房、基础实验室等机构。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71.45%,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71.45%。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李玉亮教授,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培养博士生5人,硕士6人。临床医疗介入医学科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及胆石症微创治疗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较早开展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肝癌\/肺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19年成为中国医师协会首批6家\"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培训基地\"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等技术,并开展多项多中心研究。截止目前,已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5篇)。科室开展肿瘤性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目前已开展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导管溶栓取栓术治疗外周血管狭窄性病变;血管栓塞术治疗鼻出血、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盆腔大出血、外伤性出血及痔疮等疾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布加综合征等疾病;血管栓塞术、血管内灌注化疗术、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无水乙醇消融术等各种手段治疗各类实体恶性肿瘤;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肺脓肿、盆腔脓肿、腰大肌脓肿、胰周囊肿及脓肿,以及心包积液等各种体腔积液;支架植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腔道狭窄或闭塞,如食道梗阻、胆道梗阻、气管梗阻、输尿管梗阻;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等。项目开展全面,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陆续开展了经皮胃造瘘术、输液港置放术、经皮经肝激光碎石+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及超声引导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等新技术,取得了良

创伤骨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成立于1997年,由全国著名专家王集锷教授任首任主任,经过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逐渐形成以宫明智教授为科室带头人的创伤骨科及其他专业方向科室,对我国骨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成立于2013年9月,是以收治运动系统急慢性创伤性疾病为主要任务,包括复杂骨折、肌肉血管神经损伤、颈肩腰腿痛的多发疾病,以及骨科肿瘤、骨质疏松等疾病。现为硕士学位授予点,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创伤骨科常年设立知名专家门诊、专家门诊。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教授1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0%,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100%。我科中青年医师有1人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科室多次派赴陕边地区、地震贫困灾区和省内偏远地区参加支援救助和义诊活动,2016年7月我科选派精干力量响应国家卫计委号召赴陕西省子洲县人民医院支援一年,科室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2017年选派1名副主任医师加入第十七批国家援非医疗队支援塞舌尔,2019年先后选派三人支援陕西省子洲县人民医院、淄博市高青县人民医师、德州市齐河县人民医院为期1年对口帮扶,科室人员有扎实的治疗骨折、骨肿瘤、创伤性疾病的基本功底。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培养博士生9人,硕士生14人,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奖励。临床医疗该学科在骨外科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较早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机器人辅助下骨科手术、超声骨刀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骨质疏松骨折的微创治疗等技术,2019年先后开展全省首例机器人辅助下肩胛骨喙突骨折螺钉固定术和枢椎骨折微创手术。并开展机器人辅助下不稳定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技术的临床应用和高级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两项国家级新技术和微创行骨盆通道螺钉、骶髂螺钉手术1项省级新技术。自2018年底医院引进骨科机器人以来,创伤骨科共开展机器人手术近100例,其中机器人辅助下骨盆骨折微创手术、股骨颈通道螺钉内固定术等较传统手术存在较大优势,积累丰厚临床经验。近年来,本专业对骨创伤、骨肿瘤、显微外科方向并针对骨盆髋臼骨折、多发骨折、复杂关节内骨折、大节段骨与软组织缺损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在超

儿内科 查看详情

山大二院儿童医学中心经过二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基础扎实、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医教研良性发展的学科,医疗设备和诊疗技术、服务意识堪称一流,为山东省重点学科。门诊全天候应诊,节假日亦有专家坐诊。中心各专业划分已趋完善,共分为四个科室和儿童保健门诊,病房固定床位147张。儿内一科位于广智南楼二病区,以心血管专业和神经专业为主;儿内二科位于广智南楼三病区,以呼吸专业、内分泌专业和血液专业为主;儿内三科位于广智北楼三病区,以肾脏专业和儿童重症专业(PICU)为主;新生儿科位于崇礼楼六病区,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心已形成以新生儿、儿童重症、神经、呼吸、肾脏及免疫、血液、内分泌、心血管、儿童保健为重点的儿科特色专业。医护人员200余人,其中在职医生59人,主任医师11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20人,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4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王一彪教授为省内外知名专家,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薛江教授现任儿童医学中心兼新生儿科主任,为省内外著名的新生儿专家,现任山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青春发育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原科主任王培荣教授为山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学历,有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内科博士后研究及工作经历,退休后仍坚持坐诊。新生儿科在薛江教授的带领下,取得飞速发展,为山东省首批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拥有一流的救治能力,承担着全省及周边地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任务。目前科室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8名,科室配备先进的中心监控,拥有标准的十万级层流空气净化系统,拥有高端多功能培养箱、各类有创无创呼吸机、一氧化氮治疗仪、床旁血滤机、TCM经皮CO2监测仪,移动NICU救护车、床边超声等先进的诊疗设备;目前开展CRRT、PDA结扎术、亚低温治疗、脑功能检测、腹膜透析、床旁ROP治疗、支气管镜检查、PICC和脐动静脉置管等技术,同时开展床边袋鼠式护理、新生儿抚触、日间病房、家庭回访、健康讲堂等特色服务,出院后长期追踪随访与康复指导。能充分满足极早早产儿和各类危重新生儿等病人的诊疗需求。多次成功救治各种疑难危重新生儿病例,尤其菏泽四胞胎患儿抢救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科室

