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主要与胰腺组织坏死释放炎性介质、循环血容量不足、乳酸堆积、肾功能受损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胰腺坏死时大量组织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被激活,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释放入血。这些物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促进无氧代谢增加,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堆积,引发高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胰腺炎时大量液体渗入腹膜后间隙及腹腔,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血液浓缩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状态下三羧酸循环受阻,乳酸生成增加。同时肾血流减少影响酸性代谢产物排出,进一步加重酸中毒。
胰腺坏死区域及周围组织缺血缺氧,促使糖酵解途径亢进,丙酮酸无法进入线粒体氧化而大量转化为乳酸。当血乳酸浓度超过5mmol/L时即达到乳酸酸中毒诊断标准,这是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的直接诱因。
严重胰腺炎可合并急性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固定酸排泄障碍。近端肾小管对碳酸氢盐重吸收能力降低,远端肾小管氢离子排泌减少,正常酸碱调节机制崩溃,出现正常阴离子间隙型代谢性酸中毒。
呕吐、胃肠减压等治疗措施可能导致钾、钠、氯等电解质丢失。低钾血症抑制肾小管酸化功能,低氯血症影响碳酸氢盐代谢。钙离子与游离脂肪酸结合形成皂化斑也可消耗碱储备,多重电解质紊乱协同促成酸中毒。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需严格禁食以减少胰腺刺激,通过静脉营养补充热量和微量元素。恢复期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和高脂饮食加重代谢负担。每日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适当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增加耗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