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多数肾小球肾炎经过规范治疗可以临床治愈,但部分慢性病例可能发展为长期管理状态。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病程阶段及患者依从性密切相关。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类型。儿童患者80%以上在4-8周内尿检异常消失,血压及肾功能恢复正常。成人治愈率稍低,约60%-70%可完全康复。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伴高血压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严重水肿可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病理类型有关,通常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压症状。早期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控制蛋白尿,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可延缓肾功能恶化。终末期需考虑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ml左右,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建议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