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资讯

医疗创新转化前景广阔却遭遇棘手问题 解析医学创新的痛点

3130

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张宁说: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产品已经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无论是强大的专家还是普通医生,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都应该一步一步地进行。没有平步登天的说法。目前,医疗领域的创新和转型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虽然是蓝海,但眼前的问题也非常具体和棘手。

因此,为了帮助医生正确认识医疗科技成果的转化,找到自己的成果领域,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执行秘书长张宁从医学创新趋势、实践和痛点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享。

以下是张宁秘书长的演讲记录。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动脉橙果局编辑了不改变原意的文本。

#01.顺势而为:了解医学创新的五大趋势

趋势1: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型已从国家政策呼吁转变为地方和医疗机构层面的行动意识。

随着《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学产业优质发展的意见》(2021-2023)》随着政策的出台,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更加重视临床和产业一体化。

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临床研究转型与医疗企业的协调,加快临床研究转型的激励;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和技术向产业的转型,加快临床与产业的深度整合,促进产业、大学、研究和医学的密切协调。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采取了与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创新相同的政策,支持一些高水平医院针对全球前沿技术和重大临床需求,在临床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逐步提高医疗水平。

趋势2:医生和医疗机构在医学创新过程中的价值正在逐步验证和加强。

医疗行业流传着一句玩笑话,“百分之九十五的指南,百分之九十五的创新药,百分之九十五的高端医疗器械,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国外的”。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国际医疗创新成果转化格局依旧是“西强东弱”。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医学创新范式中不包含研发过程,导致研发存在无法迭代的隐患。

从本质上讲,临床医生在创新中的作用主要是创造力、研发和临床实验。仅仅使用基础知识系统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迭代问题。

因此,从国内临床需求出发,做医生和工人的结合,做知识体系,保持稳定的迭代,真正做出自己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打破95%的外国循环。

趋势三:医生和医疗机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有很大的前景。

在完整的成果转化过程中,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步骤可以简单地分为概念、产品、行业、学科和生态五个部分。

但一般来说,创新理念如何成为创新产品?首先,需要高质量的专利保护;其次,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医生,产品实现后,都会进行价值评估,然后卖给企业或成功评估价值,专家将其变成企业,最终成为整个行业。

总的来说,大多数医生从概念到产品到行业都是他的极限,如何成为整个行业的创新生态是未来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趋势四:产业和资本更加回归创新源头,更加关注临床早期项目。

临床需求是医学创新的起点和立足点。在当前的资本和市场模式下,临床需求、临床趋势和临床价值已成为行业和资本判断早期项目的核心需求。因此,医生和科学家都更加关注临床需求趋势和价值已成为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共识。

趋势五:医疗机构专利授权和转化稳步增长。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整个专利授权和转让是医生,整个专利授权和转让都在逐渐增加,特别是授权。

据《全国三甲医院近十年》报道(2011-2020)根据专利分析报告,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国三甲医院专利授权量稳步增长,共有效专利77388项。专利授权方面,2018年以后增长迅速,2020年增长至39271项。

#02.从概念到创新转化实践

医学创新转型模式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现金转让,即医院科技成果以现金转让的形式与合作企业签订转化协议;或将成果所有权转让给合作企业,合作企业按里程碑向医院支付转化费,最后按规定比例分配项目团队相应的成果转化收入。

第二类是作价入股,可分为两种代表:一种是以华西医院为代表的医院资产管理公司和个人持股。

在这一体系下,医院、医院资产管理公司与合作企业三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科技成果交易价格和股权占比;医院资产管理公司、项目团队和合作企业共同成立新公司,医院将科技成果所有权转让到新公司;新公司做股权变更,按照协议规定的作价入股比例及金额,分配资产管理公司及项目团队个人对应比例股权。

另一种是以积水潭为代表的医院授权个人持股。医院授权项目团队代表(个人)与医院共同持有科技成果所有权;医院、企业、个人签订转化协议,约定科技成果的整体转化价值;根据医院规定的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比例,项目团队部分以科技成果投资合作企业,医院部分以现金形式完成转化,合作企业按里程直接支付给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医生是科学家和医学家,有时他们需要扮演企业家的角色,但他们的思维角度和起点是不同的。为了真正做好成果转化,医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转化类型。

