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肾病科

小儿肾病综合征怎么引起的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海淀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表现?

小儿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该病可能与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异常、药物反应、过敏等因素有关,需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功能评估等方式确诊。

1、大量蛋白尿

蛋白尿是小儿肾病综合征最核心的表现,患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超过正常值,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长期蛋白尿可能导致蛋白质丢失过多,进而引发低蛋白血症。家长需定期带患儿进行尿液检查,监测蛋白尿程度变化。

2、低蛋白血症

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血液中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通常低于30克每升。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引发水肿的重要原因。患儿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需通过血液生化检查明确诊断。

3、水肿

水肿多从眼睑和面部开始,逐渐发展至下肢和全身,严重者可出现胸水、腹水。水肿程度与低蛋白血症严重程度相关,按压水肿部位可出现凹陷。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水肿变化,记录每日体重,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

4、高脂血症

患儿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与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有关。长期高脂血症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需通过血脂检查明确诊断。饮食上应适当控制脂肪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其他表现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泡沫尿、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并发感染、血栓形成、急性肾损伤等。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变化,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需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复查,监测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变化。注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治疗期间需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剂量,出现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肾病综合征要注意什么?

小儿肾病综合征需注意预防感染、控制水肿、规范用药、监测指标及心理支持。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避免交叉感染、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激素类药物、定期复查尿蛋白及关注患儿情绪变化。

1、预防感染:

患儿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下降,需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手卫生及口腔清洁。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种疫苗需在医生指导下推迟或调整方案。

2、控制水肿:

每日记录体重和尿量,限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000毫升。饮食采用低盐优质蛋白原则,避免腌制食品,可选用冬瓜、鲫鱼等利水食材。严重水肿时需抬高下肢,预防皮肤破损。

3、规范用药:

激素治疗需严格遵循晨起顿服原则,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服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期间应多饮水,定期检测血常规。出现满月脸、多毛等副作用时需告知禁止突然停药。

4、监测指标:

每周用试纸检测晨尿蛋白,每月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复发征兆包括尿泡增多、眼睑浮肿,此时需立即复查。长期患病者还需监测骨密度和视力变化。

5、心理支持:

学龄期患儿可能因体型变化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应鼓励参与适龄活动。通过绘本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期间可安排家庭游戏缓解压力。学校需配合提供课间休息等特殊照顾。

日常护理建议保持居室通风干燥,床单衣物每日更换消毒。饮食可选用山药粥、莲子羹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恢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后补充电解质。雨季注意足部保暖,外出携带应急药物。建立治疗日记记录用药反应和症状变化,复诊时供医生参考。家长需学习急救知识,备齐医疗证件以便突发情况及时就诊。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儿肾病综合征可通过观察水肿、尿液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异常增长及易感染等早期表现发现。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病情进展。

1、水肿:

晨起眼睑或面部水肿是常见首发症状,逐渐发展至双下肢及全身。水肿呈凹陷性,按压后皮肤回弹缓慢。需每日检查孩子眼睑、脚踝等部位,记录水肿程度变化。

2、尿液异常:

尿液泡沫增多且久置不散提示蛋白尿,尿量减少伴颜色加深需警惕。可使用试纸初步检测,持续3次晨尿蛋白阳性应就医。严重时尿液可呈乳糜样。

3、食欲减退:

胃肠道水肿导致进食量下降,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儿童表现为拒食、进食时间延长。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需监测每日进食量和体重变化。

4、体重异常:

短期内体重增长过快每周超5%提示水钠潴留。测量应固定时间如晨起排便后,记录趋势图。突发体重下降可能预示并发症,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5、易感染倾向:

免疫球蛋白随尿液丢失导致免疫力下降,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疮等。感染会加重蛋白尿,形成恶性循环。每年超过6次中耳炎或3次肺炎需排查肾病。

建议定期测量儿童晨起血压,控制每日盐摄入量在3克以下。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记录24小时尿量变化,出现尿液混浊或血尿立即就医。学龄儿童应每学期进行尿常规筛查,有家族史者需加强监测频率。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后怎么治疗?

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可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控制蛋白尿、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复发通常与感染、药物减量不当、免疫紊乱、饮食不当和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仍是基础治疗药物,泼尼松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对于频繁复发者,可联合使用环磷酰胺或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2、控制蛋白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可减少蛋白漏出。严重蛋白尿可能需使用利妥昔单抗等生物制剂。每日监测尿蛋白定量有助于评估疗效。

3、预防感染:

复发患儿需避免接触传染源,必要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发生感染时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常见选择包括头孢曲松或阿奇霉素。感染控制后需复查尿常规。

4、营养支持:

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5-2g/kg。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水肿期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2g。

5、心理干预:

长期治疗易导致焦虑情绪,可通过游戏治疗改善心理状态。家长需接受疾病知识教育,掌握居家护理要点。建立规律的复诊计划有助于增强治疗信心。

患儿日常需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卧室保持通风干燥,注意手卫生和口腔清洁。饮食宜选用易消化的鱼肉、蛋清等优质蛋白,限制高磷食物如乳制品摄入。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复查。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的早期症状?

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增加、水肿重现、尿量减少、食欲减退以及精神状态改变。

1、尿蛋白增加:

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是蛋白尿的典型表现,家长可通过晨尿观察泡沫是否明显增多。实验室检查显示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每公斤体重50毫克。这种情况通常与感染、擅自减药或免疫紊乱有关,需及时复查尿常规并调整治疗方案。

2、水肿重现:

患儿眼睑和面部出现晨起水肿,逐渐发展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水肿程度与低蛋白血症相关,血清白蛋白常低于30克每升。需要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每日体重增长超过1公斤提示体液潴留加重。

3、尿量减少:

每日尿量少于300毫升或较平日减少一半以上需警惕。可能伴随尿液颜色加深或浑浊,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记录出入量时要注意排除出汗等因素影响,持续少尿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

4、食欲减退:

患儿出现厌食、拒食或进食后腹胀,与胃肠道水肿和代谢紊乱有关。长期蛋白丢失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影响消化功能。可尝试少量多餐,选择高生物价蛋白饮食如鸡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

5、精神状态改变:

表现为嗜睡、烦躁或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电解质紊乱或尿毒症前期有关。特别要注意血钠低于130毫摩尔每升时的精神神经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或意识障碍。

日常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蛋白尿,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供给,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5-2克,优先选择乳清蛋白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激素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建议每1-2周复查尿常规,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肩骨折 乳腺炎 软下疳 鼻咽囊肿 卵巢破裂 瘢痕性脱发 急性乳腺炎 霉菌性阴道炎 肾血管性高血压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