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皮肤病丹毒可能由细菌感染、皮肤损伤、免疫力低下、淋巴系统异常、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护理、增强免疫力、控制基础疾病、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皮下组织,导致局部红肿热痛。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V钾片500mg每日3次,或头孢氨苄胶囊250mg每日4次,疗程通常为7-10天。
2、皮肤损伤:皮肤微小破损如割伤、擦伤、蚊虫叮咬等,为细菌入侵提供机会。局部护理包括使用碘伏消毒伤口,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每日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二次感染。
3、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减退者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丹毒。增强免疫力可通过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4、淋巴系统异常:淋巴回流障碍如淋巴水肿、淋巴结切除术后,可导致局部免疫力下降,增加丹毒发生风险。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如二甲双胍片500mg每日2次,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
5、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静脉曲张、湿疹等,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感染风险。预防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患有足癣者需及时治疗,使用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疗程2-4周。
丹毒患者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猕猴桃,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局部充血,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