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腰椎间盘突出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长期姿势不良、腰部劳损、外伤、退行性病变、遗传等因素引起。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2-3周,减轻腰椎压力,避免进一步损伤。卧床时建议采用仰卧位,膝下垫软枕,保持腰椎自然曲度。避免久坐、久站或弯腰等动作,减少腰椎负荷。
2、药物治疗:急性期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300mg每日两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每日两次,缓解疼痛和炎症。肌松药如盐酸乙哌立松片50mg每日三次,缓解肌肉痉挛。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0.5mg每日三次,促进神经修复。
3、物理治疗:急性期后可进行热敷、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牵引治疗可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加重损伤。
4、运动康复:症状缓解后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增强腰背肌力量,稳定腰椎。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可改善腰椎柔韧性,增强核心肌群力量。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活动。
5、日常防护: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搬运重物时采用正确姿势,避免腰部过度用力。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保持脊柱自然曲度。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钙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促进骨骼健康。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炎症反应。适度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强腰椎稳定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定期进行腰椎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