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小儿骨折后是否可以进行运动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恢复阶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骨折后通常需要经历固定、愈合和康复三个阶段,过早或过度的运动可能影响骨骼愈合,但适度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功能。
1、固定阶段:骨折初期,骨骼需要通过石膏或夹板固定以促进愈合。此阶段应避免任何可能影响骨折部位的活动,以防止骨骼移位或二次损伤。家长需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皮肤状况,确保固定装置不会造成压迫或不适。
2、愈合阶段:骨折部位初步愈合后,医生会根据X光片结果评估骨骼恢复情况。此时可以开始进行轻度的被动活动,如按摩或关节的轻微屈伸,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但仍需避免负重或剧烈运动,以免影响骨骼的进一步愈合。
3、康复阶段:骨骼完全愈合后,医生会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肢的功能。初期可以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水中活动或骑固定自行车,以减少对骨骼的冲击。随着肌肉力量的恢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步行、慢跑等,但仍需避免高风险运动,如跳跃或对抗性运动。
4、功能恢复:康复训练的重点是恢复患肢的灵活性和力量。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拉伸和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或进行平衡训练。家长应鼓励孩子坚持训练,但需注意运动过程中的疼痛或不适,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5、长期护理:骨折完全愈合后,仍需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再次受伤。日常活动中可以佩戴护具,如护腕或护踝,以减少意外伤害的风险。同时,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
小儿骨折后的运动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循序渐进,初期以固定和休息为主,中期逐步增加轻度活动,后期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家长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孩子安全、科学地恢复运动能力。同时,注意日常护理和营养补充,为骨骼健康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