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院教授韩学杰:心脏健康的红绿灯

发布时间:2020-05-29 15:15:21 复禾健康

《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又说,“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因为人得病后,除疾病会引起精神情志,发生改变外,还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或不能正确对待,而产生紧张、忧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机体的康复,因此应戒除恼怒,调和情志,祛除急躁和悲观失望的情绪。

在七情之中,适度的喜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调剂精神,乐而忘忧,喜能流通营卫,和畅气血。五志过极,则成为引发或加重心病的重要因素。《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情志为病,直接累及相关脏腑,影响脏腑气机的正常运行,使五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保持心情愉快和身体舒适,乐观平静,心平气和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韩学杰主任医师再每周三、六上午出诊时,根据患者病情会对患者进行一些日常指导,今天有幸听韩学杰主任简单讲解几点注意事项。

以情相胜法改善心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上述五行模式的以情相胜法,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调理方法,可以根据这个原理,改善心情。

注重保健,提高身体素质

从中医预防医学的观点来说,健康的体魄、充沛的正气,在致病因素存在而尚未发病为害人体时,能够抗御、防止邪气的侵害,避免疾病的发生;在疾病发生以后,正气能够与邪气抗争,防止病情的恶化;康复过程中,正气还能够提高机体对疾病的康复能力,因此,应通过各种保健措施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

五味各有所宜,各有所禁

《灵枢·五味》认为五味各有所宜,各有所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脾色黄,宜食咸……,肺色白,宜食苦……,肾色黑,宜食辛。”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节饮食,达到保健的目的。

重食物的性味,调整脏腑平衡

中医营养学理论别具特色,着重于食物的性味,注意调整脏腑阴阳和十二经气的平衡。将食物分为平性、凉性、温性三大类,如谷物为平性食物,阴阳性质大致平衡,是人类的主食;豆类、蔬菜、水果等属于凉性食物;海产、动物类食品多属温性食物。心病患者除食用一般米谷麦类外,应适当食用幸温宣质,苦温行气之品,如葱、香菜、杏仁霜、萝卜等,以使胸阳得振;应忌食寒凉之物,如绿豆、芹菜等各种冷食,以防湿痰不化而加重血脉瘀阻。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