儿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由全国著名专家陈雨历教授创立于1998年,经过2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小儿肛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和神经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8年同时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陈雨历教授是山东省第一个小儿外科博士生导师。小儿外科下设门诊,病房,盆底和大小便控制实验室等机构,房屋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75%,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100%。我科1人为终身教授,2人获得院级拔尖人才,有2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培养博士生十余人,硕士生数十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奖励。临床医疗小儿外科在小儿大小便失禁和排便排尿功能障碍诊治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患者前来就诊。独创和改进的许多手术方法并,例如,治疗肌原性大便失禁的神经压榨股薄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臀大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肌原性排便困难的臀大肌肛提肌重建术;治疗神经原性盆底肌瘫痪的髂腰肌盆底悬吊术;治疗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肠浆肌层膀胱包绕术、膀胱颈悬吊术等等。是国内外首先应用内括约肌成形术治疗肛门内括约肌发育缺陷的两个中心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和倡导清洁间歇导尿、Malone手术和顺行灌肠、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等一系列差别方式的手术和保守治疗小儿大小便失禁和功能障碍,全面提高了病人的生活与生命质量。为了从根本上治疗神经原性大小便失禁和下肢功能障碍的瘫痪患儿,还十分关注其主要原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国外同步开展了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脊髓脂肪瘤、脊髓纵裂、脊髓栓系症、椎管内皮样囊肿等,成为我国最早实施此类手术的主要和单位之一,明显地改善了此类患儿的预后。90年代末,在国内成功开展了经肛门拖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成为国内率先开展此项在肛肠外科革命性微创手术的两个先进科室之一。2001年在省内率先应用膀胱尿道镜检查和治疗小儿各种下尿路疾病,2006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在全国首先开展了经膀胱尿道镜诊治先天性前列腺囊导致的排尿困难。2008年,在全国(包括港澳台)率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是山东大学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医院重点培养与支持的特色专业,目前科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耳鼻喉科学重点实验室,现有员工58名,其中医疗人员25名,护理人员26名,技师6人,科研秘书1名。在25名医生中,有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数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名。全科26名护理人员中,有主管护师5人、护师13人。耳科:我科由国内知名耳科专家许安廷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近年来,该专业在疑难、复杂及难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攻坚克难、不断突破,专业水平居于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目前科室由耳外科及耳内科组成,耳外科诊治范围主要包括:各型中耳炎手术、人工耳蜗植入、耳内镜微创外科、耳整形、侧颅底外科、眩晕外科等;耳内科诊治范围主要包括:各类耳聋和耳鸣,如突发性聋、噪声性聋、大前庭综合征早期、遗传性耳聋等;各种眩晕疾病,如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晕动病等。科室在省内最早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目前科室为山东省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单位)、全中耳重建术、耳内镜微创外科和侧颅底外科等,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并在省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我科建立有国内一流的听力检测中心、颞骨解剖实验室和耳聋基因实验室,并开展眩晕、耳聋等专科门诊。鼻科:我科张大良主任是省内最早开展鼻内镜诊疗技术的鼻科专家,率先开展了鼻内镜下微创腺样体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视神经管减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鼻内镜鼻颅底良恶性肿瘤切除术(如脊索瘤和颅咽管瘤切除术)等高难度鼻眼相关和鼻颅底手术,并在省内率先引进美国飞利浦伟康多导睡眠监测设备和压力滴定设备,建立睡眠实验室。现鼻科学术带头人史丽教授现任山东省变态反应学会主任委员,已于去年建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过敏性疾病诊疗门诊,拥有国内领先的过敏原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有合理的医疗人才梯队,建立山东省首家省级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示范门诊,为过敏性疾病的标准化诊断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保证,开展基层医院过敏医师的培训与指导,使该项技术在全省的推广及应用起到示范作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咽喉头颈外科:上世纪80年代起我科在省内率先开展咽喉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激光手术治疗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可在喉镜下用激光切除

肝胆外科 查看详情

肝胆外科2016年11月21日建科,科室有董家鸿院士工作站、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分中心、山东大学肝胆血管外科研究所和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是一个多学科的学术平台,并以精准为特色的肝胆外科。科室现有院士一名、博士生导师两名,教授两名,副教授一名,主治医师一名,住院医师三名。主要从事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石症等疑难疾病的诊治和研究,特别是近期对晚期胆管癌的已经不能常规手术切除的病人,成功的实施了山东省首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填补了山东省空白。在2018年8月1日建立了董家鸿院士工作站和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山大二院分中心,董家鸿院士指定由他的博士生、博士后李海林教授担任分中心主任,并建议:1、开设了院士团队专家门诊为山东患者能够享受到权威高效的诊疗服务,董家鸿院士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外科门诊开设院士团队专家门诊,出诊专家是由董家鸿院士指定的他的博士生和博士后李海林、闫军副教授担任,院士团队专家门诊每周一次,每次半天,时间定为每周五上午,实行网上预约。院士团队专家门诊主要工作是:对发现的肝胆胰外科的复杂疑难的病人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对于巨大的、晚期的肝胆良、常规手术不能切出的恶性肿瘤,能否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进行评估,其结果由李海林或闫军副教授向董家鸿院士汇报,并提出进一步诊治意见。2、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远程会诊平台设立在至善楼十四层肝胆外科病房,对于肝胆外科病房的疑难的病人,将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和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的专家一起会诊制定诊治方案。肝胆外科在董家鸿院士指导下,逐步着手开始建立前瞻性病例数据库,为加盟全国肝胆专科医联体,组建区域性肝胆外科中心,更好的造福于山东省的肝胆胰疾病患者而努力。院士团队门诊专家名单:李海林副教授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分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闫军副教授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

