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是通过肛门插入内窥镜观察肠道黏膜的检查方法,过程主要包括肠道准备、麻醉评估、内镜插入、观察取检、退镜观察五个步骤。
1、肠道准备检查前需严格清洁肠道,通常提前1-3天进食无渣流质饮食,检查前6-8小时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清肠药物,直至排出清水样便。肠道清洁度直接影响检查准确性,残留粪便会遮盖病变。
2、麻醉评估多数采用静脉麻醉确保无痛,麻醉师会评估心肺功能并监测生命体征。部分患者可选择清醒状态检查,但可能出现腹胀不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提前调整用药方案。
3、内镜插入患者取左侧卧位,医生将直径约1厘米的电子肠镜经肛门缓慢推进,通过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时需配合变换体位。肠镜前端配有摄像头和光源,可实时传输图像至显示屏。
4、观察取检进镜过程中持续注气扩张肠腔,系统观察黏膜色泽、血管纹理及有无溃疡息肉。发现可疑病变时,通过活检通道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微小息肉可直接用高频电刀切除。
5、退镜观察到达回盲部后缓慢退镜,重点复查结肠皱襞背面等易遗漏区域。退镜时会吸出多余气体减轻腹胀,检查全程约20-40分钟,发现复杂病变可能延长操作时间。
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麻醉完全清醒前需家属陪同。可能出现短暂腹胀腹痛,排气后缓解。建议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若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发热需立即就医。日常保持膳食纤维摄入、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