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尿常规检查通常建议使用晨起后的第一泡尿,因为其浓度较高,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状况。如果无法采集第一泡尿,第二泡尿也可以用于检查,但需注意尿液样本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
1、尿液采集:采集尿液时,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避免污染。排尿前需清洁外阴,取中段尿,即排尿开始后几秒钟的尿液,以减少污染风险。采集后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尿液成分变化。
2、尿液保存:尿液样本在采集后应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如果需要延迟送检,可将尿液样本冷藏保存,但不宜超过24小时。冷藏温度应控制在2-8℃,避免冻结或过热导致尿液成分改变。
3、尿液检查项目: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白细胞、红细胞等项目。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功能、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情况。
4、尿液检查意义:尿常规检查是常规体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早期发现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等疾病。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5、尿液检查注意事项:在进行尿常规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大量饮水或摄入高蛋白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宜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免月经血污染尿液样本。
尿常规检查后,建议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饮食上应保持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运动方面,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