感染/肝病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肝病科由全国著名肝病专家王磊教授创立于2008年,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临床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肝病专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分别于1997年和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授予权。肝病科下设门诊、病房和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肝病学实验室。医学分子肝病学实验室和肝病科承载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攻关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医师队伍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67%,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92%。临床医疗该学科在肝病临床医疗和临床科研领域,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本专业对乙肝抗病毒药物有关耐药和停药观察研究、阿德福韦酯相关低磷性骨软化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其临床诊治和研究水平居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有关研究成果被美国、亚太肝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乙肝防治指南所引用。科研水平本科室及其医学分子肝病学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内研究课题10余项,科研总经费400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达15篇,参编著作10余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王磊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病学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华肝脏病杂志》等10余家杂志编委。学术交流与合作本科室及重点实验室先后派出多位专家赴欧洲和美国等学习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专题讲座、大会发言和主持。先后邀请国内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委、内科学分会副主委、感染病学分会副主委及长江学者等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干部保健/老年医学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干部保健(老年医学)科始建于2005年,经过科室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业务学科及省内颇具影响的保健基地,对我省老年医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5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是中国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华北老年医学中心联盟委员单位,山东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委员单位,山东省保健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单位,是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点。干部保健(老年医学)科下设门诊,病房,重症监护室等机构,房屋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保健门诊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康复科以及药房、输液室,配备GE大型腹部超声仪、飞利浦IE33心脏彩色超声仪、心电图、ATMOS耳鼻喉综合诊疗工作站、牙科综合治疗椅,可以完成诊疗、采血、取药、输液等一站式服务。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5%,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100%。临床医疗该学科在老年医学领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本专业对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老年心血管疾病、老年脑血管疾病等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在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方面取得卓越成绩。我科还担任省级领导保健工作,每年参加中央首长来鲁视察保健任务、大型会议、省级领导保健任务。科研水平干部保健(老年医学)科先后承担省部委研究课题6项,科研总经费10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励3项,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蒋卫东教授是我省著名的心血管疾病学专家,兼任学术团体职务2项和本专业杂志的审稿人。学术交流与合作干部保健(老年医学)科先后派出2位专家赴美国学习进修,多次主持和参加本专业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先后邀请美国等国家多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由山东省关节外科创始人、博士生导师王韶进教授创立,刘文广主任医师主持工作。科室现有医生16人,均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和国内外一流医院进修经历。科室在省内率先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为不同程度的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患者提供个性化阶梯治疗,在复杂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翻修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辐射全省的关节疾病诊疗中心。科室在国内率先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骨科手术实践,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发展。目前关节外科在\"山东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刘文广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紧密把握关节和运动医学发展方向,开展髋关节镜、肩关节镜、膝关节截骨、半月板韧带修复、单髁置换、股骨头坏死保髋、PRP组织再生治疗、3D打印精准医疗手术、关节康复等新技术,在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治疗方面达到全省领先,获得同行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创建了山东省再生医学学会,并在山东省骨科学会、山东省运动医学学会等多个组织担任学术兼职等。科室已陆续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撰写发表SCI、核心期刊等国内外论著20余篇,参编山东大学研究生教材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医院新技术奖励多项。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基地,培养了大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规培进修学员。

核医学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前身为山东医科大学核医学教研室,始创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开展核医学显像及治疗工作的单位之一,自1959年开始承担山东医学院的核医学教学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编过卫生部统编教材《核医学》1-4版。同时承担了全国核医学医师、技师、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对我国核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9年起划归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目前,核医学科有各类专业医护人员5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一名,具有硕士学位人员三名,护师一名。2009年核医学科启用新的工作场所,位于医院新建医技楼二层,约800平方米,设有标准的核素治疗病房。核医学科现以全新的面貌为患者诊疗及医院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性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前沿学科,由具有医学影像学及临床医学诊疗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核医学科装备有大型先进的进口设备SIEMENS双探头ECT一台。可进行全身不同脏器的功能性显像检查。自1959年开始,核医学科在我省率先开展131I治疗甲亢病人以来,已治疗甲亢两万余人次;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的病人千余人次,在全省有着广泛的影响。同时,自1993年以来开展153Sm-EDTMP和89Sr治疗骨转移。近年来,本学科突出了以肿瘤核素诊断及各种疾病核素治疗为特点的研究及诊疗方向。目前已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四项,获山东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一项,省科技成果奖七项,在中华医学系列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一篇,PubMed、SCI收录论文六篇,著作四部。"}

重症医学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由山东省著名专家马承恩教授创立于2005年,经过医护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省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护理培训基地。重症医学科房屋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博士及硕士学位占全科的100%。临床医疗该学科在重症医学领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本科室对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重症超声、床旁持续血液净化、ARDS、俯卧位通气、主动脉球囊反搏、纤维支气管镜、高流量湿化氧疗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成功救治了严重复杂多发创伤;各种严重感染;各种休克;各种急性毒物中毒(例如有机磷重度、百草枯中毒等);心肺脑复苏、重度中暑;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衰、重度心衰;DIC;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支气管哮喘;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甲亢危象,垂体危象、肾上腺皮质危象;产科大出血、羊水栓塞、急性妊娠脂肪肝、HELLP综合征、产后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脑血管病、青霉素脑病;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等无数患者。科研水平重症医学科先后承担省部委研究课题4项,科研经费35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6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项,主编和参编著作7余部,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马承恩教授是我省著名的重症医学专家,兼任国内学术团体职务10余项和山东大学学报通讯编委,获省部委荣誉奖励5项。学术交流马承恩教授先后被派往美国、比利时等国家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多次主持国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先后邀请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急诊医学中心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创立于1997年,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急诊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急诊医学中心下设院前急救120、预检分诊、门诊(专家诊室、外科、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创伤整形)、抢救室、清创手术室、留观室、病房、急诊监护室EICU和办公区等,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医护队伍现有总人数171人,其中医教研总人数141人,其他岗位30人。医教研中医疗45人,护理96人,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5人,副教授1人,副主任护师1人。医疗团队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8%,博士及硕士学位者约占全科82.5%。临床医疗该学科在急诊整形美容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较早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急诊美容、整形外科手术。急诊医学中心接诊抢救的危急重症病人包括心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各类急性心功能不全、致命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危重症、各类休克、多脏器衰竭、电击伤、各种中毒、严重创伤\/复合伤等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7%以上,达国内同级医院先进水平。近年来,本专业对(1)心脑血管急诊的诊治及抢救;(2)急诊创(烧)伤救治、美容整形和重建;(3)呼吸衰竭及多脏器的抢救;(4)各类中毒的诊断和抢救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在各种创伤诊治、伤口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病理性瘢痕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水平急诊医学中心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近12项,科研总经费20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姜笃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烧伤整形外科学专家,师从我国创伤外科学泰斗盛志勇院士,是山东省创(烧)专业首位医学博士后,现为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培训导师班主任导师暨山东省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委,山东预防医学会理事会理事暨中毒与临床急病防治分会主任委员,烧伤整形外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创伤修复失控(瘢痕增生、慢性溃疡、假上皮瘤形成)机制和皮肤组织工程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与合作急诊医学中心先后派出10余位专家赴国内多家医院学习进

