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怎么调理

王志学 主任医师

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糜烂性胃炎可通过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药物治疗、情绪管理和定期复查等方式调理。糜烂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饮食习惯、酒精刺激和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选择易消化、低脂、低纤维的食物,如米粥、烂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过热、过冷或腌制食品,减少胃黏膜刺激。少食多餐,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部负担。可适量饮用温热的牛奶或蜂蜜水,有助于保护胃黏膜。

2、生活习惯改善: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加重胃黏膜损伤。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胃黏膜修复。餐后适当散步促进消化,但避免立即剧烈运动。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力。

3、药物治疗: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采用胃三联或胃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抑酸药物能减轻胃酸对黏膜的刺激,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可促进创面修复。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4、情绪管理:

长期焦虑、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加重胃炎症状。可通过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社交活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关注不适症状。

5、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遵医嘱进行胃镜复查,评估黏膜修复情况。关注大便颜色变化,出现黑便需及时就诊。监测体重变化,持续消瘦应排查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建立饮食日记记录症状变化规律,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参考。

日常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富含粘液蛋白的食材,有助于胃黏膜修复。适当进行瑜伽、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改善胃肠蠕动功能。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天气变化时注意胃部保暖,避免受凉诱发症状加重。保持平和心态,认识到糜烂性胃炎经过规范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偏方或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