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与成年人基本一致,需符合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同时排除躯体疾病或药物影响。主要依据包括症状持续时间、社会功能损害及临床评估量表结果。
1、核心症状老人抑郁症需满足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或兴趣丧失,可能伴随自我评价降低、无望感。部分老人会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如慢性疼痛、胃肠功能紊乱,需与器质性疾病鉴别。临床常用老年抑郁量表评估,但需结合家属观察补充。
2、生理变化睡眠障碍和食欲改变是常见表现,老人可能早醒或睡眠过多,体重短期内明显波动。这些症状易被误认为衰老自然现象,但若合并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需警惕抑郁导致的假性痴呆。
3、行为特征社交退缩和活动减少是重要指征,老人可能拒绝参与既往喜爱的活动,日常自理能力下降。部分会出现激越行为如坐立不安、反复抱怨,或过度关注自身健康,频繁要求医学检查却无明确病变。
4、认知评估需通过简明精神状态检查排除痴呆,抑郁症老人常存在负性认知偏差,对简单测试配合度低但经鼓励可完成。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区分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抑郁症状,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可排除代谢性疾病。
5、特殊风险独居、丧偶或慢性病老人患病风险较高,自杀倾向隐蔽性强。若出现安排后事、突然赠送财物等异常行为,或反复提及死亡话题,需立即干预。临床诊断时会重点评估近期重大生活事件和药物使用史。
建议家属定期陪伴老人进行户外活动,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发现症状持续需及时至精神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社区心理干预和团体活动对轻度抑郁有预防作用,严重者需结合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