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癫痫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异常、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癫痫药物、手术切除病灶、生酮饮食、神经调控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部分癫痫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或神经元异常放电相关。这类患者需避免诱发因素如熬夜、闪光刺激,必要时使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药物控制发作。
2、脑部损伤:颅脑外伤、产伤可能导致脑组织瘢痕形成,破坏神经元正常电活动。这类损伤通常伴随头痛、记忆减退等症状,需通过脑电图定位异常放电区域,严重者需行前颞叶切除术或胼胝体切开术。
3、中枢感染: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可遗留脑实质损害,可能与发热、意识障碍等症状并存。急性期需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期癫痫发作时可选择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等穿透血脑屏障效果较好的药物。
4、代谢紊乱:低血糖、低钙血症等代谢异常会改变神经元兴奋性。这类发作多呈全面性强直阵挛,纠正电解质紊乱后症状常缓解,日常需保持规律进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6、镁剂等营养素。
5、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可能造成局部异常放电。这类患者常合并偏瘫、言语障碍,除控制血压血脂外,可尝试迷走神经刺激术或反应性神经电刺激等新型治疗。
预防癫痫发作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发作期间应保护患者防止跌伤,记录发作时长和表现特征,定期复查脑电图和血药浓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