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等症状。疟疾肾病通常由疟原虫感染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损伤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发热、寒战、贫血等疟疾典型表现。
1、蛋白尿疟疾肾病早期常见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疟原虫感染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会破坏滤过屏障,导致蛋白质漏出。轻度蛋白尿可通过休息和抗疟治疗缓解,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同时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血尿约半数患者会出现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茶色。疟原虫直接侵袭红细胞导致溶血,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或免疫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均可引起血尿。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配合使用青蒿琥酯片、磷酸伯氨喹片等抗疟药物,血尿持续者需排查其他肾脏疾病。
3、水肿患者常见眼睑和下肢凹陷性水肿,与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相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引起水钠潴留,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或腹水。限制钠盐摄入并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消肿,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但需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4、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会导致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疟疾肾病继发高血压多为中度,与肾缺血和钠排泄障碍有关。需每日监测血压,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卡托普利片,避免使用肾毒性降压药物。
5、肾功能异常重症患者可出现少尿、血肌酐升高,甚至急性肾损伤。疟原虫堵塞肾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导致肾缺血是主要机制。需紧急处理高钾血症和酸中毒,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抗疟治疗可选用注射用青蒿琥酯联合肾脏替代治疗。
疟疾肾病患者应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选择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如西蓝花、鸡胸肉等。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疫区居住者需做好防蚊措施,疟疾治愈后仍需随访肾脏指标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