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患者需通过血压监测、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病情。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判断靶器官损害程度并指导治疗。
1、血压监测:诊室血压测量是诊断基础,家庭自测血压可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能反映昼夜波动,识别隐匿性高血压或夜间血压异常。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
2、血液检查:血常规可发现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评估肾脏损害。电解质检测关注血钾水平,低血钾可能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脂血糖检测可判断代谢异常风险。
3、尿液检查:尿常规检测蛋白尿、血尿提示肾损伤。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量化肾脏排泄功能。尿电解质检测辅助判断继发性高血压病因。
4、心电图检查:标准12导联心电图筛查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伴ST-T改变提示长期血压负荷。房颤等心律失常可能加重血栓风险。异常Q波需警惕合并冠心病。
5、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可量化左心室质量指数,评估心脏舒张功能。主动脉根部扩张提示血管壁受累。瓣膜反流可能继发于长期高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预测动脉硬化程度。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低钠饮食,每日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多摄入富含钾的香蕉、菠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遵医嘱调整药物,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靶器官损害症状需及时就医。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需加强血糖、尿蛋白监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