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快速且不规则的心律,可能发展为心室颤动,后者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进而引发猝死。这两种心律失常通常与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表现为心悸、头晕、胸痛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治疗上,除针对原发病因进行干预外,紧急情况下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长期管理可考虑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药物治疗。

1、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可能由心肌梗死、心肌病、电解质失衡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治疗上,急性期需进行电复律或静脉注射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管理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或植入ICD。

2、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心脏电活动极度紊乱的表现,可能与严重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药物中毒等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症状。紧急处理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后续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必要时植入ICD。

3、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因,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胸痛、气短等症状。治疗上,需通过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4、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诱发心律失常,可能由长期使用利尿剂、呕吐、腹泻等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肌肉痉挛等症状。治疗上,需通过口服或静脉补充钾、镁等电解质,同时调整利尿剂用量。

5、结构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结构性心脏病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可能由遗传、感染、高血压等因素引起,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治疗上,需通过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必要时进行心脏移植或瓣膜置换手术。

预防心律失常相关猝死,需注意健康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心脏疾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