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脑出血

脑出血病人怎么护理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出血住院费用多少?

脑出血住院一般需要3万元到10万元,实际费用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住院时长、医院等级、地区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脑出血住院费用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少量出血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仅需药物保守治疗,费用集中在3-5万元区间。这类患者通常住院2周左右,主要支出为脱水降颅压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头部CT复查及基础护理费用。中等量出血患者往往需要加用亚低温治疗或短期ICU监护,费用可能上升至5-8万元。大量出血或出现脑疝等危急情况时,急诊开颅手术费用可达8万元以上,若术后需长期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费用可能超过15万元。

不同治疗方式对费用影响显著。单纯药物治疗日均费用约2000-3000元,而手术患者单次开颅血肿清除术费用约2-3万元。术后若需高压氧康复治疗,每次费用约300-500元,常规需20-30次。部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时,抗生素治疗和痰培养检测会额外增加5000-10000元支出。三级医院ICU每日费用约5000-8000元,普通病房每日约1000-2000元,地区间存在20%-30%的价格浮动。

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适当补充富含卵磷脂的鸡蛋、大豆等食物。康复期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3个月复查头部CT或MRI。家属需学习翻身拍背等护理技巧,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恢复工作前需经神经科评估,避免过早从事高空作业或驾驶等高风险活动。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脑出血急救的方法?

脑出血急救的方法主要有保持患者安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移动患者头部、清理口腔异物、监测生命体征。

1、保持患者安静

发现脑出血患者后应让其立即平卧,避免任何形式的情绪激动或身体活动。情绪波动和肢体活动可能加速颅内出血,导致病情恶化。同时要解开患者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确保呼吸通畅。禁止给患者喂水或食物,以免误吸导致窒息。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症,须第一时间联系120急救中心。电话中需清晰说明患者症状、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等信息。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应特别告知医护人员。等待救护车期间不要擅自给患者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血压骤降加重脑缺血。

3、避免移动患者头部

脑出血患者头部需保持固定,切忌随意搬动或摇晃。可将软枕垫于患者肩颈部,使头部自然抬高15-30度,有助于降低颅内压。若患者出现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禁止尝试通过拍背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意识。

4、清理口腔异物

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需立即检查口腔是否有假牙、食物残渣等异物。使用干净纱布缠绕手指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若患者出现抽搐,不可强行撬开牙关,应在齿间垫软布防止舌咬伤。清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面色变化。

5、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呼吸节律等指标。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和意识状态。若出现呼吸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所有观察结果需详细记录,为后续医疗处置提供参考。避免频繁唤醒患者或进行疼痛刺激测试。

脑出血患者急救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光。恢复期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分次少量进食。每日进行四肢被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但避免剧烈翻身或坐起。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按医嘱服用脱水剂和神经保护药物。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复查头部CT。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脑出血术后可以吃什么?

脑出血术后患者可以适量吃高蛋白食物、富含维生素食物、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低脂食物、易消化食物等,也可以遵医嘱吃胞磷胆碱钠片、吡拉西坦片、奥拉西坦胶囊、尼莫地平片、长春西汀片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一、食物1、高蛋白食物

高蛋白食物有助于促进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鸡蛋、鱼肉、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能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氨基酸。蛋白质是细胞修复的重要原料,适量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选择烹饪方式时应以清蒸、水煮为主,避免油炸或烧烤。

2、富含维生素食物

富含维生素食物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新鲜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菠菜、猕猴桃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神经修复。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脑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建议每日摄入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以保证维生素的全面补充。

3、富含膳食纤维食物

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有助于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出现便秘。燕麦、糙米、芹菜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蠕动,预防因卧床导致的排便困难。膳食纤维还能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一定作用。食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引起胃肠不适。

4、低脂食物

低脂食物适合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饮食需求。选择脱脂牛奶、鸡胸肉、豆制品等低脂食物,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减轻血管负担。高脂饮食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不利于术后恢复。烹饪时应使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5、易消化食物

