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美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肛周脓肿可通过药物抗感染、引流手术、中药坐浴、物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细菌感染、肛门腺阻塞、免疫力低下、肛裂继发感染或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针对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急性期可配合布洛芬缓解疼痛,伴有发热者需静脉给药。需注意抗生素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用药期间需补充益生菌。
对于已形成脓腔者需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复杂病例可能需挂线术。手术需在骶管麻醉下进行,术后每日换药至创面愈合。深部脓肿可能伴随肛瘘形成,需同期处理瘘管避免复发。
术后或轻度脓肿可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煎汤坐浴,常见方剂含金银花、蒲公英和黄柏。水温保持38-40℃,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疼痛。
恢复期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通过热效应改善局部微循环。每日1次连续7天,能加速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照射强度以防烫伤。
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排便后温水清洗。穿宽松棉质内裤避免摩擦,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有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肛周脓肿患者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建议多食用南瓜、燕麦等高纤维食物,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术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观察是否有肛瘘形成迹象。合并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戒烟酒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