甲状腺/胰腺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由全国著名外科专家亓玉忠教授创立于2013年,是集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专业化科室,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省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甲状腺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学位授予权,2013年荣获山东省普通外科专业临床重点专科。现能开展甲状腺相关疾病所有诊疗活动:如各项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查,甲状腺微创手术,腔镜甲状腺美容手术,甲状腺肿瘤根治及改良根治手术,甲状腺肿瘤的同位素治疗,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等相关检查、诊疗技术。2018年7月,根据医院学科发展需要,甲状腺外科更名为甲状腺\/胰腺外科,科室进一步开展胰腺方面疾病的诊治工作,临床上以早期诊断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工作重点,开展胰腺内引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扩大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体尾切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胰腺中段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并积极开展相应的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7人,其中教授2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5%,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100%。多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发展贡献奖、新技术奖、危重病人抢救成功奖及荷花杯优秀医师奖等奖励。临床医疗该学科在甲状腺、胰腺外科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本专业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查术,甲状腺肿瘤规范化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腔镜甲状腺美容手术,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术中喉返神经监测技术,纳米碳负染色甲状旁腺保护技术等多项诊疗技术。在甲状腺巨大肿瘤手术切除、腔镜辅助下颈部淋巴结改良清扫、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甲状旁腺保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处理、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走在了国内前列。科研水平甲状腺\/胰腺外科完成科研课题6项,发表国际性学术论文(SCI)10余篇,国内学术论文70余篇,编写论著10余部。学科带头人亓玉忠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甲状腺外专家,兼任山东省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副主任委员,甲状腺、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委,腔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乳腺病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迄今在国内外

检验医学中心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中心经过几代检验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检验医学中心是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单位,是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委单位、山东省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肿瘤标志物检测工程实验室、山东省肿瘤标志物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检验医学中心、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肿瘤新型生物标志物研发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协助单位。检验医学中心是山东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依托单位,是山东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多年来承担着山东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开设的各类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心下设临床生化科、临床免疫科、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科、血液与体液检验科、急诊检验科、南部院区检验科共七个专业科室,目前开展检验项目500余项。中心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坚持\"准确、及时、创新\"的质量方针,密切联系临床,于2019年加入京津冀鲁检验结果互认协作单位并顺利通过ISO15189认可现场评审,并始终按照ISO15189认可的要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检验医学整体水平,努力建成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标准化医学实验室。医师队伍检验医学中心现有职工103名,其中\"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2人,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9人,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博士学位21人,硕士学位32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3.5%,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人员总数的51.5%。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均是中青年学者,在多个研究方向上颇有建树,中心多人次获得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已培养博士生19人,硕士生36人,所培养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银丰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各种奖项共10余人次。检验医学中心是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点,目前拥有具有临床教学资质的规培教师25名,已接纳规培学员19名。临床医疗经过多年的努力,检验医学中心在检验医学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

结直肠肛门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由全国著名专家王建新教授创立于2007年,经过近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省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结直肠肛门外科下设门诊,病房,门诊检查室等机构。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1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90%,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100%。临床医疗我科在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结直肠肛门专科设备,采用国际最先进诊疗技术标准和流程,为众多的结直肠肛门疑难病症得以解决提供了保障。科室全面开展了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炎性肠病等结直肠疾患、痔、瘘、肛裂、肛周脓肿、直肠粘膜脱垂、便秘等肛肠疾病的诊治。以微创为特色,开展了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腹腔镜、内镜双镜联合结直肠病变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同时兼顾传统开腹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开展了多种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既达到了根治肿瘤目的又保留了肛门,获得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对所有结直肠癌病人施行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终生随访;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在肛周疾病方面,秉着\"微创、美容\"的理念,开展了痔PPH、RPH、TST等手术,建立了一套国内领先的痔疮、肛瘘、肛周脓肿等肛门常见病的诊治方法,具有创伤小、无痛苦、疗程短、疗效佳、不易复发等优点,尤其对于嵌顿痔、复杂性肛瘘疑难病症具有独到的治疗方法,三维直肠腔内超声靶向定位下肛周脓肿穿刺引流术、瘘管剔除术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新引进德国STORZ公司肛瘘镜系统,为开展微创肛瘘手术奠定了基础,可以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最大程度保护肛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在盆底疾病及便秘诊治方面,在国内较早开展磁共振(MR)仿排粪造影等先进技术,建立了便秘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开展了慢传输型便秘全结肠切除术、对于出口梗阻性便秘,开展了直肠粘膜内脱垂双吻合器PPH术、直肠前突STARR手术、经阴直肠前突修补术、腹腔镜下盆底悬吊术等。有效的解除了病人的痛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科室拥有一流诊治设备:国内第一台三维直肠腔内超声仪是目前为国际上公认的肛门直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使许多过去的模糊诊断,通过三维超声检查,极大地提高了确诊率并为指导手术靶向治疗提供了保障。结肠水疗系统通过彻底清洗

