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前置可通过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产检、药物抑制宫缩、紧急剖宫产等方式干预。胎盘前置可能与子宫内膜损伤、胎盘异常、多胎妊娠、高龄妊娠、既往剖宫产史等因素有关。
1、卧床休息妊娠28周前确诊胎盘前置且无出血症状时,建议采取左侧卧位卧床休息,减少腹部压力。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日常活动需家属协助,如厕时使用坐便器。卧床期间可适当活动下肢预防血栓,每日累计活动时间不超过2小时。
2、避免剧烈运动禁止进行跑跳、深蹲、弯腰等可能增加腹压的动作,性生活需严格禁止。日常起居动作需放缓,避免提重物或突然改变体位。出现宫缩时立即停止所有活动,通过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
3、定期产检每2周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位置变化,通过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况。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必要时住院观察。产检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既往出血史及出血频率。
4、药物抑制宫缩出现频繁宫缩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利托君片或阿托西班注射液抑制宫缩,硫酸镁可用于保护胎儿神经系统。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及肺水肿症状。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频次。
5、紧急剖宫产妊娠34周后发生大出血或胎儿窘迫时需立即行剖宫产术,术前备足血制品。中央型前置胎盘可能需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控制出血。术后需加强宫缩剂使用及感染预防。
胎盘前置孕妇应保持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预防便秘,补充含铁食物纠正贫血状态。睡眠时抬高臀部15度,使用孕妇枕减轻腰部压力。保持会阴清洁干燥,观察分泌物性状变化。出现宫缩频繁、出血量增加等情况时需即刻就医,避免延误抢救时机。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宫缩发生概率。
胎盘前置可能由子宫内膜损伤、多胎妊娠、胎盘异常、高龄妊娠、既往剖宫产史等原因引起。胎盘前置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宫颈内口,可能导致妊娠晚期出血等并发症。
1、子宫内膜损伤多次人工流产、刮宫手术或宫腔感染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子宫内膜修复不全时,胎盘为获取足够血供可能向下延伸附着。这类情况需通过超声监测胎盘位置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必要时需提前住院观察。
2、多胎妊娠双胎或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胎盘面积增大可能覆盖宫颈口。多胎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的概率显著增高,需增加产检频率,通过胎心监护和超声评估胎儿状况,妊娠晚期可能出现突发性无痛性阴道出血。
3、胎盘异常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膜状胎盘等结构变异,可能增加前置概率。这类胎盘血管分布异常,超声检查可见胎盘组织跨越宫颈内口,妊娠34周后出血风险升高,需提前制定剖宫产方案并备足血源。
4、高龄妊娠35岁以上孕妇子宫血管弹性下降,胎盘代偿性增大可能覆盖子宫下段。高龄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时风险更高,需控制基础疾病,出现阴道流血立即平卧送医,禁止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
5、既往剖宫产史子宫瘢痕处内膜血供较差,再次妊娠时胎盘可能附着于瘢痕附近形成前置状态。剖宫产次数越多风险越高,瘢痕子宫合并胎盘前置可能发生胎盘植入,需通过MRI评估植入深度,择期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剖宫产。
胎盘前置孕妇应保持左侧卧位休息,避免增加腹压动作,饮食注意补充铁剂预防贫血。妊娠28周后需每两周进行超声检查,出现阴道流血需绝对卧床并急诊就医。根据胎盘覆盖宫颈内口的程度,医生会评估阴道分娩可能性,完全性前置胎盘需在妊娠36-37周择期剖宫产。产后需密切观察出血量,预防感染并促进子宫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