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煤气烧伤后需立即脱离热源,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避免使用冰敷或涂抹牙膏等偏方。烧伤处理需根据程度采取不同措施,主要有创面清洁、预防感染、止痛治疗、促进愈合、观察并发症。
1、创面清洁浅度烧伤可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去除表面污染物。深度烧伤或面积较大时需由医护人员清创,避免自行挑破水疱。清洁后覆盖无菌敷料,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切勿使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
2、预防感染烧伤后皮肤屏障破坏易继发感染,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等抗菌药物。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征象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定期更换敷料时注意手部清洁。
3、止痛治疗一度烧伤可局部涂抹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疼痛,二度以上烧伤需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大面积烧伤可能需静脉注射哌替啶等强效止痛剂。疼痛持续加重可能提示创面感染或深度损伤。
4、促进愈合浅表烧伤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加速上皮再生,深度烧伤需配合藻酸盐敷料保持创面湿度。愈合期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避免抓挠新生皮肤。关节部位烧伤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瘢痕挛缩。
5、观察并发症面部烧伤需警惕呼吸道灼伤,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大面积烧伤可能引发休克,需监测血压和尿量。愈合后可能出现增生性瘢痕,可通过压力疗法和硅酮制剂预防。儿童和老年人需特别注意全身状况变化。
烧伤恢复期需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进食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外出时做好防晒。心理上需接受瘢痕形成过程,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定期复诊评估愈合情况,深度烧伤可能需后期整形修复。
手被火烧伤后可通过冷水冲洗、药物止痛、创面保护、预防感染、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疼痛。烧伤通常由高温接触、化学物质、电流等因素引起。
1、冷水冲洗烧伤后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可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组织损伤。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使用冰水直接接触创面。冲洗时保持水流柔和,不要用力摩擦皮肤。该方法适用于一度和二度浅表烧伤,能有效缓解灼热感和疼痛。
2、药物止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口服止痛药。烧伤膏如磺胺嘧啶银乳膏、湿润烧伤膏等外用药可缓解疼痛并促进创面修复。使用药物前需清洁创面,避免药物刺激导致疼痛加重。严重疼痛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使用强效镇痛药物。
3、创面保护冲洗后可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覆盖创面,避免摩擦和污染。不要挑破水疱,水疱皮是天然保护层。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二度以上烧伤需专业包扎,防止创面加深和感染。
4、预防感染烧伤后皮肤屏障受损,易发生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保持伤处清洁,避免接触污染物。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症状时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需注意感染防控。
5、就医处理三度烧伤或面积较大的烧伤需立即就医。面部、手足、会阴等特殊部位烧伤应及时治疗。儿童烧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成人超过体表百分之五均属严重烧伤。医院可能采用清创术、植皮手术等专业处理,并给予静脉输液和营养支持。
烧伤后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患处受压。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创面修复。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新鲜蔬菜水果。恢复期避免阳光直射创面,做好防晒保护。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出现瘢痕增生可咨询专业康复治疗。保持良好心态,烧伤愈合需要时间,不要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