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恶性心律失常伴休克可通过电复律、药物控制、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恶性心律失常伴休克通常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原因引起。
1、电复律:恶性心律失常伴休克时,电复律是紧急治疗手段。通过电击恢复心脏正常节律,适用于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操作时需注意电极位置和能量选择,避免皮肤灼伤。电复律后需密切监测心律,防止复发。
2、药物控制:药物治疗是恶性心律失常伴休克的重要措施。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静脉注射150mg,随后1mg/min维持6小时;利多卡因静脉注射1-1.5mg/kg,随后1-4mg/min维持;普罗帕酮静脉注射1-2mg/kg,维持剂量0.007-0.015mg/kg/min。
3、机械通气:恶性心律失常伴休克患者常伴有呼吸衰竭,需及时进行机械通气。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通气,维持氧合和通气功能。机械通气模式可选择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参数设置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气压伤和氧中毒。
4、血管活性药物:恶性心律失常伴休克患者常伴有低血压,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静脉注射2-20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0.1-2μg/kg/min,肾上腺素静脉注射0.1-1μg/kg/min。
5、病因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伴休克的病因治疗是关键。急性心肌梗死需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或介入治疗;严重电解质紊乱需纠正电解质失衡;药物中毒需停用相关药物并进行解毒治疗;心力衰竭需使用利尿剂和强心药物;心脏骤停需进行心肺复苏。
恶性心律失常伴休克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量运动有助于心脏功能恢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护理同样重要,需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