一般来说,创新成果转化的类型主要分为七类。一是抓住临床痛点的小创新,对临床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问题提出需求;二是整合学科优势,提出临床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三是基于医院数据+基于历史数据和图像信息(专家智慧)的人工智能医学创新转化。

四是医疗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动物实验和质量控制体系要求高,转化比其他过程复杂;五是试剂盒项目;六是耗材项目,七是跨学科参考创新项目。

#03.势头:针对医学创新转型的核心痛点

目前,国内医院对成果转化政策的实施相对保守,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是医学成果转化率低,只有少数产品或成立公司发展。

据《北京三甲医院近十年》报道(2011-2020)根据专利分析报告,中国共有145项专利转让,占专利申请总额的10年。1.65发明专利104项(占总转让量72%),实用新型专利37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同时,在转让的145项专利中,转让的专利数量为95项,转让的专利数量为37项,转让的专利数量为9项,转让的专利数量为4项,转让的专利数量为125项,转让的专利数量为178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医疗转化率普遍较低,提高转化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对医疗成果转化缺乏系统的认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对医疗创新转型知识和过程了解不够系统和深入,间接导致成果转型纠纷逐年增加。此外,知识体系与医学创新转型需求不匹配,研究成果往往基于书面思想和理论,忽视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同时,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复杂,需要临床、技术、管理、商业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与其他领域相比,医学成果转化对人员专业要求较高,迫切需要具有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概念验证和中试生产是成果转化过程的瓶颈。

在项目转型过程中,医生根据临床实践的需要产生原始的概念或想法,但将想法转化为产品不仅需要临床基础经验,还需要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人员和机构进行概念验证和试验。

然而,在当前的成果转化过程中,概念验证和产品试点环节缺乏专业机构参与,主要是因为医疗创新产业化路径仍缺乏有效的支持资金、技术经纪人团队和试点支持平台,没有形成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满足人才和资本需求。这导致了当前试点阶段的工业空缺。

#04.乘势而上: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路径指南

简单的真理实际上来自于真实的实践。因此,针对上述痛点,如何形成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路径指南?大致可以分为四点。

一是制定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和指导。

在新的政策要求和创新环境下,把点状案例和服务凝练成系统性、体系性的价值输出。从《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管理者层面和《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指引》项目层面入手,共同引导创新项目高效精准化落地。

具体体现在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指引的形成,通过借鉴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经验,浓缩标杆医院管理者的时间共识,分析项目转化案例的实践路径,梳理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

其次,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巨大的系统支持。

对于医生来说,发现临床痛点没有问题,但很难真正实施科研成果,基本上样品达到了极限。

另一方面,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非常长。从发现临床痛点到市场应用,成果转化需要经过专利申请、原型、产品、临床试验、注册、营销等复杂过程。因此,需要医院外庞大的系统支持,包括整个产品的临床、市场注册等关键环节。

二是提高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

人才是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然而,对于医院来说,大多数医疗创新成果的转化并不重视。没有成果转化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大多是其他部门的兼职管理,缺乏明确的组织保障机制、考核、奖惩措施。即使第三方服务机构或医院内部人员对医疗创新成果的转化感兴趣,其参与路径和方式也不明确。

因此,在人才培训方面,可以举办相应的高级培训课程、培训沙龙或面对面活动,更好地指导相关人才的专业、系统和可操作性。

最后,加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

医学研究项目管理内容广泛,涉及科技规划体系、项目审批管理、项目投入产出关系、项目管理措施等方面。

因此,严格的项目管理是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也是保证科研计划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落实的重要保障。

分享给好友 分享给好友

上一篇 : 国内药政回顾:2022年1-4月,我国药品监管的点与线

下一篇 : 奥密克戎不断进化新亚型,免疫逃逸更强会否造成新冠大流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