康复医学中心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4年,2004年率先在省内创建康复医学科病房,经过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山东省第二个康复医学科博士点。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康复医学科开设床位50张,常规开设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功能评定室、康复工程室,病区门诊治疗总面积达1200㎡。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0%,博士学位者占全科的30%,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全科的100%。我科中青年医师有2人获得院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而且是我省第二家康复医学科专业博士点,已培养博士生6人,硕士生11人,目前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2人。临床医疗该学科在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领域,处于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水平。本专科常规开展脑血管疾病康复、骨科疾病康复、小儿脑瘫康复、危重疾病康复、社区康复,从业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成系统的康复评定流程,合理运用各项治疗技术,如PNF、Bobath、运动再学习等对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先后开展了言语评估训练系统、吞咽障碍治疗、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等特色技术,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富血小板治疗技术、12h低频持续电刺激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科研水平近五年我科室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获得科研经费20万,发表SCI论文8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科研层次还不够高,未单独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科研能力,提高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质量,力争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康复医学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近6项,科研总经费10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4项,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孙强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家,兼任山东省医学会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

麻醉一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是我院首批成立的临床科室之一。自2013年10月分为麻醉一科和麻醉二科,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00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麻醉一科无博导、硕导),是山东省第一批麻醉专业博士授予点。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9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经过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加速科室发展的同时,还获得了精神文明的丰收,先后荣获了山东大学颁发的\"山东大学五四奖状\"及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卫生厅颁发的\"省级青年文明号\"。医师队伍麻醉一科现有医、教、研总人数25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7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90%,博士6名,99%以上拥有硕士学位。秉承\"明德至善护佑民生\"的院训和\"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的科室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临床医疗科室拥有一支年轻、好学、上进、有战斗力的医疗、护理队伍,技术力量全面,学术梯队合理,在科主任潘恩木的带领下,着重加强了\"一老、一小\"两部分人群和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困难气道、高危妊娠等疑难危重病例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已能顺利完成低体重婴幼儿和老年高危病人的各种疑难复杂麻醉,还相继配合有关科室开展了部分疑难及特色手术,如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心脏移植术、人工耳蜗植入术、颈部巨大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胸大肌皮瓣移植术、口腔肿瘤舌颌颈根治胸大肌皮瓣移植术、5分钟即刻剖宫产手术、无痛分娩、髋关节翻修术等。另外,科室广泛开展了喉罩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经食道心脏超声(TEE)、可视喉镜、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等及血管定位穿刺等麻醉可视化新技术,在靶控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术中唤醒麻醉等新兴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担负着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关节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妇科、产科、口腔科、眼科、周围血管病科等科室的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和术后疼痛诊疗等工作,为急诊、病房危急重症患者提供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为抢救患者生命做出贡献。我科室工作范围涵盖门诊、病房患者的围手术期和围诊疗期,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术后镇痛,为门诊患者提供无痛人流、无痛清宫、无痛宫腔镜、无痛支气管镜等无痛内镜检查服务,对疑难、危、急、重症

神经内二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由全国著名专家毕建忠教授创立于1997年,经过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神经病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0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设立特色专业\"老年痴呆的治疗\",同年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同年获批成立\"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11年建立了山东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同年获批建立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变性病转化医学实验室。2012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神经内科下设门诊、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神经特检等机构,开放床位128张。医师队伍神经内科现有医、教、研总人数3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9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68%,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100%。我科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设有神经心理和痴呆亚专业组、脑血管病亚专业组、癫痫和睡眠障碍亚专业组、神经免疫与感染亚专业组、神经重症亚专业组、神经遗传变性病亚专业组、神经肌肉病及周围神经病亚专业组。2012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生26人,硕士生47人。临床医疗我科在神经病学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神经心理和痴呆亚专业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和科研方面形成一定优势,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博士生导师毕建忠教授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形成良好的团队,成为国内该领域著名的学术带头人之一,2003年科室获批设立特色专业\"老年痴呆的治疗\"。近年来,各亚专业组蓬勃发展,学科周边辐射力日益增强。开展12个亚专科门诊,包括脑血管病门诊、癫痫门诊、睡眠门诊、神经遗传病门诊、神经免疫与感染门诊、头晕门诊、头痛门诊、多发性硬化门诊、记忆门诊、帕金森病门诊、帕金森与痴呆门诊、中西医结合诊疗门诊,设专人专科专家,专病专治。脑血管病亚专业组设有卒中中心和完善的脑卒中绿色通道,配有国内领先的移动卒中单元,可开展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取栓、支架成型等治疗,获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示范卒中中心的建设\";承担了山东省卫生厅强基工程推广

神经内一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由全国著名专家毕建忠教授创立于1997年,经过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神经病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0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设立特色专业\"老年痴呆的治疗\",同年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2004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同年获批成立\"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11年建立了山东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同年获批建立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变性病转化医学实验室。2012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神经内科下设门诊、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神经特检等机构,开放床位128张。医师队伍神经内科现有医、教、研总人数3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9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68%,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100%。我科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设有神经心理和痴呆亚专业组、脑血管病亚专业组、癫痫和睡眠障碍亚专业组、神经免疫与感染亚专业组、神经重症亚专业组、神经遗传变性病亚专业组、神经肌肉病及周围神经病亚专业组。2012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生26人,硕士生47人。临床医疗我科在神经病学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神经心理和痴呆亚专业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和科研方面形成一定优势,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博士生导师毕建忠教授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形成良好的团队,成为国内该领域著名的学术带头人之一,2003年科室获批设立特色专业\"老年痴呆的治疗\"。近年来,各亚专业组蓬勃发展,学科周边辐射力日益增强。开展12个亚专科门诊,包括脑血管病门诊、癫痫门诊、睡眠门诊、神经遗传病门诊、神经免疫与感染门诊、头晕门诊、头痛门诊、多发性硬化门诊、记忆门诊、帕金森病门诊、帕金森与痴呆门诊、中西医结合诊疗门诊,设专人专科专家,专病专治。脑血管病亚专业组设有卒中中心和完善的脑卒中绿色通道,配有国内领先的移动卒中单元,可开展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取栓、支架成型等治疗,获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示范卒中中心的建设\";承担了山东省卫生厅强基工程推广

