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50人阅读
35℃体温属于偏低状态,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体温偏低主要有环境温度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休克、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建议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保暖措施。
1、环境温度过低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可能导致体温降至35℃。寒冷刺激会使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若未及时保暖可能引发寒战、皮肤苍白等表现。可通过增添衣物、使用取暖设备等方式恢复体温,避免持续低温导致冻伤。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可能伴随乏力、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替代治疗,同时注意避免高碘饮食。
3、低血糖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时可能出现体温下降,常伴冷汗、心悸、意识模糊等表现。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过量是常见诱因,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
4、休克早期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初期可能出现体温不升,同时存在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紧急就医处理原发病,如扩容补液、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循环,避免进展至多器官衰竭。
5、药物副作用服用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片、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可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出现体温过低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与酒精同服加重中枢抑制。
日常需保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长时间冷水浴或过度节食。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出现持续低体温合并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冬季外出注意穿戴保暖衣物,适量进食高热量食物帮助维持体温平衡,避免使用未经医生指导的退热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