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通过单次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的概率较低,实际风险与接触方式、皮肤黏膜破损情况、感染者病期及是否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
1、接触方式:
直接接触活动性皮损或黏膜溃疡时传播风险较高,完整皮肤接触体液风险较低。
2、感染者病期:
一期梅毒硬下疳期和二期梅毒疹期传染性最强,潜伏期传染性显著降低。
3、防护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80%以上传播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生殖器外皮损接触传播。
4、治疗情况:
感染者接受青霉素规范治疗后24小时基本无传染性,未治疗者可持续排菌数年。
建议高危行为后4周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日常保持固定性伴侣并做好防护,确诊后须完成全程青霉素治疗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