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
概述 症状起因 鉴别诊断 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治疗方法 经验分享 专家答疑

为什么会胎膜早破

来源:复禾健康网

胎膜早破是孕妇在怀孕后期非常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不断发育,子宫压迫到了膀胱而形成的。胎膜早破还有可能导致孕妇的身体出现各种炎症,对孕妇的身体有着很大的损伤。胎膜早破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甚至也会威胁到胎儿。那么,到底为什么会胎膜早破呢?

为什么会胎膜早破

怀孕30周后,由于胎儿在不断增大,而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若引起尿频,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生尿床应警惕是否存在胎膜早破的可能性。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它有可能引起各种炎症,需要引起警惕。

胎膜早破,又称破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龄&37孕周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早产。怀孕37周前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2.0%~3.5%。胎膜早破是围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可以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率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升高。

胎膜早破的类型

1、未足月胎膜早破: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龄&37孕周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早产胎膜早破。

2、足月胎膜早破:如发生在妊娠满37周以后,称为足月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的原因:

1、胎膜发育不良:除胎膜本身因素外,孕早期准妈妈维生素C缺乏、铜缺乏和孕妇吸烟等因素可导致胎膜发育不良。准妈妈营养不良、维生素C、D和氨基乙糖缺乏,可使胎膜脆性增加,易导致胎膜早破。若缺乏铜、锌等微量元素,致使胎膜变脆,缺乏弹性,容易引发胎膜早破。

2、子宫颈功能不全:在非妊娠的状态下,子宫颈内口可以无阻力地扩大到8.0号即可以诊断子宫颈功能不全子宫颈功能不全主要表现在内口松弛和峡部缺欠。

3、宫腔内压力异常:宫腔内压力不均常见于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宫腔内压力过大常见于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剧烈咳嗽和排便困难等。

4、创伤和机械性刺激:主要分为医源性和非医源性2类。非医源性常见的为妊娠晚期的性生活活动;医源性的包括多次羊膜腔穿刺,多次阴道检查和剥膜引产等。

5、生殖道炎症:阴道炎、宫颈炎容易引起胎膜感染,导致胎膜破裂。引起胎膜感染的病原体较复杂,有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尤其是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为准妈妈发现。

6、胎位不正:多胎、羊水过多准妈妈,由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容易发生胎膜早破。臀位、横位及头盆不称的准妈妈,可因羊膜腔内压力不均而发生胎膜早破。

7、其他因素:剧烈咳嗽、便秘及提拿较重物体等因素,可导致准妈妈的腹压骤增,也易促发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的症状

胎膜早破诱发早产、脐带脱垂和宫内感染。早产由胎膜早破引起者约占30%。其临床上表现为下身流水,流水可多可少。由于胎膜破裂时并无痛感,因此,许多准妈妈往往会以为是排尿或白带流出。

1、症状:有或没有各种原因突然阴道排液,排液的量可多可少。排液通常为持续性,持续时间不等,开始量多然后逐渐减少少数为间歇性排液,阴道排液通常与孕妇体位变动、活动与否有关。

2、体征:孕妇仰卧位可能见到阴道口有液体流出,也可能无任何液体流出;如无液体流出,肛查时上托阴道后穹隆上推胎头按压宫底或孕妇变动体位可有液体由阴道口流出,注意这些辅助操作后可能仍不见液体流出。所流出的液体通常稀薄,可能混有胎粪或胎脂。急症住院病人可能带内衣卫生巾或卫生纸来医院,需进一步仔细检查。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肺部啰音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婴儿湿疹为什么高发 背后这4个元凶不可忽视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更多

得了腔隙性脑梗死部分空蝶鞍咋办

回答:脑梗塞引发现在的症状表现出,只有彻底恢复大脑神经功能,病情才会明显好转,病情稳定后,激励患...

医生医院推荐

范瑾

范瑾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儿童早期发育监测、评估、高危儿早期干预,...
冯琪

冯琪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新生儿复苏,高危新生儿生命支持、疾病诊治...
郏晓骏

郏晓骏 副主任医师

上海普陀区妇婴保健院
擅长:妇科常见病、妇科炎症、更年期疾病,内分泌...
段嫦丽

段嫦丽 副主任医师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擅长:擅长对高危妊娠、胎儿生长受限、产前遗传咨...
杨小红

杨小红 主任医师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擅长:尤其擅长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产期保健的...

药品推荐

保胎丸

保胎丸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澳金元 安胎丸

澳金元 安胎丸

广东三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胎丸

安胎丸

广东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医疗资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疾病 / 症状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盆腔 > 胎膜早破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禁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