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术后护理、药物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和心理疏导等方面。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和观察异常症状;药物管理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生活方式调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心理疏导可通过家人支持或专业心理咨询缓解焦虑。
1、术后护理:介入治疗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术后短期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或出血。如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术后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药物管理:介入治疗后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预防血栓形成。部分患者可能需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mg每日两次,控制心率。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3、生活方式调整: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或兴奋。戒烟限酒,减少对心脏的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饮食上应控制盐分摄入,每日不超过5g,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4、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恢复情况。首次复查通常在术后1个月,之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长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心理疏导:介入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人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术后恢复。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患者需注意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蔬菜水果等。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度活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等不良行为。定期复查心脏功能,遵医嘱用药,确保术后恢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