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人体通过呼吸道快速排出异物的防御性反射动作,其机理涉及感受器刺激、神经传导和效应器反应三部分。咳嗽反射主要由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位的感受器受刺激触发,信号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再通过运动神经支配呼吸肌完成咳嗽动作。
1、感受器刺激呼吸道黏膜分布着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当受到异物、分泌物、炎症介质或冷空气等刺激时,会激活咳嗽反射。常见刺激源包括痰液淤积、胃酸反流、过敏原吸入等,慢性刺激可能导致咳嗽敏感性增高。
2、神经传导通路刺激信号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传递至延髓孤束核,经中枢整合后,信号通过膈神经和脊髓运动神经元下传。这一过程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如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参与,部分药物通过阻断这些通路发挥镇咳作用。
3、呼吸肌协同运动咳嗽动作需要膈肌、肋间肌、腹肌等协调收缩。深吸气后声门关闭,胸腔内压骤升,随后声门突然开放形成高速气流。这一过程可产生超过800毫升的气体交换量,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病理状态改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导致咳嗽受体敏感性增高,即使轻微刺激也可引发咳嗽。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咳嗽与咽喉部酸敏感有关,而ACEI类降压药引起的干咳与缓激肽蓄积相关。
5、咳嗽分类特征急性咳嗽多由感染引起,持续时间短于3周;亚急性咳嗽持续3-8周,常见感染后咳嗽;超过8周为慢性咳嗽,可能由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引起。不同病因的昼夜节律和痰液特征具有鉴别意义。
日常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湿度40%-60%,过敏人群需减少尘螨接触。若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等评估。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需排查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等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