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风险大吗

杨小凡 主任医师

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风险相对可控,具体风险与患者病情、手术类型及医生经验等因素有关。介入治疗通常包括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等,创伤小、恢复快,适合部分患者。

1、病情因素: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手术风险。病情较轻的患者,如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手术风险较低;病情复杂者,如法洛四联症,手术难度和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通过心脏彩超、CT等检查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手术类型:不同介入手术的风险差异较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则需要更精准的操作,可能面临血管损伤、封堵器移位等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3、医生经验: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操作导管,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选择有资质的心脏中心和高年资医生进行手术,可有效减少风险。

4、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降低风险至关重要。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预防血栓形成;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彩超,监测封堵器位置及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5、并发症管理:介入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心律失常可通过药物如胺碘酮片200mg每日两次控制;心包积液需通过心包穿刺引流处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风险虽存在,但通过科学评估、规范操作和细致护理,可将风险降至最低。患者术后应注意饮食清淡,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避免高脂肪食物;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定期复查,关注心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