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病科 >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痛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老年人骨质疏松怎么办?

老年人骨质疏松可通过补充钙剂、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调整饮食结构、适度运动、预防跌倒等方式治疗。骨质疏松通常由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引起。

1、补充钙剂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一定标准。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可帮助弥补饮食中钙的不足。补钙需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避免与高纤维食物同服影响吸收效率。长期补钙者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

2、抗骨质疏松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折风险。降钙素可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适用于严重病例。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3、调整饮食结构

每日应摄入足够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适当增加三文鱼、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限制高盐饮食和过量咖啡因摄入,避免加速钙流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添加营养补充剂。

4、适度运动

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能刺激骨形成,建议每周进行数次。抗阻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水中运动适合关节疼痛者。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长期卧床会加速骨量流失,应保持适度活动。

5、预防跌倒

改善居家环境如增加照明、安装扶手能降低跌倒风险。视力障碍者需定期验光配镜,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进行平衡训练。避免使用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穿着防滑鞋具。发生跌倒后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计划,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治疗效果。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习惯,戒烟限酒有助于骨骼健康。外出活动时注意防晒但需保证适量日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变矮时需及时就医,警惕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家属应关注老人日常活动安全,协助营造防跌倒生活环境。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骨质疏松饮食提醒?

骨质疏松患者需注重钙与维生素D的膳食补充,同时限制影响钙吸收的食物。主要饮食原则包括增加乳制品摄入、适量补充豆制品、选择高钙低草酸蔬菜、控制钠盐与咖啡因摄入、避免过量饮酒。

一、乳制品

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是钙的最佳膳食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0毫克钙。建议每日饮用300-500毫升液态奶或等量乳制品。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舒化奶或发酵乳制品,发酵过程能分解部分乳糖且增加益生菌活性。

二、豆制品

豆腐、豆浆、千张等大豆制品富含植物性钙质与大豆异黄酮,后者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南豆腐因添加钙凝固剂含钙量高于北豆腐,100克南豆腐可提供约130毫克钙。但痛风患者需控制豆制品摄入量。

三、低草酸蔬菜

西蓝花、芥菜、苋菜等深绿色蔬菜钙含量较高且草酸含量较低,草酸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建议焯水处理进一步降低草酸,同时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促进钙吸收。避免与高草酸的菠菜、竹笋同餐大量食用。

四、限钠控咖啡

每日食盐摄入应控制在5克以内,钠离子会促进尿钙排泄。咖啡因每日不超过300毫克约2杯咖啡,咖啡因可能干扰钙吸收机制。饮用咖啡时可添加牛奶缓冲,并间隔补钙食物食用时间。

五、戒酒限蛋白

酒精会直接抑制成骨细胞功能,每日酒精摄入超过30克将加速骨量流失。动物蛋白过量会增加尿钙排泄,建议每日畜禽肉类控制在100-150克,优先选择鱼类等优质蛋白来源。

骨质疏松患者除饮食调整外,每日应保证30分钟日照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进行快走、太极等负重运动刺激骨形成。定期监测骨密度指标,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药物。烹饪时多用醋调味的酸性环境有助于钙质溶出,避免与含植酸的粗粮同餐影响吸收效率。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骨质疏松影像表现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椎体压缩变形、骨皮质变薄、病理性骨折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常用方法包括X线平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量CT等。

1、骨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最直接的影像学表现为骨密度降低,在X线片上显示为骨骼透亮度增加。早期骨质疏松在普通X线片上可能难以发现,当骨量丢失超过30%时才能在X线片上观察到明显改变。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可以更精确地测量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2、骨小梁稀疏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小梁数量减少、间距增宽,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稀疏。在椎体部位可见水平方向的骨小梁首先减少,垂直方向的骨小梁相对明显,形成栅栏样改变。这种改变在股骨近端和跟骨等松质骨丰富的部位尤为明显。

3、椎体压缩变形

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表现为椎体高度降低。常见类型包括楔形变、双凹变形和扁平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超过20%即可诊断为压缩性骨折,多个椎体连续受累时呈现阶梯样改变。

4、骨皮质变薄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皮质变薄,在长骨骨干部位表现尤为明显。X线片上可见骨皮质分层现象,皮质内出现透亮线。皮质变薄导致骨骼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皮质变薄程度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5、病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折线通常为横行或短斜行,断端可无明显移位。髋部骨折在X线片上表现为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可能伴有髋内翻畸形。椎体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段,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

骨质疏松患者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进行负重运动有助于维持骨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预防跌倒可降低骨折风险。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腰背疼痛或身高明显缩短时应及时就医,排除椎体骨折可能。对于确诊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治骨质疏松打什么针?

骨质疏松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鲑降钙素注射液、特立帕肽注射液、依降钙素注射液、地舒单抗注射液等药物。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等症状。

一、唑来膦酸注射液

唑来膦酸注射液属于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该药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及男性骨质疏松,每年静脉滴注一次即可维持疗效。使用后可能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二、鲑降钙素注射液

鲑降钙素注射液通过调节钙代谢抑制骨吸收,适用于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及伴有骨痛的患者。该药具有镇痛作用,可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急性疼痛。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钙水平,防止低钙血症发生。

三、特立帕肽注射液

特立帕肽注射液是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能促进骨形成,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高风险患者。需每日皮下注射,治疗周期不超过24个月。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四、依降钙素注射液

依降钙素注射液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减少骨吸收,适用于骨质疏松伴骨痛或高钙血症患者。该药可改善骨代谢指标,降低椎体骨折风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面部潮红等,通常症状轻微。

五、地舒单抗注射液

地舒单抗注射液是RANKL抑制剂,通过阻断破骨细胞成熟发挥作用,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及骨折高风险人群。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需长期补钙和维生素D以预防低钙血症。治疗期间需监测下颌骨坏死风险。

骨质疏松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到1000-1200毫克,维生素D补充400-800国际单位。建议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增强骨骼强度,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预防跌倒风险,居家环境应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出现持续骨痛或身高明显缩短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骨质疏松不吃药能好吗?

骨质疏松不吃药是否能好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判断。轻度骨质疏松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可能改善,中重度通常需要药物干预。骨质疏松主要与钙流失加速、骨形成减少等因素有关,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

骨质疏松患者若骨密度仅轻度降低且无骨折史,可通过加强营养和运动改善。每日保证充足钙质摄入,如饮用牛奶、食用豆制品,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刺激骨骼重建。同时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防止钙质流失。这类患者需定期复查骨密度,监测变化情况。

当骨密度显著降低或已发生脆性骨折时,单纯生活方式调整难以逆转骨质破坏。此时需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或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合并疼痛者可配合镇痛治疗,脊柱骨折需考虑椎体成形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身高缩短、驼背畸形,甚至轻微外伤就引发髋部等致命性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无论是否用药,都应保持均衡饮食,重点补充钙和维生素D。建议每日晒太阳2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选择低盐高蛋白膳食。运动以安全为前提,避免跌倒风险高的活动。居家环境需做好防滑处理,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跌倒风险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脐疝 胆管癌 肌腱损伤 2型糖尿病 神经纤维瘤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性睑外翻 色素性荨麻疹 多囊卵巢综合症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