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外耳道异物清理方法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清理手术伤口用什么药水?

清理手术伤口可使用生理盐水、碘伏、过氧化氢溶液、苯扎氯铵溶液、氯己定溶液等药水。不同药水适用于不同伤口类型和感染风险,需根据医嘱选择。

1、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为0.9%氯化钠溶液,是最温和的伤口清洁剂。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相同,不会刺激组织或影响愈合过程,适用于浅表性伤口、术后缝线周围清洁及敏感皮肤区域。使用时可用无菌棉球蘸取轻柔擦拭,避免用力摩擦导致痂皮脱落。

2、碘伏

碘伏是聚维酮碘溶液,通过释放游离碘发挥广谱杀菌作用。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均有杀灭效果,适用于污染伤口或存在感染风险的创面。需注意碘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甲状腺疾病患者应慎用。清洁后建议用生理盐水二次冲洗以减少残留。

3、过氧化氢溶液

3%过氧化氢溶液通过氧化作用清除创面厌氧菌和坏死组织,其产生的气泡可辅助机械清创。适用于污染较重的伤口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创面,但频繁使用可能损伤新生肉芽组织,建议仅在初期清创时短期使用。

4、苯扎氯铵溶液

苯扎氯铵为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显著。其刺激性低于碘制剂,适合黏膜或儿童皮肤的清创。需避免与肥皂等阴离子物质同时使用,否则会降低杀菌效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

5、氯己定溶液

氯己定具有持久抗菌活性,能形成保护膜持续抑制细菌繁殖。常用于导管置入部位或慢性溃疡的护理。需注意与碘制剂合用可能产生沉淀,与硬水相遇时效力会减弱。口腔及中耳部位禁用。

术后伤口护理需保持干燥清洁,每日观察红肿渗液情况。接触伤口前严格洗手,敷料渗透后及时更换。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加,愈合过程中出现发热、剧痛或异常分泌物需立即就医。定期随访让医生评估愈合进度,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药膏。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清理小孩耳屎的小妙招?

清理小孩耳屎可采用棉签擦拭外耳道、滴耳液软化、吸引器吸出、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处理等方法。儿童耳道娇嫩,操作需谨慎,避免损伤鼓膜或引发感染。

1、棉签擦拭外耳道

适用于可见的浅表耳屎。选择儿童专用细头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及耳廓褶皱处,切勿深入耳道。操作时固定儿童头部避免突然移动,若耳屎较硬或位置较深应停止操作。此方法仅能清理外耳道1/3区域的耳垢。

2、滴耳液软化

碳酸氢钠滴耳液或橄榄油可软化硬结耳屎。将儿童侧卧,牵拉耳廓使耳道变直,滴入3-5滴药液后保持体位5分钟,每日2次连续3天。软化后耳屎可能自行排出,禁止强行掏挖。滴耳液使用前需确认鼓膜完整无穿孔。

3、吸引器吸出

医用耳用吸引器配合耳镜使用,适用于松散耳屎的清理。由专业人员操作,通过负压吸引清除耳道中后段耳垢。家庭可用橡胶球式吸耳器浅层清洁,但吸引力需控制在儿童可承受范围,操作后检查耳道皮肤有无充血。

4、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37℃温生理盐水和耳道冲洗器,将水流沿耳道后上壁缓慢注入,待耳屎冲出后擦干外耳道。冲洗前需确认无鼓膜穿孔史,冲洗压力不超过0.8大气压。中耳炎急性期、外耳道湿疹患儿禁用此法。

5、就医处理

当耳屎堵塞严重引发听力下降、耳痛或眩晕时,需耳鼻喉科医生处理。医生可能使用耵聍钩、显微器械或内镜下清理,必要时行外耳道冲洗。顽固性耵聍栓塞可能需多次处理,术后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

日常应避免频繁清理儿童耳道,耳屎具有保护耳道皮肤和抑制细菌的作用。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防止进水,定期用湿巾清洁耳廓即可。若发现儿童频繁掏耳、听力异常或耳道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就医检查。两岁以下幼儿建议每半年由专科医生评估耳道情况,切忌自行使用挖耳勺等尖锐工具。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油耳屎堵住了怎么清理?

