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药物过量可能引发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症状。过量服用通常由自行调整剂量、药物相互作用、误服、肝肾功能异常、个体代谢差异等因素引起。
1、低血压风险:降压药过量会过度降低血压,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晕厥。日常需定时监测血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出现症状时应立即平卧,饮用淡盐水补充血容量。
2、电解质失衡:利尿剂类降压药过量可能造成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悸。需增加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摄入。噻嗪类利尿剂过量时需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口服氯化钾缓释片。
3、肾脏功能损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过量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服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肾功能,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出现少尿或水肿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4、心脏节律异常:钙通道阻滞剂过量可导致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服药后出现心率低于50次/分需立即停药,严重时需静脉注射阿托品。β受体阻滞剂过量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5、神经毒性反应:中枢性降压药过量可能引发嗜睡、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甲基多巴过量需进行洗胃处理,可乐定过量可用纳洛酮拮抗。服药期间需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控制血压需遵医嘱规律用药,联合低盐饮食和适量有氧运动。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推荐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150分钟。居家监测血压应选择同一时段测量,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趋势。血压突然下降至90/60mmHg以下或出现视物模糊需急诊处理。长期服药者每3-6个月需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