易消化食物能够减轻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胃肠负担。米粥、面条、蒸蛋等软质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适合术后胃肠功能较弱的患者。随着恢复情况好转,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二、药物1、胞磷胆碱钠片

胞磷胆碱钠片是一种脑代谢改善药,适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该药物能够促进脑内磷脂代谢,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强脑细胞活力。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观察有无恶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咨询

2、吡拉西坦片

吡拉西坦片具有改善脑代谢的作用,可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该药物能够促进脑内ATP合成,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服用期间可能出现失眠、兴奋等不良反应,应避免晚间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

3、奥拉西坦胶囊

奥拉西坦胶囊是一种促智药,适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改善。该药物能够促进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增强神经传导功能。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观察有无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尼莫地平片

尼莫地平片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脑血液循环。该药物能够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预防脑血管痉挛。服用期间应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导致低血压。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5、长春西汀片

长春西汀片具有改善脑微循环的作用,适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脑功能恢复。该药物能够增加脑组织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脑代谢。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观察有无心悸、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饮食应以营养均衡、易于消化为原则,逐步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再到普通饮食。除注意食物选择外,还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活动、语言训练等,有助于功能恢复。定期复查头部CT或MRI,监测恢复情况。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家属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预防再次出血。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脑出血再次出血原因?

脑出血再次出血可能与血压控制不佳、血管畸形未处理、抗凝药物使用不当、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等因素有关。脑出血患者需警惕再出血风险,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并规范治疗。

1、血压控制不佳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若患者出院后未规律监测血压或自行减停降压药,可能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当收缩压持续超过160毫米汞柱时,病变血管壁承受的压力骤增,原出血部位薄弱区易发生血管破裂。常用降压药包括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但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2、血管畸形未处理

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若在首次出血后未通过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在血流冲击下可能再次破裂。这类患者常出现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需通过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变位置。对于深部小型动脉瘤可考虑血流导向装置治疗。

3、抗凝药物使用不当

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抗凝药时,若INR值监测不及时或合并使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概率。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应评估血栓与出血风险,必要时改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并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4、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肝功能衰竭等疾病导致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管破损后难以形成有效血栓。这类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出血急性期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5、脑血管淀粉样变性

老年患者脑小血管壁β淀粉样蛋白沉积会导致血管脆性增加,表现为反复脑叶出血。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重点在于控制血压和避免头部外伤,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延缓认知功能恶化。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排便或剧烈咳嗽。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食物,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遵医嘱进行床上肢体活动,逐步过渡到站立训练,定期复查头部CT监测血肿吸收情况。家属需学会识别嗜睡、言语含糊等再出血征兆,发现异常立即送医。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脑出血引流手术风险?

脑出血引流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包括颅内感染、再出血、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伤和麻醉相关并发症。手术风险与患者基础疾病、出血部位及手术时机密切相关。

脑出血引流手术是治疗大量脑出血或脑室积血的重要方法,通过钻孔或开颅方式放置引流管清除血肿。颅内感染是术后常见风险,多因手术操作或引流管留置导致细菌侵入,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需严格无菌操作并使用抗生素预防。再出血可能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术后需密切监测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

脑脊液漏多因硬脑膜缝合不严密或引流管拔除后瘘口未闭合,可能引发低颅压或逆行感染,需加压包扎或手术修补。神经功能损伤与手术路径相关,如运动区或语言中枢附近操作可能导致偏瘫、失语等,术中神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可降低风险。麻醉相关并发症包括恶性高热、循环波动等,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测尤为重要。

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牵拉或扭曲,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控制高血压和血糖可降低再出血风险。饮食宜清淡高蛋白,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头部影像评估恢复情况。家属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炎,发现意识改变或发热及时就医。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肝囊肿 抽动障碍 两性畸形 卵巢肿瘤 盆腔囊肿 皮样囊肿 登革出血热 输卵管肿瘤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