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你以为的世界,只是你的投射

发布时间:2020-03-21 18:44:18 复禾健康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还没看清真相,就开始独断专行。

我们不禁想到一个现象——心理投射,其实很多人,总是不断的用内在投射,去看待这个世界。

最后,反而误解很多错失很多。

什么是心理投射?

心理学上解释为,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体指将自己主观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认知偏差。

在典型的例子就是——

古人庄子和惠施,有一天约着濠水岸边散步,看到池塘里面有鱼。

庄子说:“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

惠施听到这里就反驳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

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

在这个故事里面,庄子认为“鱼很快乐”,其实也是他内心很欣喜的一种投射。

一般“心理投射”,会分为以下几种——

相同投射:根据自己的感受(感觉),去判断外物。自己感到热,以为大家都很热;自己很害怕,以为大家都害怕。

情感投射: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去判断另外一个人的行为。看喜欢的人,都是优点。看不喜欢的人,都是缺点。导致的结果就是,容易陷入主观的偏见,缺乏客观认知。

愿望投射: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外物”中。自己希望今天很幸运,就觉得今天晴天,是幸运的征兆。

人为什么会产生”投射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在孩童时期,与父母的关系,会影响我们长大后和其他人的关系质量。

比如,当你在孩童时期,长期遭受指责和批评,那么长久之下,会不断的增强你内心的防御系统,从而导致你对其他关系的“主观认知”会偏强一点。也就是,投射会多一点。

反之,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友善接纳的家庭,那么你内心对其他关系的接纳度也会增多。在对事物的认知中,不仅有主观意见,也会接纳“客观意见”。也就是,投射会少一点。

不得不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好好学习方法,才能养成一个心理健全的孩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心理投射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多多少少都会将内在的东西投射出去,去创造客观现实。

比如,最常见的是“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妈妈就把自己内在的认知,小孩子怕“冷”这种投射,放在孩子身上,认为这样的天气,你就要多穿衣服。

除了亲子关系,很多亲密关系也会出现投射。

比如:“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我赚钱,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他认为:家好是靠钱)

……

当然,三种不同的投射,也有很多有趣的例子——

相同投射:

遇到一只猫,如何看出它以前是否被主人打过?

你可以试试举起巴掌,如果猫被吓得仓皇而逃,那么它应该是经常被打。

反之,如果猫跑过来蹭蹭你,那它可能以为你像之前的主人一样,要抚摸一下它。

猫的反应,就是根据以往经验产生的相同投射。

情感投射:

王姐的老公晚上很晚才回家。

王姐就骂:这么晚,肯定是出去和兄弟喝酒了,就这么不愿意回家吗?

王姐的老公很委屈,他明明是在加班,怎么就成了喝酒?

但是王姐不信,她认为去喝酒才是他的作风。

这就是情感投射,王姐的情感认知里,老公是“不愿意回家”的人。

愿望投射:

某个女孩,暗恋一个体育系的男生。

有一天,男生说她“蛮可爱”的。

女孩就很开心的和室友说:他说我可爱,是不是表示喜欢我啊?

学院君也不知道真假,但这是愿望投射。

不知道以上,有没有你经常会出现的心理投射呢?


04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投射,是正常的。

但我们如何避免因为过度投射,而错失真相呢?

学院君觉得,我们可以——

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评价。

多一些接纳,少一些独断。

更重要的是,了解一些心理学,让内心多一分觉察,多一份澄澈。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