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分级主要依据肿瘤大小、数量、血管侵犯程度、肝功能状态及远处转移情况综合评估,临床常用巴塞罗那分期系统(BCLC)和TNM分期系统进行分级。
巴塞罗那分期系统将肝癌分为极早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终末期五个阶段。极早期肝癌指单个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且无血管侵犯,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肝功能基本正常。早期肝癌表现为单个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或3个以内肿瘤均小于3厘米,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患者可能出现轻微乏力或食欲减退。中期肝癌存在多个病灶或单个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可能伴有门静脉分支侵犯,常见症状包括腹痛、体重下降和黄疸。晚期肝癌已出现门静脉主干侵犯或肝外转移,患者肝功能明显受损,伴随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终末期肝癌患者肝功能衰竭,无法耐受任何抗肿瘤治疗,生存期极短。
TNM分期系统通过评估原发肿瘤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进行分级。T1期指单个肿瘤无血管侵犯,T2期为单个肿瘤伴血管侵犯或多个肿瘤均小于5厘米。T3期包含多个肿瘤且至少一个超过5厘米或肿瘤侵犯门静脉主要分支,T4期表示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穿透脏层腹膜。N0代表无淋巴结转移,N1表示区域淋巴结转移。M0指无远处转移,M1则存在肝外转移。临床将TNM各指标组合形成I至IV期,其中IV期预后最差。
肝癌分级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和血液检测综合判断。甲胎蛋白水平异常升高常提示肝癌可能,CT或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形态和血管侵犯情况,肝穿刺活检能明确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患者确诊后应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遵医嘱进行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或靶向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