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泌尿道感染,好像是膀胱外翻引起的,膀胱外翻怎么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肠球菌、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引发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需通过尿培养明确病原体。

1、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约占社区获得性感染的80%。该菌具有P型菌毛等黏附因子,能特异性结合尿路上皮细胞。感染后典型表现为膀胱刺激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治疗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药物,但需注意部分地区存在耐药性上升现象。

2、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常见于合并泌尿系结石或结构异常的患者,其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形成碱性环境,促进结石形成。这类感染易导致肾盂肾炎,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治疗需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能穿透生物膜的抗生素,同时处理基础结石问题。

3、克雷伯菌

克雷伯菌多见于医院获得性感染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导致多重耐药。感染后除典型尿路症状外,可能出现气尿等特殊表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常有效,但需严格进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4、肠球菌

肠球菌感染常见于留置导尿管或接受过泌尿外科操作的患者,尤其是粪肠球菌。这类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万古霉素常作为首选。感染易迁延不愈,需配合导尿管护理等综合措施,必要时需移除异物装置。

5、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感染多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常见于年轻女性性生活后或使用卫生棉条期间。细菌通过尿道周围皮肤定植引发感染,表现为突发性排尿困难。治疗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同时需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

预防泌尿道感染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习惯。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性生活后及时排尿。蔓越莓制品可能抑制细菌黏附,但糖尿病患慎用高糖含量产品。反复感染者建议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出现发热或腰痛需警惕上尿路感染,应立即就医进行血尿常规及影像学检查。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泌尿道感染会自愈吗?

泌尿道感染可能自愈,但通常需要药物治疗。泌尿道感染能否自愈与感染程度、病原体类型、患者免疫力等因素有关。轻度感染可能通过多饮水、保持清洁等方式缓解,严重感染需及时就医。

泌尿道感染症状较轻时,部分患者可能通过增加饮水量、保持会阴部清洁等方式促进病原体排出,实现自愈。增加饮水量可稀释尿液并增加排尿频率,有助于冲刷尿道。保持会阴清洁能减少细菌滋生,避免感染加重。适当休息可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对抗感染。但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天或出现发热、腰痛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泌尿道感染症状较重时,通常无法自愈,需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感染上行至肾脏,引发肾盂肾炎。免疫力低下者、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更易出现感染加重。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可能提示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需进一步检查。

预防泌尿道感染需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避免憋尿,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会阴。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性生活后及时排尿。饮食上可适量摄入蔓越莓制品,其活性成分可能抑制细菌黏附尿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并发症。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泌尿道感染怎么办?

泌尿道感染可通过多饮水、抗生素治疗、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调节饮食等方式治疗。泌尿道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性生活频繁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每日摄入足够水分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建议选择温开水或淡茶水,避免含糖饮料。排尿时尽量排空膀胱,减少细菌滞留机会。存在肾功能异常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

2、抗生素治疗

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需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细菌感染可能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未经治疗的感染可能引发肾盂肾炎。须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

3、保持会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会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女性经期需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尿失禁患者可使用专用护理垫,减少皮肤刺激和细菌滋生。

4、避免憋尿

长时间憋尿会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削弱黏膜防御功能。建议每2-3小时排尿一次,睡前排空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进行定时导尿训练,必要时采用间歇导尿术。

5、调节饮食

适量摄入蔓越莓、蓝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可能抑制细菌黏附。减少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摄入,限制咖啡因和酒精。合并代谢性疾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久坐和过度劳累。反复发作患者需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妊娠期及儿童患者应在首诊时完善尿培养检查。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愈后同房前后注意清洁。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女性泌尿道感染是什么引起?

女性泌尿道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性生活频繁、个人卫生不良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泌尿道感染的80%。细菌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膀胱,在尿液中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其他致病菌还包括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细菌感染通常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尿路梗阻:

尿路结石、肿瘤或先天畸形可能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增加细菌滞留风险。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也属于功能性梗阻。尿路梗阻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等症状。

3、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削弱机体防御能力。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菌群失调,也增加感染风险。免疫力低下者易出现反复感染或复杂型尿路感染。

4、性生活频繁:

性交时细菌可能被推入尿道,特别是使用杀精剂会改变阴道环境。建议性生活后及时排尿,有助于冲刷尿道。这类感染多表现为性生活后24小时内出现症状。

5、个人卫生不良:

如厕后从后向前擦拭、不及时更换卫生用品等习惯易将肠道细菌带入尿道。穿着过紧的化纤内裤会创造潮湿环境,促进细菌滋生。改善卫生习惯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预防泌尿道感染需注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性交后及时排尿。可适量食用蔓越莓制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能抑制细菌黏附膀胱壁。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上行至肾脏。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雌激素制剂维持阴道酸性环境。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医院内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诱因?

医院内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诱因包括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及抗生素滥用。

1、留置导尿管:

导尿管破坏尿道自然防御屏障,细菌可沿导管表面逆行侵入膀胱。导管留置时间超过48小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需严格评估指征并尽早拔除。

2、泌尿系统侵入性操作:

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置入等操作可能损伤尿路上皮,同时将外界病原体带入泌尿道。操作前后应规范消毒,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3、长期卧床:

卧床患者排尿姿势改变易致尿液残留,膀胱排空不全成为细菌培养基。每2小时协助变换体位并指导腹压排尿可降低风险。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放化疗患者等因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难以清除入侵病原体。控制基础疾病同时需加强会阴护理。

5、抗生素滥用:

广谱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平衡,促使耐药菌定植。应根据尿培养结果针对性用药,避免预防性使用三代头孢等广谱药物。

住院期间建议每日清洗会阴部并保持干燥,鼓励清醒患者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促进排尿。长期卧床者可采用间歇导尿替代留置导尿,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毫摩尔每升以下。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时应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热门标签

水肿 体癣 扁平疣 口角炎 颞骨骨折 表层巩膜炎 淋球菌感染 神经纤维肉瘤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