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学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科
胃肠功能紊乱可能由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肠道菌群失调、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规律:长期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胃肠负担加重,消化功能减弱。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
2、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影响胃肠神经调节,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通过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3、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可能引发腹泻、便秘等问题。适当补充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4、慢性疾病: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疾病可能引发胃肠功能紊乱。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控制胃酸分泌,可缓解症状。
5、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导致功能紊乱。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
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