油耳屎堵塞可以通过软化清理或就医处理。油耳屎即油性耵聍,主要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过多油脂混合皮屑形成,清理方法主要有使用滴耳液软化、专业器械取出、避免自行掏挖、保持耳道干燥、控制油脂分泌等。

1、滴耳液软化

碳酸氢钠滴耳液或过氧化氢溶液可软化油性耵聍。将药液滴入耳道后保持侧卧姿势数分钟,待耵聍软化后可用温水冲洗。该方法适用于未完全堵塞耳道的情况,操作时需避免药液温度过低刺激内耳。

2、专业器械取出

耳鼻喉科常用耵聍钩或吸引器清除顽固性油耳屎。医生会在额镜照明下精准操作,避免损伤鼓膜。此方法适合完全堵塞耳道的硬结耵聍,过程中可能需配合生理盐水冲洗。

3、避免自行掏挖

棉签或发卡等工具可能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不当操作易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甚至导致鼓膜穿孔。油性耵聍黏性较大时,自行清理反而会加重堵塞程度。

4、保持耳道干燥

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廓积水,游泳时佩戴防水耳塞。潮湿环境会促使油性耵聍膨胀,定期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道可预防堵塞。油耳体质者应减少使用入耳式耳机频率。

5、控制油脂分泌

减少高脂饮食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皮脂腺分泌旺盛可能加重油耳症状,规律作息和清淡饮食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反复发作者可定期到医院进行预防性清理。

日常避免频繁掏耳刺激耵聍腺分泌,油耳体质者每半年可做一次耳道检查。若出现听力下降、耳痛或眩晕等症状,提示可能继发外耳道炎或中耳感染,需立即就医。清理后一周内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凡士林棉球临时封堵外耳道口。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中耳炎怎么清理耳朵?

中耳炎患者清理耳朵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方法有外耳道冲洗、吸引器清理、药物滴耳、器械取出、手术清理。中耳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耳部外伤等因素引起。

1、外耳道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轻柔冲洗外耳道,适用于耵聍栓塞或浅表分泌物堆积。操作需由医护人员使用耳科专用冲洗器控制水压,避免损伤鼓膜。冲洗后可配合使用硼酸酒精棉签擦拭耳廓残留液体。

2、吸引器清理

耳科吸引器能安全清除中耳腔脓性分泌物,特别适合鼓膜穿孔伴流脓的患者。操作时需要调整合适负压,避免吸引过程中造成黏膜损伤。清理后通常需要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治疗。

3、药物滴耳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溶解分泌物并抑制感染。滴药前需将患耳朝上,滴入3-4滴药液后保持体位5分钟。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期可选用含激素的复方制剂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耳液。

4、器械取出

耳科医师使用耵聍钩、显微吸引头等器械处理顽固性耵聍或异物。操作需在耳内镜辅助下进行,避免盲操作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术后可能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5、手术清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能需鼓室成形术清除病变组织。手术通过显微镜下开放乳突气房,清除肉芽及胆脂瘤。术后需定期换药,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必要时行听力重建。

中耳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棉签深入耳道,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鼓膜穿孔。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防止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出现耳痛加剧、听力下降或发热等症状时须及时复诊。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耳朵耵聍如何正确清理?

耳朵耵聍一般无须特殊清理,若出现堵塞或不适可通过软化冲洗、器械取出等方法处理。正确清理方式主要有温水冲洗、耵聍溶解剂使用、专业器械清理、负压吸引、医生手动取出。

1、温水冲洗

将接近体温的温水装入专用冲洗器,轻柔对准耳道外上壁冲洗。水流压力不宜过大,避免损伤鼓膜。此方法适用于质地较软的耵聍,冲洗后需保持耳道干燥。若冲洗后仍有堵塞感,应停止操作并就医。

2、耵聍溶解剂

碳酸氢钠滴耳液等溶解剂能软化坚硬耵聍,每日滴入3-4滴并保持体位5分钟,连续使用3天后配合冲洗更安全。使用前需确认无鼓膜穿孔,糖尿病患者慎用。溶解后耵聍可能自行排出,无须强行掏挖。

3、专业器械清理

耳科医生使用耳镜配合耵聍钩或刮匙进行精细操作,可完整取出较大块状耵聍。禁止自行使用发卡、棉签等工具深入耳道,易将耵聍推向深处或划伤皮肤。器械清理后需观察是否有出血或疼痛等异常情况。

4、负压吸引

医疗机构通过负压吸引器温和吸出碎屑状耵聍,适合儿童或耳道敏感者。操作前需先软化耵聍,吸引压力需精确控制。该方法对油性耵聍效果较好,但严重耳道炎患者禁用。

5、医生手动取出

对于紧贴鼓膜的顽固性耵聍栓,需由医生在额镜照明下用显微器械分层取出。伴有外耳道湿疹或真菌感染时,需先治疗并发症再清理。术后可能需短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

日常避免频繁掏耳刺激耵聍腺分泌,洗澡时可用棉球临时阻挡耳道入口。油耳体质者每半年可到医院预防性清理,出现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儿童耵聍堵塞建议选择儿科耳鼻喉专科处理,家长切勿自行使用尖锐物品操作。游泳或洗头后及时擦干外耳道,减少潮湿环境导致的耵聍膨胀。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肝衰竭 滑囊炎 铝骨病 月经不调 睾丸疼痛 妊娠水肿 创伤性气胸 睑板腺囊肿 慢性阑尾炎 落叶型天疱疮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