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肾炎和肾病综合症是两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尽管它们都涉及肾脏功能异常,但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肾炎通常由感染、免疫系统异常或药物反应引起,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治疗以控制感染和调节免疫为主。肾病综合症则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严重水肿为特征,病因多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继发性因素,治疗侧重于减少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两者的诊断需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和肾脏活检等综合评估,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1、病因差异:肾炎的病因多样,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药物或毒素的损害。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则多与肾小球疾病相关,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等,也可能继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系统性疾病。
2、症状表现:肾炎患者常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或腰痛。肾病综合症则以大量蛋白尿>3.5g/天、低蛋白血症和严重水肿为主要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高脂血症和凝血功能异常。
3、诊断方法:肾炎的诊断需结合尿液检查血尿、蛋白尿、血液检查肾功能、免疫指标和影像学检查超声、CT。肾病综合症的确诊通常需要肾脏活检,以明确肾小球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
4、治疗原则:肾炎的治疗以控制感染、调节免疫和缓解症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降压药。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侧重于减少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利尿剂,严重病例可能需进行血浆置换或透析治疗。
5、预后差异:肾炎的预后因病因和病情不同而异,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的预后取决于病理类型和治疗反应,微小病变性肾病预后较好,而膜性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炎和肾病综合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调理,限制盐分和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和肾功能指标,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