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冷汗及晕厥。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急重症,早期识别症状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1、胸痛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是心肌梗塞最突出的表现,疼痛常向左肩、下颌或背部放射,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疼痛程度剧烈且持续超过20分钟,患者常描述为濒死感或重物压迫感。部分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梗塞,需特别警惕。
2、呼吸困难心肌坏死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肺淤血和缺氧。患者表现为突发气促、呼吸频率加快,平卧时加重,需端坐呼吸。伴随咳嗽、粉红色泡沫痰提示可能已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属心肌梗塞严重并发症。
3、恶心呕吐心肌缺血刺激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症状,约半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上腹胀痛。这些症状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若同时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需优先排除心肌梗塞。下壁心肌梗塞更易出现此类症状。
4、冷汗全身湿冷、皮肤苍白是心肌梗塞的常见体征,由机体应激反应和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冷汗多突然出现且程度严重,常与胸痛同步发生,区别于普通运动后的出汗。这种冷汗往往无法通过环境温度调节缓解。
5、晕厥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可导致突发意识丧失,多见于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晕厥前可能伴心悸、黑朦等先兆症状,发作时脉搏微弱或无法触及,需立即心肺复苏。老年患者以晕厥为首发表现时死亡率较高。
心肌梗塞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呼叫急救中心。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恢复期遵医嘱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不明原因牙痛、上腹痛或肩背痛时,尤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应及时排查心脏问题。
心肌梗塞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炎症反应、先天性血管异常等原因引起。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伴随冷汗、恶心等症状。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塞最常见原因。长期高脂饮食、高血压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使管腔狭窄。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进一步阻塞血管。控制血脂、血压可延缓病情进展,必要时需服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物。
2、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暴露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形成白色血栓,同时凝血系统启动产生红色血栓。血栓完全堵塞血管时引发透壁性心肌梗塞。急性期需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血管暂时性完全闭塞,多见于吸烟、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时。痉挛可使原有斑块破裂或直接造成血流中断。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能有效缓解痉挛,患者需避免诱因刺激。
4、炎症反应巨细胞性动脉炎、川崎病等血管炎性疾病可引起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炎症因子破坏血管结构,促进血栓形成。需通过糖皮质激素控制原发病,严重狭窄时需血管重建手术。
5、先天性血管异常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心肌桥等先天畸形可能影响血流。剧烈运动时畸形血管受压可导致心肌缺血。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预防心肌梗塞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运动。饮食宜低盐低脂,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出现持续胸痛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呼叫急救,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康复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定期监测血脂、血糖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