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过敏性紫癜不会通过接触或呼吸道传播,属于非传染性免疫系统疾病。该病主要与遗传易感性、感染诱发、免疫功能紊乱、药物过敏、环境因素刺激有关。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HLA-DRB1等基因多态性,家族中可能有类似病史。建议避免近亲结婚,定期监测免疫功能。日常需减少剧烈运动,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
2、感染诱因:链球菌、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激活异常免疫反应。出现发热咽痛时需及时检测抗链O、C反应蛋白。急性期可食用南瓜粥、蒸苹果等低敏饮食。
3、免疫异常: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血管炎性病变。皮肤紫癜多呈对称分布,可能伴关节肿痛。药物治疗包括维生素C、芦丁片、双嘧达莫等血管保护剂。
4、药物过敏: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诱发超敏反应。用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出现皮疹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
5、环境刺激: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接触可能加重症状。建议安装空气净化器,每周用60℃热水清洗床品。慢性期可尝试游泳、太极等增强体质。
过敏性紫癜患者需长期保持低敏饮食,避免食用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运动以不引起疲劳为度,推荐每天30分钟有氧训练。护理重点在于记录紫癜分布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肾脏受累情况。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表现需与传染性皮疹鉴别,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