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的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嗳气、黑便呕血等。糜烂性胃炎是胃黏膜表层出现糜烂的炎症性疾病,可能由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酗酒等因素引起。
1、上腹疼痛上腹疼痛是糜烂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剑突下或左上腹隐痛、灼痛或胀痛,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与胃酸刺激糜烂面有关,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明显。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胃黏膜保护剂。
2、恶心呕吐胃黏膜炎症反应会刺激呕吐中枢,导致饭后或空腹时出现恶心感,严重时可呕吐胃内容物或胆汁。呕吐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需注意少量多餐,避免空腹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医生可能开具盐酸伊托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3、食欲减退胃部不适和消化功能下降会导致食欲明显减退,伴随餐后饱胀感。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引起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分次进食。可配合复方消化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4、腹胀嗳气胃排空延迟会导致上腹部胀满感,频繁嗳出酸臭气体。与胃动力障碍和食物发酵产气有关。需减少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摄入,餐后适当活动促进消化。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
5、黑便呕血胃黏膜糜烂损伤血管时,可能出现呕咖啡样物或排柏油样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这是病情加重的表现,须立即就医。出血期间需禁食,通过静脉注射奥美拉唑钠等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糜烂性胃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限制酒精、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建议选择蒸煮炖等烹调方式,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保护胃黏膜的食物。急性发作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加重病情,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呕血、消瘦等表现,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慢性糜烂性胃炎可遵医嘱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铋钾胶囊、康复新液、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等药物。慢性糜烂性胃炎是胃黏膜糜烂伴炎症的疾病,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需结合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适用于胃酸过多导致的胃痛、反酸等症状,能促进糜烂黏膜修复。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需警惕低镁血症风险。
2、铝碳酸镁咀嚼片铝碳酸镁咀嚼片为抗酸剂,可中和胃酸并形成保护膜覆盖糜烂面。对胆汁反流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效果较好,能缓解腹胀、烧心等症状。咀嚼后服用效果更佳,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便秘或血铝浓度升高。
3、枸橼酸铋钾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兼具胃黏膜保护与幽门螺杆菌根除作用,可在糜烂处形成蛋白铋复合物。常与抗生素联用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康复新液康复新液含活性物质可促进组织修复,通过内服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对酒精或药物所致的糜烂性胃炎有辅助疗效,需空腹服用以增强吸收,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皮疹等反应。
5、马来酸曲美布汀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动力,适用于伴随胃排空障碍的糜烂性胃炎。可改善餐后饱胀、恶心等症状,但心脏病患者需谨慎使用,避免与延长QT间期药物联用。
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软食,少量多餐减轻胃负担。戒烟限酒,减少咖啡、浓茶摄入。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若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