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病毒性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常见临床类型包括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疱疹性龈口炎和新生儿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所致。1型多引起口唇周围疱疹,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伴灼痛;2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常引发生殖器疱疹。皮损具有自限性,但病毒可潜伏于神经节内反复发作。临床常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干预。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特征为全身分批出现的红斑、丘疹、水疱及结痂,常伴发热。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成年后复发则表现为带状疱疹。接种水痘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治疗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所致,好发于中老年人。典型表现为单侧躯体沿神经走行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剧烈神经痛。早期应用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严重疼痛需联合普瑞巴林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
多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常见于婴幼儿。特征为口腔黏膜广泛溃疡、牙龈红肿出血,伴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病程约7-10天,需保持口腔清洁并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等局部镇痛,重症可考虑系统性抗病毒治疗。
经产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2型导致,分为皮肤-眼-口型、中枢神经系统型和播散型。播散型病死率高,表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孕妇产前筛查和剖宫产能有效预防,确诊新生儿需立即静脉注射阿昔洛韦。
预防病毒性疱疹需注意个人卫生和免疫力提升。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接种水痘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尽早就医,确诊后需避免接触易感人群。患者日常需做好皮损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