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长期熬夜、精神紧张等不良习惯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升高。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吸烟酗酒,尼古丁和酒精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
2、饮食控制:钠盐摄入过量是重要诱因,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推荐DASH饮食模式,多摄入富含钾镁钙的菠菜、香蕉、低脂乳制品。限制红肉、加工食品及含糖饮料,适量饮用绿茶含有的茶多酚有助于血管舒张。
3、运动干预:缺乏运动导致体重增加,加重心脏负荷。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抗阻训练建议采用小重量高频次方式,避免屏气动作。运动前后需监测血压变化。
4、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用药控制,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利尿剂氢氯噻嗪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适用于合并冠心病患者。用药需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调整方案。
5、手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有关,通常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下降等症状。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或搭桥手术可改善肾脏血流。嗜铬细胞瘤患者需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术前需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危象。
高血压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饮食遵循低钠高钾原则,可选用荞麦、燕麦等粗粮替代精制主食。运动以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为安全范围,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能改善血管弹性。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时需同步控制血糖血脂,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眼底检查评估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