肾移植科 查看详情

肾移植科成立于2003年,是山东省第一家专业的器官移植中心,是医院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是卫生部第一批器官移植准入单位,并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肾移植科拥有独立的移植病区,开放床位52张,独立的监护病房床位6张,满足了术前、术后以及围手术期特别护理监护需要。中心吸氧、中心负压吸引、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仪、无创呼吸机等辅助设备齐全;拥有独立的移植配型实验室。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8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7.5%,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87.5%。临床医疗肾移植科开展了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对组织配型、术后免疫监测,患者的术前术后处理、并发症的防治等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很好地提高了生存率和长期存活率。2003年初至今,累计完成肾移植手术近千例,每年为百例左右尿毒症患者行肾移植手术,亲属活体肾脏移植严格按照器官移植条例施行,至今已完成两百余例并全部获得成功,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移植成功率达99%以上。移植数量和质量均位于山东省首位。移植肾脏1、3、5年存活率达到98%、92%、85%。73岁老年人肾移植成功,创山东省肾移植成功年龄最高记录,并完成PRA阳性患者同种异体肾移植术、RH血型阴性受者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多次肾脏移植手术,在组织配型、术后免疫监测、患者的术前术后处理、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提高了移植受者生存率和长期存活率。尤其是对PRA阳性患者肾移植、多次肾移植以及移植后肺炎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肾移植技术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肾移植科在省内率先开展肾移植组织配型研究与临床应用,肾移植科建立之初便开展器官移植HLA全套基因配型技术研究与应用,应用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2003年率先开展基因芯片组织配型技术研究。通过建立国际标准的基因分型技术、抗体筛选技术和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为获得高质量器官移植临床疗效提供了基本保障。实现了移植前供、受者严格的基因配对选择,绝大多数病人达到了理想的氨基酸残基匹配。使移植质量大幅度提高。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技术。通过抗体的筛选,杜绝了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降到5%以下(国际上为20%-25%)。近年来本科室对移植免疫耐受、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及DCD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

肾脏内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肾脏内科由全国著名肾脏病专家关广聚教授创立于1997年,1999年和2001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山东省第一个肾内科博士点,是我院首批确立的重点学科,是山东省唯一的肾脏病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1年8月,成立山东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现任主任为肾脏病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傅余芹教授。肾内科设有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肾脏病特检室,房屋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肾内科病房设有床位70张,主要收治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症、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尿路感染、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马兜铃酸肾病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中心创建于1999年3月,是我院首批确立的特色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拥有血液透析机50台,血液透析滤过机6台,血浆置换机2台,CRRT机器4台。是全省大规模血液净化之一,年透析病人近3万余例次。2013年3月,血液净化被评为首批卫生部县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培训基地。血液净化中心环境及设施均属国内一流,是山东省血液透析质量最好的中心之一。在抢救和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急性酒精中毒、高脂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另外,血液净化中心正在开展人工肝疗法。人工肝是指借助体外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脏功能不全或相关疾病。对于重型病毒性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包括药物、毒物、手术、创伤、过敏等)、内科治疗无效的高胆红素血症(肝内胆汁淤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等)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血液净化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完善、实力强,已形成以常规血液透析为基础,各种最新血液净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格局。如:单重血浆转换、双重血浆转换、床旁血滤、血液透析、滤过、免疫吸附、血液灌流,等等。在山东省肾脏病界具有很高的声誉。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本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优美舒适的环境,使每位血液透析患者得到充分的治疗,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享受到正常人的生活。肾脏病特检室开展尿肾功检查(包括尿ACR、尿转铁蛋白、尿IgG、尿α1微球蛋白等),能够

生殖医学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筹建于2014年,正式开诊于2018年3月1日。科室专职人员16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人,硕导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检验技师2人,护理4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所有工作人员均经过国家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的专业培训并取得辅助生殖技术从业资质。科室设置:场地面积近800平方米,分为诊疗区、实验区两个部分。诊疗区设有生殖医学科专家门诊、复发性流产门诊、男科门诊、卵泡监测室、精液化验室等。实验区设有超净层流胚胎实验室、人工授精实验室、手术室等,配备显微操作超净工作站、流式细胞仪、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精子分析仪等先进仪器设备。诊治范围:男女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兆流产保胎、子宫异常出血、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高泌乳素血症、月经失调等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规范诊治和优生优育咨询、孕前查体、男性不育及生殖相关男科疾病的规范诊治等。开展业务:女科:夫精人工授精技术、促排卵-指导受孕、经阴B超卵泡监测、复发性流产个体化精准保胎、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无痛宫腔镜检查术、卵泡穿刺术、子宫动脉血流测定、多胎妊娠减灭术等。男科:男性不育、男科疾病诊治、不育相关手术等。实验室:精液系列检查:精液常规、精子DNA碎片分析、精子存活率检测、精子顶体反应、精子包被抗体、精子优化处理等。为你而来,因爱而生!生殖医学科全体同仁将以精湛的技术和贴心的陪伴助您好孕!咨询电话:0531-85875930病友qq1群:684313340,2群982153217地址:专家门诊、复发性流产门诊位于门诊楼2楼妇科11诊室;普通门诊、男科门诊和实验室位于广智北楼4楼。,,,

手外科/足踝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外科\/足踝外科由全国著名足踝外科专家胡勇教授创立于2014年,经过科室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手外科和足踝外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手外科\/足踝外科是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组长单位和山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专委会主委单位,拥有山东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科室于2014年成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并于2015年3月成立山东大学足踝外科研究中心,是山东省第一个省级足踝外科中心,同时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山东省培训基地、SICOT中国部足踝外科培训中心和中华足踝教育学院山东省培训基地。手足外科下设门诊、足踝病房、手外病房、糖尿病足病房、儿童病房、显微外科监护室、功能康复室、显微外科实验室等。医师队伍科室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4人,其中特聘教授2人,康复治疗师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教授3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78.6%,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78.6%。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临床医疗科室在各种手指和足趾先天畸形的矫正、踝和腕关节镜、手指再造、创面皮瓣修复、足踝部运动损伤、糖尿病足、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断指\/肢再植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在先天足趾畸形和拇外翻的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足趾并趾分趾新术式等技术。近年来,本专业对足踝畸形矫正、足病的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科研水平手外科\/足踝外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科研总经费一百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胡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足踝外科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足踝讲师团高级讲师,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足踝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足踝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足踝教育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分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学专家委员会山东省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专委

