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长期服用利尿剂可能引发低钾血症、电解质紊乱、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等危害。这类药物通过促进钠水排泄降低血压,但需警惕其潜在代谢副作用。
1、低钾血症:利尿剂增加钾离子排泄,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可能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建议定期监测血钾,适量补充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必要时联用保钾利尿剂螺内酯。
2、电解质紊乱:呋塞米等袢利尿剂可导致钠、氯、镁等多种离子失衡,表现为肌肉痉挛、嗜睡。用药期间应保持每日盐摄入量低于5克,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老年患者更需警惕脱水风险。
3、糖耐量受损:氢氯噻嗪可能抑制胰岛素分泌,空腹血糖升高幅度可达0.5-1mmol/L。糖尿病患者需每3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优先选择吲达帕胺等对糖代谢影响较小的药物。
4、高尿酸血症:利尿剂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血尿酸水平可能上升60-120μmol/L。痛风患者应避免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替换为氯沙坦等兼具降尿酸作用的降压药。
5、肾功能减退:长期过度利尿可能导致肾灌注不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3-5ml/min。用药期间需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时应停用噻嗪类。
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采用DASH饮食模式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摄入。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及代谢指标,出现持续性头晕或下肢水肿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