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通过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等药物控制。血压升高通常与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
1、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血管收缩效应,适合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服药期间需监测血钾水平,避免与保钾利尿剂联用。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和干咳,长期使用可改善心脏重构。
2、氨氯地平: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尤其适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能引起踝部水肿和面部潮红,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需警惕心动过缓。该药物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特性。
3、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通过排钠排水减少血容量,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效果显著。长期使用需注意电解质紊乱风险,建议定期检测血钾、血钠水平。可与其他降压药产生协同作用。
4、联合用药:ACE抑制剂如培哚普利与钙拮抗剂联用适用于二级以上高血压,ARB类药物如厄贝沙坦适合不耐受ACEI患者。复方制剂如缬沙坦氢氯噻嗪片能提高用药依从性。
5、个体化选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适用于合并冠心病者,α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有益。药物选择需考虑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情况。
控制血压需配合低钠饮食每日盐摄入<5g、规律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等每周150分钟及戒烟限酒。家庭血压监测应每周3次,就诊时携带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调整方案。合并糖尿病者血压控制目标<130/80mmHg,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至<150/9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