疼痛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是以诊治慢性疼痛性疾病为主的专业科室,是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开展疼痛诊疗业务较早、规模较大的专科之一。针对慢性神经痛、老年退变性疼痛、术后痛、癌痛等难治性疼痛,形成了药物、微创手术、疼痛健康管理的多样化、多模式治疗方式,以明晰的疼痛诊断、精准微创为特色的综合治疗、安全优良的疗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省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对我国疼痛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医师队伍科室现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3人,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科室总人数的90%。我科中青年医师多人有在国内外著名疼痛医学专科学习和培训经历,1人曾长期担任国家临床重点疼痛医学专科医疗组组长,1人为留英访问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医师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与国内外多家疼痛医学中心在临床和科研合作、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多人获得山东大学和山东省荣誉奖励。临床医疗本学科在慢性、复杂性、难治性疼痛疾病的综合治疗和疼痛管理和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较早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针对病损神经、损伤或退变组织等导致的慢性疼痛的调节、消融、整复微创手术技术,在慢性疾病的疼痛管理、安宁疗护、中西医结合疼痛诊疗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本专业对神经痛发作机制、退变性疼痛的致病因素分析、脊柱和肌筋膜软组织疼痛治疗方式的大数据分析整理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并不断取得成绩和进展。科研水平疼痛科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近10项,科研总经费200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项,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术交流与合作疼痛科先后派出2位专家赴英国等国家学习进修,多次主持和参加世界、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

胃肠外二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二科创立于2014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对我院普外科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作为山东省普通外科专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教授1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4人,占67%,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1人博士在读。我科有学科带头人,有稳定的研究方向,而且培养硕士生7人。临床医疗该学科在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及营养支持、胰腺甲状腺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等领域,处于省内先进水平。近年来,本专业对微创外科及胃肠外科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科研水平普外二科先后承担省部委研究课题3项,科研总经费3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项,主编和参编著作4余部,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带头人王培林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山东胃肠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卫计委、山东省科技评审专家,兼任《腹腔镜外科》杂志的编委,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术交流与合作普外二科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先后邀请解放军总医院及北医三院多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胃肠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由知名专家丁印鲁教授创立于2018年,经过科室全体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省内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为我省胃肠外科专业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胃肠外科先后成为山东省老年医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挂靠科室、山东省胃肠外科专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挂靠科室、山东省科技厅首批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挂靠科室、大华北减重代谢外科联盟成员单位挂靠科室、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援助项目挂靠科室。科室近年来先后获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胃肠外科下设门诊和病房。并负责医院急腹症的诊治工作。医师队伍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4人,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90%,博士及硕士学位者占全科的100%。我科中青年医师有1人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是中青年,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博士生4人,硕士生20余人。山东省科技厅\"丁印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团队\"负责人单位。临床医疗该学科在胃肠外科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和省内领先水平。胃肠外科团队较早在省内开展完全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不断学习国际最新手术治疗方案并不断改善创新,坚持在国内省内推广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疾病规范化治疗,总结出一套合理高效的胃肠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科室在普外科基础上积极完善专科化建设,主要诊疗病种如胃肠道等消化系统肿瘤、肥胖及代谢疾病、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胃食管返流病、腹壁疝、肠漏(瘘)、腹部外伤、空回肠及阑尾肿瘤、炎性肠病、腹膜后肿物等。胃肠外科以胃肠道等消化系统肿瘤为中心,在熟练开展传统开腹胃肠手术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进取创新,积极开展完全腹腔镜胃肠手术,可在无切口或小切口下完成肿瘤根治及消化道重建,成为胃肠外科的特色诊疗项目,为患者提供微创治疗的平台,大大缓解了患者精神压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科室在胃肿瘤完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方面,开展BillrothII+Braun吻合、Overlap吻合、ModifiedOverlap吻合、SideOverlap吻合、π吻合、Delta吻合、Roux-en-YUncut吻合、双通路吻合等多种方案,在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例数及手术技巧等方面属省内领先。科室不断总结并优化完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技巧,提出BillrothII六步法及UncutRoux-en-Y

胸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共有人员39名,其中医疗人员12名,护理人员27名。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多人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任主任及副主任委员、常委、理事、杂志编委等职务,近3年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2014年获评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目前胸外科每周一到周日均设有专科门诊,每年门诊量6000余人次,诊治的病种包括气管及肺良、恶性肿瘤,肺大泡、肺脓肿、肺囊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食管良、恶性疾病,纵隔肿瘤,胸壁、胸膜及膈肌疾病,脓胸、气胸,手汗症等。目前已开展各种类型的胸外科手术,均取得良好的疗效。胸外科较早于省内开展胸腔镜手术,手术水平和数量、诊治疾病种类和效果均处于先进水平。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大,腔镜治疗的出现改变了开胸手术\"大切口\"情况,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轻,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已成为胸外科治疗的主流。目前我院已开展的手术包括:完全胸腔镜\/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胸内\/颈部吻合术,完全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支气管成型、肺叶切除术,各种纵膈肿瘤切除术,食管肌层切开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剥除术,食管憩室切除术,肺大泡切除、肺结节切除活检等各种类型手术。另外,山大二院胸外科在内镜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除常规检查外,以消化道、呼吸道内镜下治疗为科室特色,以可回收支架置入联合钬激光,治疗食管气管良恶性狭窄、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气管支气管肿瘤等难治性疾病,切实减轻了患者痛苦,改善病人生活治疗,绝大部分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胸外科承担了卫生部、山东省及等多项科研课题,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学术合作,并学习最新的技术,应用于日常的临床工作。胸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丛波教授是山东省胸心外科学会委员,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系,曾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工作24年,在胸外专业技术和经验上有较深的造诣,对胸外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例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对食管良、恶性狭窄,食管各种瘘口和气管肿瘤及狭窄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了非手术食管\/气管支架治疗食管\/气管良、恶性狭窄,擅长全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手术、各种气管\/隆突成形手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食管肿瘤\/纵隔肿瘤切除等胸部微创手术。我科先后开展了内镜下置入可回收食管\/气管支架治疗食管

