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月经失血过多、妊娠期需求增加、胃肠吸收障碍、慢性疾病消耗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血红蛋白水平,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铁摄入不足日常饮食中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过少,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长期素食或节食人群更需注意补充铁元素,可适量增加菠菜、木耳等植物性含铁食物,同时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若已出现血红蛋白下降,需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药物。
2、月经量过多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引起的月经过多,会造成持续性铁流失。这类患者常伴随经期延长、血块增多等症状,需通过妇科超声明确病因。治疗可选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月经,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补充铁储备。
3、妊娠期需求增加孕期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会使铁需求量倍增,未及时补充易导致妊娠期贫血。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可能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缺氧表现。除增加牛肉、蛋黄等膳食摄入外,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琥珀酸亚铁片、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等孕期安全补铁剂。
4、胃肠吸收障碍慢性胃炎、乳糜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利用,这类患者常伴有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治疗需先控制原发病,如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改善胃酸分泌,同时配合静脉注射蔗糖铁注射液等肠外补铁方式。
5、慢性病消耗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病等长期消耗性疾病,会干扰铁代谢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患者多存在基础疾病相关症状,需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贫血,并联合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等口服铁剂。恶性肿瘤导致的贫血则需针对原发肿瘤进行治疗。
预防贫血需保持均衡饮食,每周摄入动物肝脏、血制品等高铁食物2-3次,新鲜果蔬中的维生素C可提升铁吸收率。月经期女性建议每年检测血常规,孕妇应按时完成产检贫血筛查。出现持续乏力、指甲变脆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自行长期服用铁剂导致铁过载。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重度贫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