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24人阅读
靶向治疗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可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靶向药物通过精准抑制肿瘤生长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但需严格遵循基因检测结果选择用药。
靶向治疗适用于存在EGFR、ALK、ROS1等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片、厄洛替尼片等药物后,肿瘤缩小概率较高,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达10-12个月。ALK阳性患者服用克唑替尼胶囊后,客观缓解率超过60%。这些药物能针对性阻断癌细胞增殖信号,相比化疗显著降低脱发、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患者耐受性更好。
对于无明确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效果有限。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耐药性,表现为治疗6-12个月后病灶重新进展。此时需再次基因检测确认耐药机制,如EGFR T790M突变可换用奥希替尼片。少数患者会发生间质性肺炎、肝功能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接受对症处理。
接受靶向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监测治疗效果。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体能,可适量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摄入。避免食用西柚等影响药物代谢的水果,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若出现持续咳嗽加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返院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