血液内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以细胞治疗包括自体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细胞(NK细胞,CAR-T、CAR-NK),以及部分成体干细胞治疗等先进技术为特色。在多发性骨髓瘤(MM),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血液内科是中国抗癌学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多发性骨髓瘤与浆细胞疾病学组成员单位,是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单位;是中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具有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国际合作中心,山东省中瑞血液肿瘤合作研究中心平台。2005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02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被授予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建立了山东大学血液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血液内科下设门诊、病房、骨髓移植病房、GMP实验室。医疗团队现有医护人员31人:其中医生12人,博士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GMP实验室工作人员3人。全科医生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临床医疗开展各种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工作,并已开展自体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微移植。在血液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诊疗方面与国际接轨,按NCCN指南及我国专家共识规范诊疗工作;在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及血液肿瘤免疫治疗、血液病的干细胞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学科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规范疾病的诊疗为发展基础,结合先进诊疗技术,开展国内外合作诊疗,以多发性骨髓瘤、噬血细胞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细胞(免疫细胞/干细胞)治疗为学科特色。科研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血液内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50余项,科研总经费300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90余篇,包括SCI收录9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6项,获国家和省部委荣誉奖励3项。2010年成立了山东大学血液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2012年建立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细胞治疗科,同年,牵头成立了山东生物工程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郑成云教授被聘为山东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干细胞研究合作实验室主任;同年获批山东省卫生厅血液学重点实验室;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临床研究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临床研究基地;2017年成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多发性骨髓瘤

整形烧伤外科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于1997年正式开诊,为医院最早开诊的专业学科之一,通过多年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的积累,不断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使我科整形烧伤外科的治疗水平始终保持在省内领先的地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品牌。1999年科室获山东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医院院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中国最受消费者信赖的百家整形美容机构,2006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08年获\"中国十大整形品牌\"称号,2011年再次获评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科室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山东省美容整形烧伤外科学界的开拓者和领航者。医师队伍科室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造就了一支梯队建设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富有战斗力的医疗技术团队。目前科室共有医、教、研总人数12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3人,医疗美容技术高级技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后1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拥有硕士学位者5人。年龄50-60岁者1人,30-50岁者10人,30岁以下1人。其中多人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任主任及副主任委员、常委、理事、杂志编委等职务。科室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培养进修生、美容师和学生达200余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进修生有10人。临床医疗科室业务集美容、整形和烧伤救治为一体,重点开展外科整形美容、微创整形美容、注射美容、激光美容、创伤美容、瘢痕防治、各种急慢性创面的修复重建和烧伤救治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在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综合防治、精细美容手术、注射美容等微整形、脂肪移植体型雕塑、激光医学美容、耳鼻等器官再造、乳房美容整形、颅面整形、急慢性创面的修复重建、体表疾病美容整形和烧伤救治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激光吸脂、颅颌面整形、皮肤美容、整形美容等先进设备、器械和教学仪器,较好的满足了诊断、治疗和教学的需要。科室多年来提出了瘢痕疙瘩发生肿瘤源性学说、瘢痕防治动态疗法等理论,创立了瘢痕疙瘩自杀基因疗法、创面修复复合皮应用、男性乳房发育症肿胀双环单蒂缩乳术、体表外科肿胀局麻技术、自体脂肪干细胞综合移植等多项新技术。近年来,本专业对微创整形美容(激光美容、注射美容等)、精细外科美容、全身脂肪移植与管理、显微外科皮瓣移植、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富有特色的

肿瘤防治中心 查看详情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肿瘤防治中心。中心是中国抗癌协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暨山东医师学会肿瘤放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放疗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理事单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放射治疗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项目课题合作单位。目前中心现有两个专业:放疗和化疗专业。现有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工程师、物理师及技师共6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研究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中级职称17人,所有临床医师均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中心有门诊、病房、直线加速器治疗室、模拟定位室、放疗计划室等部门。目前有病床120余张。中心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设备,包括: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各2台,CT专用模拟定位系统1套、核通模拟定位机1台、有2套的最新的飞利浦Pinnacle以及美国CM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目前可以进行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影像引导放疗(IGRT)。在治疗头颈部肿瘤、胸腹部肿瘤、四肢软组织肿瘤、妇科肿瘤等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心是山东大学临床肿瘤学教学基地及省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山东大学肿瘤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研究生导师5名。先后培养研究生10余名,规培住院医师200余名。2009年,中心病房获得卫生厅护理服务规范病房、2012年中心获得山东大学青年文明号称号,获得医院先进集体奖,病房获得医院优秀护理病房。2016年获得卫生厅品管圈大赛二等奖。2017年获得全国品管圈大赛三等奖并获得医院先进集体奖及科研先进集体奖。目前中心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10项,山东大学自主创新课题2项,卫生厅科研基金3项,省中医药课题基金3项,济南市科技局课题3项。目前有科研经费约300余万元。近10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20余篇,获得教育厅科技成果1项、山东医学奖成果1项,医院新技术奖1项。主编著作2部、副主编2部,参编著作8部。中心倡导多学科协作,整合全院各科室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肿瘤防治中心的理念是\"规范诊疗、开拓创新、热情服务\"。中心愿以优秀的肿瘤学专业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为各地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